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小儿大动脉转位

小儿大动脉转位

就诊科室:

胸外科 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小儿大动脉转位介绍
  • 常表现为气急、活动量降低、发绀、喂养困难等
  • 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营养不良
  • 多采取手术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后部分可治愈

简介

小儿大动脉转位是由胚胎期大动脉起始部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该病主要分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两种,具体表现为主动脉起自右心室、肺动脉起自左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左前方、心房与心室及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等,并常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畸形。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口唇面色青紫、气急、呼吸困难、活动量降低、喂养困难等。通常需要及时进行手术纠正治疗,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治愈。若不积极治疗,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症状表现: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典型症状是口唇面色青紫、气急、活动量降低、喂养困难等。

诊断依据:

依据患儿出现口唇面色青紫、气急、活动量降低、喂养困难等典型症状,听诊可存在心音异常;结合心电图见电轴右偏,右心房右心室肥大;B超同一探测部位可见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两种回声,或主动脉在前,肺动脉在后,以及心内畸形等,可确诊。

小儿大动脉转位有哪些类型?

依据具体病理改变,可分为2类:

  • 完全性小儿大动脉转位
  • 矫正性小儿大动脉转位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具体发病率不详。

是否可以治愈?

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常采取手术治疗矫正畸形。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小儿大动脉转位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小儿大动脉转位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点

小儿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于新生儿。其主要特征是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互换,导致血液循环异常。以下是小儿大动脉转位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点。 在体格检查中,患儿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发绀,外周血管脉搏正常,右心室搏动增强。听诊时,第1、第2心音响亮,第2心音常单一或轻度分裂,心脏杂音柔和或缺如。柔和的喷射性杂音可能是功能性左心室流出道杂音或是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儿大动脉转位的重要手段。X线胸片检查可以显示肺部充血、大血管阴影改变及左右心室增大。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电轴右偏、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等改变。超声检查可以在同一探测部位看到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两种回声,或者主动脉在左前,肺动脉在后,以及合并的心内畸形。磁共振断层显像可以横面显示主动脉在右前,矢状面示主动脉在前,且从右心腔发出,而肺动脉在后,从左心腔发出。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也是诊断小儿大动脉转位的有效方法。 临床上,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1~3∶1。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生时即有发绀,程度随患儿体重的增加而加重。如不伴室间隔缺损,则发绀更明显,同时呼吸增快、肝大、进行性心衰。如伴动脉导管未闭,其血流常由肺动脉流向主动脉,则可见躯体下部与下肢的发绀较身体上部和上肢轻。患儿往往早期死亡,体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的杂音提示合并室间隔缺损;心底部收缩期喷射样杂音提示合并肺动脉口狭窄。半数以上病例第2心音分裂。

全球医疗视野

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