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踝管综合征

踝管综合征

别名:跗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

就诊科室:

骨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踝管综合征介绍
  • 胫神经及其分支在踝管内受到挤压引起的疾病
  • 可造成患者足底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 经手术治疗可治愈,预后较好

简介

踝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及其分支、终末支在内踝后下方的踝管(是由屈肌支持带、跟骨内侧面和内踝之间围成的骨纤维性隧道)内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局部或足底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神经症候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足踝部先天性发育异常、足踝部外伤、踝管内炎症或占位性病变、医源性因素以及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行走、长久站立或劳累后足底出现边界不清的针刺感、烧灼感及麻木等不适感,以及对温度和触觉的感觉异常,若不及时加以治疗,疼痛等不适感可进一步迁延,并造成足部畸形或神经损伤。通常无明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先行保守治疗,有明确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经外科手术可治愈。

症状表现:

本病的典型表现为行走、长久站立或劳累后足底出现边界不清的针刺感、烧灼感及麻木等不适感,以及对温度和触觉的感觉异常。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体格检查(足底可有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对温度和触觉的迟钝或消退)、影像学检查(X线、核磁共振等显示踝管结构异常或踝管内存在病理性改变)、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显示胫神经传导减慢)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踝管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根据受压神经的分布,可分为:

  1. 近端型踝管综合征
  2. 远端型踝管综合征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近年发病率尚不清楚[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通常无明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先行保守治疗,有明确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经外科手术可治愈。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踝管综合征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踝管综合征

踝管综合征是由胫神经或其终末支(足底内侧或外侧神经)在小腿或踝关节处卡压引起。屈肌支持带位于胫神经走行区的浅层,构成踝管的顶部。它起自内踝后方,止于跟骨。根据踝管内神经卡压的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多样。 临床诊断: 症状:早期时有足底的麻木、酸疼,走路有不实的感觉。 体征:发病的初期,下边足跖结构上可能没有明显的,但是随着病史的延长,可以出现足底的肌肉的萎缩,还会出现足跖的行走无力、足跖的变形、锤状指、半脱位的情况。 影像学:做踝关节的核磁后,会发现明显的胫后神经、胫后血管受压,通过肌电图,可发现胫后神经的感觉支、运动支都受到影响。 保守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减轻炎症和神经周围的局部刺激。 支具限制,短期制动。 使用加压弹力袜可减轻静脉回流缓慢。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失败,手术松解胫神经。 术后抬高患足 7~10 天,并且避免负重以减轻炎症和伤口张力。 6 周内即有明显的症状改善,6 个月后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症状改善。

许朋

住院医师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13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跟痛症5种病因及其治疗

