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中国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增多,中国的这个神经源性膀胱也是越来越多。像我们泌尿外科门诊,每天大概有 1/20 的病人是来更换膀胱造瘘管的。这个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于 7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以及有肢体功能障碍的人。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这个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衰竭,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这个手术也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一、膀胱造瘘术:为了生活的质量,便于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尿液的返流,影响肾功能。我们进行尿流改道,在腹壁装一根膀胱造瘘管,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 二、肉毒毒素膀胱壁注射术。通过向膀胱壁注射 A 型肉毒素抑制逼尿肌的收缩,防止尿失禁。 三、逼尿肌切除术:自体膀胱扩大术。 四、肠道膀胱扩大术:利用这个肠壁来扩大这个旁观的容量。术后必须配合,间歇性导尿。 五、尿道悬吊术:通过在尿道装一根人工的吊带来增加阻力。 六、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七、填充剂注射术。 八、增加膀胱收缩力的手术:逼尿肌成形术,骶神经前根刺激术。 九、降低尿道阻力的手术: A 型肉毒毒素尿道括约肌注射术,膀胱颈切开术,尿道外括约肌切断术,尿道支架植入术。 十、同时重建排尿与储尿功能的术式:骶神经后根切断术+骶神经前根刺激术,骶神经调节术。

吴小将

主任医师

浦江县人民医院

14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源性膀胱需要做哪些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顾名思义是指神经系统病变后引起的膀胱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病变常见的有: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外伤、脑肿瘤、脑瘫、脊髓病变、智力障碍、椎间盘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脊柱手术后神经损伤、盆腔手术后神经损伤、腰部麻醉后损伤、感染性疾病引起神经病变(艾滋病,带状疱疹,脊髓灰质炎等)、重症肌无力等。膀胱功能异常可出现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严重可引起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影响肾功能。针对这个疾病我们要做哪此检查呢? 一、尿常规、尿培养 二、肾功能:查看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反应总肾功能。 三、影像学检查:泌尿系 B 超,泌尿系 X 线,泌尿系 CT,泌尿系磁共振,尿路造影等上面的可选一个,另还有肾图可以反应分肾功能。 四、膀胱镜检查:长期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的病人,应行检查排除膀胱肿瘤。 五、尿动力学:影像尿动力学是诊断膀胱功能的一个“金标准”。尿动力学内还有很多项目包括排尿日记、残余尿测定、膀胱容量-压力测定、腹压漏尿点测定、尿流率、膀胱安全容量、肌电图、压力-流率测定、 六、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肛门括约肌或尿道括约肌肌电图、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阴部神经传导速率、球海绵体反射潜伏期等。 七、当然对原发病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包括:脑 CT,脑 MRI,血糖等。

吴小将

主任医师

浦江县人民医院

14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1 )前列腺癌: 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不尽。肛指检查发现前列腺结节、质地坚硬或彩超提示前列腺结节时应考虑。通常血清 PSA 升高,有淋巴结或骨转移时 PSA 升高更明显。MR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但由于不能获得直接的病理诊断,仍需依靠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确诊。本例中患者肛指检查和彩超均未提示前列腺结节,PSA 正常,故前列腺癌可排除。 (2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该病患者多有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基础,继而引起动力性梗阻。其临床表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较为相似,可有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常继发感染、结石、残余尿增多、肾及输尿管积水和肾功能不全,但前列腺可不增大。静脉尿路造影可见上尿路扩张积水,膀胱成"圣诞树"形。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本例中患者无神经损害的基础,彩超检查也未见膀胱、输尿管、肾病变,故可排除。 (3 )膀胱颈挛缩: 也称膀胱颈纤维化,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多在中年即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且前列腺不增大,膀胱镜检查有助确诊。本例中患者有明确的前列腺增大体征及影像学证据,且发病年龄较大,无膀胱慢性炎症证据,故该病可基本排除。

黄凯裕

住院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14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尿频是肾不好?心不好?脑不好?

