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别名:动脉硬化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认识下间歇性跛行

认识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不是孤立的疾病,它是全身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一部分。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田文 现有的临床研究证实,有超过 90%的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的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引起这些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自儿童时期就已开始,但一般在 60 岁以前很少出现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和炎症介质。西方的研究表明约 20%的老人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将病变分为四期。① 轻微主诉期: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② 间歇性跛行期;③ 静息痛期;④ 组织坏死期。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约 30%的患者会出现此典型症状,其意义就相当于“转移性右下腹痛”对于诊断阑尾炎的意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第三期和第四期是严重的肢体缺血阶段,需要行手术治疗,合称为严重肢体缺血(CLI)。

王维海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药能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呢?

一、粥样硬化是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在动脉血管内皮下沉积并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性病程,是一个逐渐逐渐形成并日益加重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必经之路,动脉粥样硬化贯穿着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所以,动脉粥样硬化从出生就开始有,就和年龄增长一样无法抗拒! 二、动脉粥样硬化怎么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其主要药物是调脂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因为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原因!减少两者,可以减慢其发病进程!而且可以使得已经存在的斑块变得稳定,硬化,不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急性事件! 三、逆转斑块可能发生吗? 在降脂药物的研究中,比如可定的研究中,就宣称其有逆转斑块的报道,但所有的报道,都是使得斑块负荷减小,从没有见到斑块消失!所以,个人认为,所谓的逆转斑块,也只是一个噱头而已!他汀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的稳定斑块,减慢斑块发展的进程而已,至于逆转,或者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但至少还需要等待和假以时日! 我们期待斑块能够被逆转的那一天的到来……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张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张志伟

主治医师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总胆固醇高怎么办?

高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又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最多见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这是临床常测几个指标。 高胆固醇血症是指总胆固醇高,但危害最大还是低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对动脉硬化有非常大促进作用,也称为独立危险因素,单纯低密度脂蛋白高可以促进体内动脉粥样硬化加速,治疗主要针对这些因素。 若已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有糖尿病,都是高危人群,这些人有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结果是心梗、脑梗。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高要积极治疗,治疗药物是他汀类药物。 若有动脉斑块,适当可能还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问题,也是用他汀类降脂药和适当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应积极治疗。