一、跟痛症定义 跟痛症顾名思义指的是发生于足跟部位的疼痛症状,不是一个疾病,并未对引起疼痛的原因进行深究 因此,对于跟痛症的患者,需要找到原因,再进行治疗。 二、跟痛症病因 1.踝管综合征 (1)踝管解剖 踝管位于足内踝之后下角,由后上向前下走行。它是由内踝、距骨、跟骨、屈肌支持带、三角韧带、跟腱构成的一个缺乏弹性的骨纤维管。 浅面为屈肌支持带,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管内有肌腱、神经和血管通过。踝管的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和踇长屈肌腱。 (2)病因 踝管本质上是一种封闭的、非弹性的、长而窄的骨纤维结构。一般认为可能导致踝管内的任何绝对或相对空间变小的任何因素,均可升高其内压,这导致胫神经及其分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踝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归纳为三类:占位性、足踝部结构异常、特发性。 1)占位性 如囊肿、肿瘤等术前定位明确,容易手术解除,效果最好。不明显的占位如瘢痕挛缩、纤维条索、水肿、异常血管或肌腹等所致的踝管空间相对缩小,胫后神经受压点较多,术中不易定位容易遗漏。 2)足踝部结构异常 平足、副舟骨痛等足踝畸形,由于跗骨、距骨不稳定导致胫神经过度牵拉,进而使胫神经张力增加,是踝管综合征的另一致病因素。该类病因所致的踝管综合征多病程较长,单纯松解胫神经及其分支而不做足部矫形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特发性 指致病原因不明确的踝管综合征,通常手术当中并不能发现明显的占位或卡压,但神经质地发生变化,较正常变硬或变软。 (3)表现 足跟痛,但是疼痛可以表现多样,比如触电样,烧灼感等,并且疼痛可以沿着胫后神经向下向上放射,引起踝关节周围疼痛可能。 2.跖筋膜炎 (1)跖筋膜解剖 跖筋膜是覆盖足底结构的深入皮下组织与足跟脂肪垫的筋膜。其中央部起自跟骨结节内侧突远端,远端与屈肌腱鞘混合。 有边界清楚的三束:内侧束、中间束和外侧束。外侧束附着于跟骨结节外侧突的近端。 (2)病因 危险因素:过度训练(尤其是中、长跑突然加量)、跑步鞋不合脚、在坚硬的表面上跑步、平足(扁平足或踝关节旋前)、踝关节背屈受限(如,由于跟腱缩短)、高弓足、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在坚硬的表面上、肥胖。 异常的部位通常在跟骨结节内侧突的足底筋膜起点附近,从足底筋炎患者手术中获取的足底筋膜标本表现为从纤维组织变性到成纤维细胞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伴或不伴慢性炎症表现)。 (3)表现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基于有起步时加重的足跟痛病史,加上发现局部压痛点。 患者主诉为足跟下疼痛,早晨或静止一段时间后的第一步时出现足跟痛加重。疼痛通常会随着活动量的逐渐增加而减轻,但到长时间负重的一天结束时会加重。 3.止点性跟腱炎 (1)跟腱 跟骨的后1/3向后突出,称为跟骨结节,其上面呈马鞍状,由脂肪覆盖。后上缘向上突出,为跟骨后上结节,又被称为滑囊突。 跟骨后方呈不光滑突出形态,在滑囊突的下方,中间向后突出成为跟骨后侧结节,在跟骨结节的跖侧面,有较大的内侧结节和较小的外侧结节。 跟腱止于滑囊突下方的跟骨后侧结节,腱止处的宽度为1.2~2.5cm。跟腱和跟骨后上结节之间有一滑囊,称为跟腱囊。 跟腱囊的前壁是附着于跟骨的纤维软组织,后壁是跟腱的腱周组织,跟腱囊前有脂肪垫,跟腱和足跟皮肤之间也有一滑囊,称为皮下囊。 滑囊正常时可以在跟腱和跟骨结节间以及和皮肤间起到润滑作用。足背伸时,跟腱和跟骨会挤压跟腱囊;而在足跖屈时,跟睡囊的压力会减小。 (2)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慢性损伤和退行性病变有关。运动员止点性跟腱炎可能与长期超负荷训练有关。跟腱受到过度应力作用,反复牵拉而发生跟腱微小撕裂,产生无菌性炎症。 (3)表现 表现为跟痛症,但是往往在止点与跟骨的连接处有明确的压痛,并且有时可通过查体发现患者后足的肿胀。 4.跟骨骨折 (1)跟骨解剖 跟骨是足最大的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病因和症状 对于年轻患者,若没有发生明确的外伤并且本身无其他基础疾病,如果出现跟痛症,一般不考虑跟骨骨折; 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骨质疏松),若出现跟痛症,需要考虑跟骨发生微小骨折的可能。 5.周围神经炎等较为少见的疾病 三、治疗方法 我们讲解最常见的引起跟痛症的疾病:跖筋膜炎的治疗。 1.经典治疗方法 跖筋膜炎的病因是跖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和筋膜退变引起的疼痛,这两种病理学变化并无明显的先后顺序,而是同时存在的。 (1)激素治疗; (2)体外冲击波; (3)使用衬垫,定制的矫形器械(用于纠正患者足底应力分布); (4)手术治疗:通过镜下跖筋膜切断术来起到松解跖筋膜,缓解患者疼痛。 2.神经反射疗法分析 (1)跟痛症,一方面是局部软组织损伤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远端软组织损伤代偿造成的; (2)代偿机制 1)多处卡压:足跟周围的神经支配为胫神经,可能的代偿机制是胫神经的多处卡压综合征;甚至是腰间盘突出症造成神经根的压迫; 2)交互抑制:足跟部的病变可能是拮抗侧组织损伤造成的,如胫骨前肌; 3)脊神经后支和前支的反射:腰骶部软组织损伤激惹到后支神经,通过脊髓反射到前支神经--胫神经; 4)内脏-躯体反射:盆腔脏器(如膀胱)病变,可通过脊髓神经反射到胫神经。

徐高磊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医院

9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吴医生带你了解踝管综合征

踝管综合征,也称为跗管综合征或跗骨隧道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踝部的跗管内压力增高,导致神经或血管受压的疾病。跗管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个狭窄空间,内含多条神经和血管。本文将为您介绍踝管综合征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原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策略。 踝管综合征的原因 踝管综合征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1. **解剖结构异常**:跗管本身的狭窄或异常结构可能导致神经受压。 2. **外伤**:踝部受伤,如扭伤或骨折,可能导致跗管内组织肿胀。 3. **炎症**:如跟腱炎或跗管内滑囊炎,可能增加跗管内压力。 4. **肿瘤或囊肿**:跗管内的肿瘤或囊肿可能占据空间,压迫神经。 5. **活动过度**:长时间站立或重复性的踝部活动可能导致跗管内压力增高。 踝管综合征的症状 症状可能包括: 1. **疼痛**:踝部、脚跟或脚掌内侧出现疼痛,可能放射至足底。 2. **麻木和刺痛**:足底和脚跟可能感到麻木、刺痛或烧灼感。 3. **活动受限**:行走、跑步或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可能加剧。 4. **夜间症状**:在夜间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症状可能更加明显。 诊断方法 诊断踝管综合征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病史询问**:了解症状的起始时间、活动情况和疼痛特点。 2.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踝部的肿胀、疼痛点和神经功能。 3. **特殊测试**:如Tinel征(轻敲神经可能引发症状)和踝部压迫测试。 4. **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或超声,帮助评估跗管结构和排除其他疾病。 预防与治疗 预防踝管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减少踝部的压力和避免过度活动。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 1. **适当休息**:在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给予踝部足够的休息时间。 2. **冰敷**:在活动后使用冰敷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 3.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减轻疼痛和炎症。 4.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师指导的康复训练,改善踝部功能和减轻压力。 5. **穿戴合适的鞋子**:选择有良好支撑和缓冲的鞋子,减少对踝部的压力。 6. **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释放压迫的神经。 结语 踝管综合征虽然可能导致行走困难和疼痛,但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并恢复正常活动。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出现了踝管综合征的症状,建议尽早寻求医疗帮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活动,以及在必要时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预防踝管综合征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吴佳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3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