尿频是肾不行了吗? 尿由肾脏产生,每天 1000~2000 毫升左右,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里,存储在膀胱里。膀胱容量约 300-500 毫升。正常人每天排尿 6 次左右,夜间排尿 0-1 次。排尿次数超过上述参考标准,认为是尿频。尿频的原因可能是尿量产生过多,有效膀胱容量的降低,膀胱不能完全排空,支配排尿神经有问题,膀胱的神经过于敏感。 尿的产生受饮水量,大脑垂体,内分泌疾病,肾脏本身功能影响,产生的尿多,本身就会尿频。比如尿崩症,糖尿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会因为尿多而尿频,肾上腺醛固酮瘤和心衰的病人会因为夜尿多而夜尿频。 膀胱结核膀胱挛缩,盆腔肿物或者子宫肌瘤,怀孕子宫压迫膀胱等会导致膀胱有效容量减少而尿频。 输尿管末端结石,膀胱结石,急慢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前列腺炎,会因为刺激膀胱或者膀胱敏感而尿频。 帕金森,老年痴呆等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控制排尿的神经有问题而尿频。饮用咖啡酒精会因为利尿作用而尿频。 还有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夜尿频,女性经期或者性生活过尿频。 还有尿频仅仅发生在白天,或者睡前频繁排尿,可能是心理因素有关,多是紧张,焦虑,恐惧等导致。

宫大鑫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1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药物治疗

单一药物治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有限,联合不同治疗手段(如 M 受体拮抗剂和间歇导尿)才能更好的保护脊柱裂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功能和提高长期疗效。 1、改善储尿期症状药物 M 受体拮抗剂: M 受体拮抗剂是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的一线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获得广泛的循证医学证据。M 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通路,拮抗乙酰胆碱与 M 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M 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患者膀胱容量,减少 NDO 诱发的尿失禁;该类药物也可能影响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导致膀胱剩余尿量增加。因此需充分告知患者在服用 M 受体阻断剂的同时,常需要配合间歇导尿来及时排空膀胱。目前,M 受体拮抗剂以口服剂型为主,M 受体拮抗剂国内常用药品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药物使用 2 周后逐渐达到最佳疗效。若患者服用一种药物效果不理想或出现不能耐受时,可考虑的增大药物剂量、更换另一种 M 受体拮抗剂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不同的 M 受体拮抗剂以取得最大治疗效果。对于肝肾功能损害、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梗阻性疾、正在治疗的窄角性青光眼、重症肌无力、先天性或获得性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慎用 M 受体拮抗剂。口干、便秘、头痛、视力模糊是常见的 M 受体拮抗剂的不良事件,心血管系统(室性心动过速)和中枢神经系统(认知障碍、头痛等)最为严重。 β3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3 肾上腺素受体是人膀胱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其兴奋后引起膀胱逼尿肌松弛。已有研究报道,低剂量β3 受体激动剂(25mg)能缓解多发性硬化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且耐受性良好,无口干、便秘、认知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2、治疗排尿期药物 降低膀胱出口阻力药物: α受体拮抗剂(坦索罗辛、阿夫唑嗪、赛洛多辛、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和萘哌地尔等)可以有效降低膀胱出口阻力,改善排尿困难症状,减少膀胱剩余尿量,同时可降低部分患者自主神经反射亢进(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迷走神经抑制,出现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的反射现象,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出汗、皮肤潮红、起鸡皮疙瘩、脉缓、胸闷、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α受体拮抗剂副作用主要为血压降低,因此治疗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增加膀胱出口阻力药物: α受体激动剂可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从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轻度压力性尿失禁,但缺乏高水平询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有效性。 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药物: 少量文献报道拟副交感神经类药物如氯贝胆碱和溴吡斯的明可增强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促进膀胱排空。但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疗效证据不充分,间歇导尿仍是治疗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首选治疗 11。 综上所述,脊柱裂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议采取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联合方式来治疗下尿路障碍。M 受体拮抗剂是储尿期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一线治疗选择,α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排尿期膀胱出口阻力,不推荐采用拟副交感神经类药物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