于英儒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4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吗?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张大夫说健康。最近有几个出院的心梗的患者来复查。有心梗二十多天的,有心梗三个月的,也有心梗好几年的。他们的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按照去年或者前年的标准,我们会说控制的很好,基本上控制在了在1.8和1.9,这是我们以前对于血脂的控制标准,因为研究证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在1.8的时候基本上斑块不会进展就稳定下来了。但是现在我会告诉他,控制的不够好,可以变得更好。 什么叫可以变得更好呢?因为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如果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4,我们的斑块会开始逆转,会向反方向发展。向反方向的发展意思就是斑块大概会以每年降低4%的几率减小。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里面去,定期存款利率大概也是在4%的逐渐增加。同样的血脂如果特别高的话,那你的斑块儿也会逐渐增加。但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4,斑块儿就会逐渐回缩。回缩就意味着冠心病能够减轻。 因为陈旧心梗的病人属于心血管疾病极端高危组,所以我们强烈建议这类病人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4以下。这首先需要一个药物上的调整,比如服用他汀类药物,必要的时候加一些依折麦布或者是伊洛优单抗,把血脂降下来;另外还需要管住嘴迈开腿,通过努力将低密度脂蛋白降的更低。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这就是我跟大家说的,我们的斑块可以逆转了。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研究发现,LDL-C在这个水平,死亡风险最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进展的公认风险因素,全球针对不同人群展开的研究都显示,LDL-C水平高,预测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高。许多使用降脂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也清楚地表明,降低LDL-C水平可降低将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鉴于降低LDL-C的水平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普遍的看法是,高水平LDL-C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低水平LDL-C却没有这种关联。但不同研究却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论,有些研究显示出反直觉的负相关性,即随着LDL-C水平的升高,死亡率却降低,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这种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进行的,而针对一般人群,LDL-C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 近日BMJ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参与者的数量为108243名,年龄在20-10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9.4年。结果显示,过高或过低的LDL-C均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LDL-C水平在3.6 m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图源:《BMJ》官网 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率 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呈U形,过低和过高的LDL-C水平均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图1)。在未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也发现了这种关联。与LDL-C为3.4-3.9 mmol/L的人相比,LDL-C小于1.8 mmol/L,全因死亡的风险比(HR)为1.25;LDL-C水平大于4.8 mmol/L,全因死亡风险比为1.15。在男性和女性中均观察到过低的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的相关性。而且,这种关联在≤65岁以下的人中最为明显。 图1. 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图源:BMJ. 2020; 371:m4266) LDL-C多少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结果显示,在整体人群和未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LDL-C为3.6m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而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则为2.3mmol/L。在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中都观察到了类似的LDL-C水平,不过接受降脂治疗的男性和女性中,最低全因死亡风险对应的LDL-C水平分别为2.7 mmol/L和1.9 mmol/L。 LDL-C水平与疾病特异性死亡率 在整体人群中,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过低的LDL-C水平与癌症和其他疾病死亡率增加存在相关性。在未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呈U形。在接受降脂治疗的个体中,过低LDL-C水平与癌症死亡率增加相关,但与心血管、癌症和其他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ICD-10疾病编码分析表明,有13%的人死于心肌梗死,13%死于心力衰竭,25%死于卒中。LDL-C水平升高与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有关,但LDL-C水平低与致死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有关。LDL-C水平与致死性卒中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LDL-C水平和心肌梗死 在整个队列人群和未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LDL-C水平的升高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有关;在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这一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LDL-C水平和癌症 在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LDL-C水平与癌症风险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整个队列人群以及未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极低的LDL-C水平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为何LDL-C低与死亡风险增加有相关性? 过低的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因果倒置来予以解释。虚弱和患有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在本研究中,LDL-C水平最低的患者,更常见伴有其他疾病。与低LDL-C水平提示有严重疾病这一假设一致的是,在年龄和性别调整的模型中,低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最强,但在调整了基线合并症的模型中,这一关联显著减弱。但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仍存在其他残余混杂,目前尚不清楚。在65岁及以下的人群中,关联更为明显,可能表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某些病理生理异常(可能是遗传异常)会增加死亡风险,同时也降低了LDL-C水平。 最近一项针对未服用降脂药的年轻人的研究表明,低水平LDL-C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与本研究在未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中得出的结果相似。既往没有研究调查过一般人群中LDL-C水平多少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有一项研究针对的是≥65岁人群,发现女性和男性的LDL-C在4.9 mmol/L和3.8 m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而本研究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65岁还是<65岁,均发现全因死亡风险最低的LDL-C水平为3.6-3.7mmol/L。既往有研究显示,总胆固醇水平和死亡风险呈J型或U型相关。最近还有一项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全因死亡风险也有类似的U型关联。 临床意义 本文的结果对于了解什么是一般人群中“正常和健康” 的LDL-C水平很重要。LDL-C浓度为3.6 m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这一发现意味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人,LDL-C水平在这个值附近未必是危险的。然而,要注意的是,LDL-C的增加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决定降脂治疗的时机时,关键要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而不是仅仅根据LDL-C水平的增加来决定。 总结 在一般人群中,过低和过高的LDL-C水平都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对于癌症和其他原因死亡率,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但在心血管死亡率中,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LDL-C水平为3.6 mmol/L是,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如果在更多研究中证实这一发现,将对临床和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BMJ. 2020; 371:m4266.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医咖会

14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脂代谢紊乱对身体的影响

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分两种: 1、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危害: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动脉硬化。动脉斑块形成主要表现在心、脑、肾等位置,如果动脉硬化斑块较重或者不稳定,发生在心脏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在脑血管会出现急性脑血栓,即急性脑梗死,以及肾脏出现急性肾梗死;在外周血管,如腿部可引起坏疽; 2、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的危害:在暴饮暴食的情况下,高甘油三酯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也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虽然不如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大,但是也需要及时处理和干预。 总而言之,无论是高胆固醇血症还是高甘油三酯血症,都需要引起重视。

于英儒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脂代谢紊乱的表现

血脂代谢紊乱,轻者通常没有症状、不适,症状严重者,如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胆固醇含量在 10mmol/L 以上,有的患者就会出现皮肤,如眼角出现黄色素瘤。或者其它部位、关节长瘤,且手术切除后易再次生长,但本身并无不适。 如果胆固醇过高,患者可出现早发冠心病。即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 6mmol/L 以上,但如果是纯合子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则需在 10mmol/L 以上。轻则 10 岁的小孩子患冠心病、血管堵塞、严重心绞痛;重则有冠心病、心绞痛表现。

