- 发生遗尿的患儿年龄多≥5岁
- 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常发生于睡眠状态下等
- 常用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和中医治疗,预后良好
简介
小儿遗尿俗称为“尿床”,一般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排除器质性病变等疾病后,出现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的现象,常发生于睡眠状态下小便自遗,醒后却不自觉。
本病无其它特异症状,一般多表现为夜间不自主的尿湿被子、衣服等,每周至少出现2~3次的频率。
小儿遗尿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和中医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且预后良好。本病也可自愈,且自愈率很高。如果病情严重,且未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进一步恶化。部分患儿会因本病影响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1]。
症状表现:
该病一般无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夜间不自主的尿湿被子、衣服等,每周至少出现2~3次的频率。
诊断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国际疾病分类的定义及标准,诊断遗尿需满足以下条件:
- 患儿年龄≥5岁;
- 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不自主漏尿;
- 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还可结合体格检查(主要查看患儿的生殖器有无异常)、尿常规检查(检查患儿有无糖尿、蛋白尿和尿路感染等)、B超检查(可查看患者的泌尿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心理评估检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等情况)以及基因检测(可判断本病是否由基因突变引起)等综合检查做出诊断[2]。
小儿遗尿有哪些类型?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可分为:
- 单症状性遗尿。
- 非单症状性遗尿。
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
- 原发性小儿遗尿。
- 继发性小儿遗尿[2]。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据国外统计,7岁儿童原发性遗尿发病率为6%~10%,7~11岁可达18.7%。国内最新资料显示,儿童夜间遗尿症的总患病率为4.6%[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本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和中医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且预后良好,本病也可自愈,自愈率很高。
是否遗传?
是,一般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发病机制及原因尚不明确[1]。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重视小儿遗尿症
家长常常为孩子的遗尿而苦恼,而遗尿常常又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小儿遗尿症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所谓遗尿症就是指具有正常排尿能力的小儿(一般 3 岁时)在睡眠状态下仍不能自我控制排尿。小儿遗尿症的发生可能和膀胱神经调节的不平衡有关,也可能是膀胱功能发育不全所致,尤其是小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在遗尿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来之于国内外的许多资料显示,遗尿症的发生和遗传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曾有遗尿倾向的,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可高达 70%以上。另外许多容易为家长忽视的诱发因素,例如蛲虫病、包茎、包皮过长、疲劳和精神因素等,也直接参与了小儿遗尿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小儿遗尿症的发生都属于功能性的,临床并未找到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曾有资料显示,每年约有 15%的小儿遗尿症不治而愈,而一旦进行排尿训练或睡前提醒疗法等,则 50%-90%小儿遗尿的症状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患儿的遗尿都有自愈的倾向。尽管如此,但遗尿症对小儿心理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自信心的伤害却是不容低估的。特别是部分继发于泌尿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小儿遗尿症,如脊柱裂、输尿管异位、神经源性膀胱炎、膀胱结石或异物等,则由于原发疾病的存在可导致遗尿症的持续存在,这不仅给小儿日后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容易继发泌尿系统的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遗尿症来说,临床除了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加强小儿膀胱排尿功能的锻炼外,积极寻找遗尿的病因才是最为重要的。
副主任医师宋善路
文章 引起小儿遗尿症的原因有哪些
住院医师张旭
文章 小儿遗尿
从中医角度讲,小儿遗尿一般可以分为脾虚型,肾虚型两种证型。不同的证型,咱们中药调理的原则不同,需要辨证论治。
对于脾虚型的小儿遗尿患者,咱们中药调理以健脾为治疗法则,方子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药包括:党参,益智仁,茯苓,桑螵蛸,炒白术,乌药,炙甘草,苍术,枳壳,当归,白蔻仁,苏梗,木瓜,等药一块应用。服药期间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中成药可以试试健脾丸,按照说明书服用就行。
对于肾虚型的小儿遗尿患者,最常见的是肾阳虚型,咱们中药调理以温补肾阳为治疗法则,方子可以用金匮肾气汤加减,中药包括:制附子,桑螵蛸,肉桂,益智仁,覆盆子,炙甘草,怀牛膝,菟丝子,石斛,韭菜子等药一块应用。服药期间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中成药可以试试右归丸或者金匮肾气丸,按照说明书服用就行。
住院医师曾沣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钟家蓉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