主任医师张鹏

10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尿道括约肌功能梗阻性疾病概述

膀胱的功能分为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储尿和排尿功能之间的转换需要完善的神经系统协调和逼尿肌、内外括约肌的结构、功能正常来保证。当支配储尿和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诸如外伤,炎症,多发性硬化,骨髓增生异常,退行性病变或者先天畸形等因素影响时,或者患者本人受到后天情绪,异常心理影响时,膀胱逼尿肌和内/外括约肌之间就可能失去协调性,从而导致相应临床症状。比如:逼尿肌收缩时,括约肌也在收缩而不是放松,这就会导致功能性梗阻的发生;或者逼尿肌松弛时,括约肌也松弛,就会导致较严重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DSD )是一种膀胱排空过程中的功能异常,是一个尿动力学诊断,国际尿控协会(ICS,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将其定义为:在明确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下,逼尿肌收缩时,尿道和/或尿道周围骨骼肌出现的不自主收缩,其临床特征是逼尿肌自主/不自主收缩时出现的外扩约肌(external urethral sphincter(EUS ))的不自主收缩。这种逼尿肌同尿道外括约肌或者膀胱颈之间的不协调会导致排尿期的梗阻,导致排尿期膀胱内压明显升高,从而导致残余尿增多,反复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上尿路积水和肾功能衰竭。在缺乏明确的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下,逼尿肌收缩功能收缩合并括约肌松弛障碍的临床状态称为“功能障碍性排尿”,一般是继发于行为异常。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定义,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DSD 的症状和治疗 DSD 由一系列梗阻性症状群组成,会导致进展性的上尿路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脊髓损伤,各种脊髓术后患者是此病的高发人群。该病的治疗目的为避免由反复排尿梗阻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a-受体阻滞剂,M 受体阻滞剂等),导尿,括约肌切断,神经调节,经尿道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尿道支架等。对于非神经源性的排尿功能异常,盆底训练和生物反馈有治疗价值。 DSD 的流行病学数据 DSD 是继发众多神经系统疾病后导致的排尿功能异常性疾病,很多种疾病(上文已述)可以引发这一特有状态,但是每种疾病又不是肯定会引发类似病理状态,因此目前关于 DSD 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尚未可知。我们检索相关文献后,借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 ))单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粗略估计一下 DSD 的情况。脊髓损伤在年轻人当中高发。最常见的脊髓损伤原因是道路交通意外,第二位为运动意外损伤,第三位是枪伤导致。感染和血管性疾病为非创伤性原因中较多见的原因。SCI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区域差异。目前大多数系统评价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只有少数来自亚洲,因此难以估算全球数据。总体而言,SCI 发病率从每年 12-65 例/百万人口不等。第一个高峰是年龄在 15 到 29 岁之间的年轻人,老年人中是第二个高峰期。受伤的平均年龄为 40 岁,SCI 最常见类型是四肢瘫痪,完全性截瘫,完全性四肢瘫痪和不全截瘫。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中一般有 70%-100%的患者存在 DSD 表现。在少数情况下,DSD 也见于非脊髓损伤性疾病,例如脑干功能不全也会导致此类问题,比如在急性脑半球中风的情况下,虽然不占多数,但是在 14%的患者中可以见到 DSD 的现象,另有 36%的患者存在括约肌不自主松弛的问题。DSD 在多发硬化中也非常常见,占到 28%-82%的比例,但是相比 SCI,多发硬化引起的 DSD 很少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加重。 DSD 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DSD 常见于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但 DSD 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同疾病间没有明确的关系。Schurch 等人的研究表明,较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而言,感觉和运动 SCI 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更多表现为 Blavias I 型的 DSD。颈椎损伤与 DSD 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大约有 20-25%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会发展为 DSD。因为其他变量如性别和进行性疾病的状态与 DSD 的发病率无关,因此在病灶部位以外的 MS 患者中发现一个新表型很难。DSD 患者中也发现多达 50%的先天脊柱裂和其他影响脊髓脊髓束的少见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HTLV-1 和中风。 DSD 的诊断和治疗 DSD 是神经源性膀胱中上尿路损坏的重要原因(通过影响膀胱收缩力,顺应性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及早明确诊断非常重要。1981 年,McGuire 教授发表的研究表明,脊柱裂患者持续的膀胱储存压力大于 40cmH2O,增加了上尿路损伤的风险,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的这篇文章写作背景是尿控学界尿动力检查均采用的是体内调零模式,因此该篇文章提出的 40cmH2O 这个压力值,换成今天我们尿动力检查国际通用的体外调零模式后,就应该是在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较初始压力升高 40cmH2O 时的膀胱容量为安全容量。逼尿肌漏点压的升高反应了尿道近段阻力增加,很多是由 DSD 引起的,阻止了通过漏尿的现象减少膀胱内压,从而导致后续一系列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肾积水可能与 DSD 的持续存在相关,研究表明,与间歇性 DSD 相比,持续性 DSD 的表型使脊髓损伤患者膀胱顺应性进一步降低的风险最高。 DSD 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关联 在多发性硬化人群中,关于 DSD 与上尿路功能恶化的关系仍存在很多争议。de Sèze 等研究显示: 11 项研究中的 1200 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发生上尿路并发症的风险越来越高,且最可能发生在患病 6-8 年后。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存在同样的 DSD 表现,但是 MS 患者膀胱顺应性降低和上尿路损坏的发生率并不高。