于英儒

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甘油三酯升高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甘油三酯升高的人,并不会直接马上给患者开药吃。大部分都会建议先靠不吃药控制,那么什么是甘油三酯? 经常会有人说他甘油三酯高,还有人说他胆固醇高,还有人说他血脂高。 这到底有什么区别? 其实血脂包括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大类,都属于血脂,这两项任何一个高都叫高血脂;当胆固醇升高,我们叫高胆固醇血症,当甘油三酯升高叫高甘油三酯血症;当两项都升高,叫混合型高脂血症。 不管是胆固醇升高还是甘油三酯升高,对人体都是有坏处的,简单说血脂升高后,就会产生更多的血管垃圾,也就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等疾病。 一、甘油三酯的正常值 我们空腹,也就是化验甘油三酯前 8-12 小时不吃饭的前提下,甘油三酯正常水平:低于 1.7mmol/L;甘油三酯边缘升高: 1.7~2.3mmol/L;甘油三酯增高: 2.3~5.6mmol/L;甘油三酯严重增高:超过 5.6mmol/L。 因为甘油三酯受饮食影响比较大,所以建议化验前一定空腹。 二、甘油三酯为什么会升高 甘油三酯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不健康,比如连续几天多一点肥腻油炸食品,甘油三酯就会升高;如果长期爱吃这些食物甘油三酯更会长期升高。食物中摄取的脂肪于肠道内,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简单说就是吃的不健康导致了甘油三酯升高。除了饮食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还和酗酒、肥胖、不运动等等有一定关系,还有一少部分是体内自身合成的。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等情况下也会升高。 三、哪些食物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大部分人我都认为肉吃多了就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其实不完全对,只是肥肉、动物内脏、红肉更容易导致甘油三酯升高;而去皮的禽类以及鱼肉,尤其海鱼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甘油三酯。这就是深海鱼油降甘油三酯的原因。 除了这些肉类,还有油炸食品,油腻食品、油酥食品等等都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甚至细粮吃多,比如白面馒头面条以及米饭等等吃多了,都可能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四、甘油三酯升高怎么办 甘油三酯升高后,不管是否吃药,都首先必须健康生活,控制饮食,因为控制饮食是控制甘油三酯的基础。尽可能把上述食物降下来,尽快少吃,如果甘油三酯重度升高,那么尽可能在某一时间内不要吃这些食物。 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鱼类坚果等等都有利于甘油三酯控制。 同时不要喝酒,因为喝酒本身就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且甘油三酯升高后,如果加上喝酒或暴饮暴食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加上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大部分人的甘油三酯都能恢复正常。 五、什么情况下需要吃药 甘油三酯超过 5.6 的情况,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那么这时候就得吃药,以贝特类药物为主,尽快把甘油三酯降到安全水平。 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不高,只需要降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也高,需要看是否高于 5.6,当甘油三酯高于 5.6,先降甘油三酯,以免发生急性胰腺炎。当甘油三酯降到安全水平,再考虑降胆固醇。 甘油三酯轻度升高,没有超过 5.6,胆固醇也高,可以降胆固醇为主,因为他汀药物不但降胆固醇还降甘油三酯。 总之,甘油三酯升高,不管吃不吃药,都得以健康生活为基础;当甘油三酯高于 5.6 的时候,需要吃药,以免发生急性胰腺炎。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4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最重要的心血管药物

如果问我哪种心血管药物最重要,我会说都重要。 如果问我哪种心血管药物最基础,我会说两种药物最基础,一个是他汀,另一个就是阿司匹林。 在心梗、脑梗防治方面,没有任何药能够完全取代他汀和阿司匹林。 早在12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使用柳树皮治疗牙脓肿。 数千年前人类就发现柳树具有退烧和止痛的作用,《乌尔王国石板书》和《埃伯斯纸草书》将柳作为药物载入,从此柳树进入了人类的“原始药典” 18世纪,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效成分,即水杨苷和水杨酸。医生们用水杨苷和水杨酸成功治疗了许多病痛,包括关节炎、痛风、风湿热和伤寒热等。 在应用阿司匹林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药具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这是为啥呢? 我们血液中有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有白细胞(负责消灭细菌),还有血小板。血小板的职责是止血。如果我们手上被割破一个小裂口,就会有血液流出来,可是过一会儿,就不再出血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血管破口处赶来了很多血小板,血小板们手挽手、肩并肩的粘连在一起,形成小血块,把血管的破口堵住了。 要命的是,血小板有时候也帮倒忙,甚至坏大事!无论心脏的血管还是脑子里面的血管,都可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破裂,血小板们也会蜂拥而至。它们本来是想堵住斑块的破口,但是因为很多很多血小板都在斑块破口处聚集,形成了一个大血块,这就是血栓。血栓形成后,会把动脉血管堵死,血液不能通过,就会发生心梗、脑梗。 好了,再说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防止血小板粘连在一起,避免斑块破裂后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大大降低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 目前很多人都在服用阿司匹林,就是想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以前用于退烧、止疼时,阿司匹林的用药剂量很大。用于预防心梗、脑梗时,用量非常小,每天吃100毫克就够了。

