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就诊科室:

小儿血液科 血液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介绍
  • 与寄生虫、病毒感染,遗传、物理因素等有关
  • 主要的表现是贫血、出血及易感染等
  • 预后较差,多于1年内死亡

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由细胞遗传异常导致的骨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的疾病。该病发病罕见,患病率约0.36~6.3/100000,以20~5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该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危险因素可能与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物理因素等方面有关。该病最主要的表现是发热、消瘦、骨骼疼痛,乏力,心慌、水肿、腹水、出血、感染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多器官受累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多于确诊后一年左右死亡。

症状表现:

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一般表现与其他类型白血病相似,但也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嗜酸粒细胞的多脏器浸润,最多见的是心肌浸润,其次是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皮肤浸润、肝脾淋巴结浸润。主要表现发热、消瘦、骨骼疼痛、出血、感染、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依据:

依据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穿刺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有无形态异常,结合白血病相关免疫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免疫学分析明确该病的诊断),即可明确诊断。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哪些类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该病患病率约 0.36~6.3/100000[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难治愈,但大部分患者病情可得到控制。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糖皮质激素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用于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方面。以下是糖皮质激素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其两个主要临床特征。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轻型SLE可用小剂量或不用糖皮质激素,中型SLE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重型SLE的治疗主要分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并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出现狼疮危象,通常需要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针对受累脏器的对症和支持治疗。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病,特点是小血管的自身免疫反应、功能和结构异常,表现为皮肤和内脏的间质和血管的纤维化。治疗包括戒烟、注意手足保暖和避免精神刺激等,指端血管病变和肺动脉高压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抗凝血治疗。肾危象可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控制高血压来改善。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被推荐用于治疗SSc的间质性肺病,但对皮肤硬化无效,不建议使用。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一种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常伴肺间质纤维化或食管吞咽困难等内脏器官的受累。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酌情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皮肌炎皮疹明显者还可加用硫酸羟氯喹。伴内脏受累如肺间质病变或吞咽困难的重症患者,开始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选用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等其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等。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多数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建议终身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维持治疗。对复发患者,建议足量糖皮质激素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脾切除术、CD20单克隆抗体等治疗措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的一种自身免疫病。首选醋酸泼尼松(或相当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为1 mg•kg-1•d-1,出血症状改善后可将泼尼松减量至最小维持量,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若停药后复发,重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可有效。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是指因多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病理类型制订免疫治疗方案,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之一,应定期评估疗效、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脏。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等,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利因素,避免在耐多药结核病、艾滋病与结核病并发、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等情况下使用。一般推荐采用标准的逐渐撤减方案,尽量采用早晨一次性顿服的方法,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疾病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禽流感、肺孢子菌肺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等也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医者仁心

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重庆沙坪坝区患者在线问诊血液科专家,战胜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之路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满是焦虑。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感到不适,但之前的医生并没有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直到我遇到了***医生,一位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血液科的专家。 那天,我按照指示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近一年来嗜酸性细胞一直增多的状况,以及多年的皮肤病问题。***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他告诉我,根据我的症状,需要考虑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 我本以为这样的诊断会让我感到害怕,但***医生的话语却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他告诉我,这种病虽然叫“白血病”,但并不像急性白血病那样严重。只要器官功能正常,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医生建议我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病因。他还告诉我,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有基因突变,可以口服靶向药进行治疗。虽然我有些担心骨髓穿刺的风险,但***医生告诉我,这项检查对确诊非常重要,而且风险并不大。 几天后,我收到了***医生的回复。他告诉我,骨髓穿刺的结果显示我患有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但幸运的是,器官功能正常。他为我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告诉我靶向药的副作用很小,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在***医生的帮助下,我感到安心了许多。我知道,虽然我需要长期与这种病作斗争,但有了他的支持,我一定能够战胜它。

健康驿站

1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混淆的疾病: 1. 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IHES):IHES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症状上较为相似,如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浸润等。但IHES的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病程相对较长,进展较慢。 2. 恶性疾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M4E0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增生性疾病(MPD)等。这些疾病在病程中也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要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鉴别。 3. 常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包括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皮肤病、风湿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要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鉴别。 4. 肺部疾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包括Loeffer综合征、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IE)综合征、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这些疾病在肺部常受累,需要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鉴别。 5.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要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鉴别。 6. 其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包括罕见的遗传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广泛的干酪样淋巴结结核、放射治疗后、脾切除术后、骨髓移植后并发的移植物抗宿主等。

智慧医疗先锋者

1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