主任医师张鹏

110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科学管理神经源性膀胱患儿?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 dysfunction,NBD)指任何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膀胱和(或)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小儿 NBD 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脊柱裂或骶椎发育不良所致。少数为获得性,可因脑瘫、脑膜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肿瘤和盆腔手术损害神经等引起。小儿 NBD 最重要的并发症是上尿路损害和尿失禁。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需小儿泌尿外科、小儿神经科和小儿康复科多学科协作。其程序为小儿神经科对其神经病变进行评估治疗,转诊小儿泌尿外科进行膀胱功能评估和治疗,小儿转诊专业康复护理中心治疗,多学科随诊及后续治疗。 1. 治疗目的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根本目的是降低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内压力,保护肾脏功能。其次是尽可能地使膀胱在低压足够容量条件下具备控尿和有效排空功能,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治疗原则 (1) 原发病的治疗:原发神经疾病可治愈或能恢复者,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脊髓外伤、脊膜膨出和脊髓栓系等患儿,膀胱尿道功能可能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恢复改善。 (2)依据尿动力学检查对症治疗:若原发病不能治愈,则针对尿动力学分型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注意康复训练:每位患儿都应得到排尿的康复训练,这种训练性治疗常是终身性治疗。除了保护肾功能外,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4)强调治疗个体化: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结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小儿 NBD 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长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和尿动力学监测,准确了解患儿膀胱括约肌功能状态,才能有效防止上尿路损害。 3、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增加膀胱收缩力 减少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 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 减少膀胱收缩的药物 康复治疗 (行为治疗): 指通过患儿的主观意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储尿、排尿功能,从而达到恢复正常的下尿路功能或减少下尿路功能障碍对机体影响的目的。膀胱训练成功指标即为平衡膀胱, 主要的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扳机点排尿、Crede 手法、导尿术、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和功能性磁刺激等。 盆底肌训练主要用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即通过反复主动收缩和松弛包括尿道括约肌在内的泌尿生殖器周围的骨盆横纹肌,收缩盆底肌达到治疗目的。 膀胱训练 通过延迟排尿或定时排尿来训练膀胱。前者适用于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有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尿意容量小,但膀胱实际容量正常(如麻醉后膀胱容量正常),无明确的器质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如膀胱出口梗阻等)。对有严重低顺应性膀胱、器质性膀胱容量减少即有明确的器质性下尿路功能障碍者禁用。后者适应于膀胱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尿意容量巨大,严重的低顺应性膀胱,尤其是伴有膀胱感觉功能受损害患儿。低顺应性膀胱者应根据膀胱测压结果,以逼尿肌压力小于 1000pxH20 时膀胱容量作为排尿量参考值,制定排尿时间,并定期随访膀胱压力变化,调整排尿间隔时间;对有残余尿或有输尿管返流者可在第一次排尿间隔数分钟后做第二次排尿。 Crede 手法指用手按压下腹部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协助排尿。腹压排尿指收缩腹肌并同时憋气,使腹压升高压迫膀胱,促使排尿。Crede 手法和腹压排尿同时进行,效果更好。适用于逼尿肌无反射和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的 NBD 患儿。 自家清洁间歇导尿(CIC)成为公认的最科学简便的排空膀胱的方法,前提是患儿尿道控尿机制正常,下尿路无梗阻,可顺利插管。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自行进行导尿。 (2 )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初次就诊原发神经损害未进行修复的患儿和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例。其适应证是低顺应性膀胱、高逼尿肌漏尿点压、小容量膀胱以及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 均为上尿路扩张危险因素;压力性尿失禁或因残余尿所致的反复尿路感染等亦需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改善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容量,降低逼尿肌漏尿点压,消除上尿路扩张危险因素,以及增加或降低膀胱出口阻力,改善下尿路症状。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原发性神经病变治疗和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9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生物补片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后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膀胱血供减少,从而导致膀胱逐渐纤维化,体现在尿动力检查中:就是膀胱逐渐丧失储尿及收缩能力。膀胱储尿期安全容量逐步减少,导致膀胱腔内少量尿液就会导致膀胱内压明显升高,从而导致肾脏积水,进而导致肾功能损坏,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针对此类疾病,属于结构性改变的膀胱终末病变,绝大多数药物都是无效的,就需要外科手术加以干预。常规方法,全球公认的方法是各种肠道膀胱扩大术,疗效确切,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存在术后肠粘连,肠道吻合口瘘,术后需要长期冲洗膀胱内粘液等问题。为此,临床需要一些更好的替代术式来治疗此类疾病。 近来,库克公司的生物补片-一种利用猪小肠脱细胞骨架材料制成的高科技生物补片在膀胱扩大领域逐步被临床采用。我们应用此种补片,选用7X20cm,无孔眼的规格,进行膀胱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当然应用生物补片进行膀胱扩大有较严格的适应:膀胱安全容量大于200,且能够接受术后自家导尿处理,较肠道膀胱扩大的优势是:可以扩大膀胱容量150-200ml左右、不动肠道、无肠道各种并发症、不需要术后冲洗膀胱内肠道粘液,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即使远期膀胱继续挛缩,容量明显减少,还有一次肠道膀胱扩大的机会。此种手术方式术后也存在一定可能的并发症:术后近期膀胱漏尿,膀胱破裂,感染,术后远期主要是补片挛缩,膀胱容量扩大不理想等,因此,本术式的最大要点是术前膀胱容量不能太小,我们建议最低要大于150ml才能考虑采用该术式。

主任医师张鹏

1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手术方案包括哪些?

本文节选自 若想了解更多体系化知识 请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JDH健康大讲堂

7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节选自 若想了解更多体系化知识 请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JDH健康大讲堂

7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洪哲

主治医师

泌尿外科

三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系感染(1例) 慢性前列腺炎(1例)
专业擅长: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膀胱占位,肾癌,肾肿瘤,肾占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穿刺,精准靶向穿刺。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718
杜广辉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前列腺炎(177例) 早泄(87例)
专业擅长:前列腺炎,男女性尿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早泄,龟头敏感,性欲低下,勃起困难,勃起不坚,射精时间快,手淫过度,性生活不理想,男女性尿失禁,排尿困难,顽固的尿频,尿不尽,下腹会阴胀痛等下尿路症状及普通泌尿疾患。诊治病种包括: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梗阻,尿道狭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炎症,肾上腺疾病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2134
许盛飞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前列腺炎(4例) 肾虚症(2例)
专业擅长:擅长治疗早泄(时间短,射精快);阳痿(勃起不坚,勃起困难,中途疲软,性欲低下,肾虚壮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索静脉曲张,少精,弱精,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盆底脱垂、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量:2110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