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疾病。
具体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1]。
1期和2期ROP为疾病早期,一般不需要立即治疗,需严密观察。而4期和5期ROP为晚期,治愈率很低,视力损害和致盲发生率均非常高。3期为治疗的关键,如发现3期病变即开始治疗,疗效比较好,大部分可以避免致盲。
症状表现:
绝大部分出现在矫正胎龄35~41周(高峰期为38.6周),最早为矫正胎龄31~32周,90%患者均在矫正胎龄44周以前出现[2]。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视力损害,直至失明。
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直至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失明,并可出现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确诊,检查方法一般用间接眼底镜或眼底数码相机检查。
病史: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临床表现:病变早期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是早产儿视网膜病临床特有体征。眼底检查发现分界处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晚期改变,应考虑早产儿视网膜病诊断。
早产儿视网膜病有哪些类型?
1、ROP分区:
病变按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3]。
- Ⅰ区:以视盘中央为中心,视盘中央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
- Ⅱ区:以视盘中央为中心,视盘中央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去除Ⅰ区之后的环状区域;
- Ⅲ区:除Ⅰ区、Ⅱ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Ⅲ区。
疾病范围按时钟位的位置标注。早期病变越靠近后极部(Ⅰ区),病变进展的风险越大。
2、ROP分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5期。不同分期的治疗方式不同。
- 1期:在眼底视网膜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色泽白,在视网膜平面内,白线后的周边血管可以轻微扩张和迂曲。
- 2期:眼底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的分界线隆起呈嵴样改变,色泽白到粉,嵴后可以有局限的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芽,称为 “爆米花”,但尚未发展到3期。
- 3期:眼底分界线的嵴样病变上出现视网膜外新生血管增生,长入玻璃体内,可发生在Ⅰ区或Ⅱ区,甚至看不到分界和嵴样改变也可诊断。
- 4期:部分ROP病变从视网膜血管增生期进入纤维增生期,由此可发生部分视网膜脱离、黄斑异位和黄斑血管弓被拉直,这些改变源于周边视网膜纤维膜的牵引。纤维血管增生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源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
- 5期:全部视网膜脱离,病变晚期前房变浅或消失,可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眼球萎缩等。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在早产儿中较常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上升,因此ROP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孕期3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1500g、生后吸氧史,发生率约60%;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体重者,发生率可达66%~82%[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大部分可以治愈,少数患儿可致盲。
1期和2期ROP为疾病早期,一般不需要立即治疗,需严密观察。而4期和5期ROP为晚期,治愈率很低,视力损害和致盲发生率均非常高。3期为治疗的关键,如发现3期病变即开始治疗,疗效比较好,大部分可以避免致盲。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广东广州市小儿眼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咨询
我是一名担心宝宝健康的家长,最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专业医生,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在和医生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医生对待患者非常耐心细心,对我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深表感激。
我得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个需要及时干预的疾病,医生向我解释了病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方案,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医生还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和麻醉方式,解除了我对手术的担忧。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对宝宝的治疗方案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感到非常放心。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咨询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深表感激。
医疗故事汇
文章 广东广州小儿眼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线上问诊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着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特别是在看病就医方面,排队挂号、等待看诊、检查治疗等过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幸运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提供线上问诊服务,让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疗建议。
在这个虚拟的医疗世界里,患者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的形式与医生进行沟通,诉说自己的病情和疑惑。医生们则会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和描述,给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还能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为一名小儿眼科医生,我经常接诊一些患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所以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在线上问诊中,我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给出相应的建议并引导他们去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而我作为医生也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希望未来线上医疗服务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受益。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早产儿眼底筛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严重威胁着早产儿的视力健康。为了早期发现并治疗这种疾病,早产儿眼底筛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进行早产儿眼底筛查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首先,早产儿眼底筛查应在出生后四到六周进行。这个时间段是观察眼底病变的最佳时期。对于出生体重小于2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应尽早进行眼底检查。
其次,早产儿眼底筛查并非一次性的检查。通常每隔一到两周,医生会根据眼底病变情况对早产儿进行随访。如果发现病变,需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激光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34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后应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果眼底检查没有明显问题,可以暂时选择滴眼药治疗。但在1至2周后,仍需重新检查,以排除潜在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吸氧量密切相关。高浓度、高流量和长期吸氧都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眼底的纤维化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激光治疗。
总之,早产儿眼底筛查是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筛查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筛查,以确保早产儿的视力健康。
数字健康领航者
周玮琰
副主任医师
眼科
山东省立医院
林祖顺
主治医师
眼底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李川辉
主治医师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