张晶

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4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血脂异常的危害及处理策略

现在大家健康意识增强,在体检中如果发现血脂异常,自己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如果置之不理,可能发生心梗等心血管事件。而对于那些 1 年内罹患过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患者,若未能有效干预,会引起复发,威胁健康和生命。 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这是条疾病的发展曲线。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增加,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就是胆固醇水平异常。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让人真的逆生长而减轻动脉硬化,但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治疗让胆固醇恢复到年轻时的水平。 温馨提示:素食者同样会患高脂血症 说起“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大家都非常熟悉,而高脂血症则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的一类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对于胆固醇来说,饮食的影响因素只占 30%,内环境的代谢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很多素食的人群也会出现高脂血症的原因。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因,而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因此,防范心血管疾病需要减少“坏”胆固醇的产生。而对于已做过冠状动脉支架(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前干预高血脂带来的复发风险十分重要。 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高达 2.9 亿,平均每年约 3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是沉默的杀手,由于血脂异常不像测量血压一样简单,需要靠验血才能检查出来,且表现也比较隐匿,不像高血压病人通常有一些不舒服,头疼胸闷,很多人体检发现也不太重视。所以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要更低。 对于多年血脂高尤其是 LDL-C 高的人,最可怕之处是,最后都会形成血管壁斑块甚至血栓,以致于发展成心梗、脑梗等疾病。故建议男性大于 45 岁、女性大于 55 岁,吸烟、肥胖者要重点关注血脂水平。LDL-C 每降低 1%,冠心病风险可降低 2%;而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则有可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研究发现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放置支架后即便接受指南推荐药物治疗,1 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仍然达到 13.7%,需要提前干预控制风险。医生提醒,中国 ACS 患者长期随访情况非常不理想,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差。 温馨提示:血脂降得越低,患者获益越多 “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心血管的高危人群,血脂降得越低获益就越多。” 科学家表示越来越多循证证据支持,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心血管获益显著,特别是心血管的高危患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降脂治疗除了大家熟悉的他汀类药物,还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和 PCSK9 抑制剂类降脂药物治疗。 以前我们在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时候,会发现血脂降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下降,而且副作用比较多,接着有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于是我们将这两种药联合使用,但发现仍然有部分人群无法达标。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这些极高危患者群体中,80%患者通过现有治疗无法充分控制其 LDL-C 水平。 这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采用降脂效果明显、不经血液吸收而副作用低的 PCSK9 抑制剂帮助这些患者。据悉,这种只需每两周一次进行皮下注射的治疗方式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 61%。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般我们会建议患者降脂治疗一步一步的来,先用他汀类药物,不行再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最后再用 PCSK9 抑制剂。 温馨提示: 45 岁以上男性、55 岁以上女性要重视血脂水平 有些人认为高血脂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的疾病,实际上很多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很多年纪轻轻的人也会查出高血脂,所以生活中预防高脂血症是十分重要!有患者问: “那患者应如何管理?一般人又该如何预防高胆固醇的发生?” 医生建议,男性大于 45 岁、女性大于 55 岁,吸烟、肥胖者要重点关注血脂水平,患者要定期复查血脂,调整用药。 此外,科学家还强调,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最好调理胆固醇的方法。高胆固醇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如有胸痛、牙痛等症状时别以为简单休息就好,这可能会诱发心肌、心梗,所以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目前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一是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二是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高胆固醇的病人数量随之增多。虽然不断有新的降脂药物为我们提供降脂的有力武器,但运动、饮食、体重控制也非常重要,先预防,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药物。 最后温馨提示:(1)他汀类药物,(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3)PCSK9 抑制剂类降脂药物。 这三类药物要逐步使用。

周晓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4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