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

别名: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浆乳,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乳腺炎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乳腺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乳腺导管扩张症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乳头溢液:可能的疾病和诊断方法

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如果挤压乳头时有液体流出,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头溢液。据统计,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占乳腺疾病的3%-14%,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单侧乳头溢液通常与以下几种乳房疾病有关: 1.乳腺导管扩张症:此病的早期首发症状可能是乳头溢液,颜色多为棕色,少数为血性。溢液化验检查可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而无瘤细胞。这种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生溢液的乳晕区有与皮肤黏连的肿块,直径常小于3厘米,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质软、有触痛。若并发感染时,肿块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2.乳管内乳头状瘤:此病多见于40岁-50岁者,75%的瘤体发生在邻近乳头的部位,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瘤细胞。有时病人仔细触扪乳房,可发现乳晕下有樱桃大的包块,质软、光滑、活动。 3.乳房囊性增生:以育龄妇女多见。部分病人乳头溢液为黄绿色、棕色、血性或无色浆液样,化验检查溢液内无瘤细胞存在。此病有两个特点:一是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好发或加重于月经前期,轻者多不被病人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二是乳房肿块常为多发,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呈结节状且大小不一,质韧不硬,与皮肤无黏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块在月经后可有缩小。 4.乳腺癌: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癌细胞。45岁-49岁、60岁-64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其起病缓慢,病人在无意中可发现乳房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无痛,渐大。晚期病变部位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及卫星结节。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随病程进展彼此融合成团。 需要注意的是,乳头溢液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例如,真性溢液和假性溢液、单侧和双侧溢液、单孔和多孔溢液、自行外溢和挤压后溢出等。同时,溢液的颜色和性状也可以反映不同的疾病状态。例如,乳汁样、脓性、淡黄色、血性和清水性溢液等。因此,出现乳头溢液的症状时,应及时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乳腺疾病。

医疗数据守护者

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诊断与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在女性非哺乳期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疾病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女性,尤其是在20-40岁的高峰期。它主要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MDE/PDM)和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两种类型。近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阻塞学说、感染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阻塞学说认为乳头内陷或畸形、乳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的阻滞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感染学说则认为多种细菌感染,如肠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布鲁氏杆菌、分枝杆菌等,会导致本病的发生;自身免疫学说则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能与哺乳障碍、乳汁淤积或高泌乳素血症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近期内服用避孕药物、药流、促排卵药物、精神病/抑郁症等药物有关,还可能与钝性外伤、妊娠、疲劳、月经前、情绪刺激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表现主要有乳腺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及乳腺脓肿等。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乳房脓肿型、乳房肿块型和慢性瘘管型三种类型。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上,手术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急性期的经验治疗和肉芽肿性乳腺小叶炎的口服激素类药物治疗。

生物医疗创新站

2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头溢液:了解病因和诊断方法

在哺乳期,女性的乳头流出乳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非哺乳期的乳头溢液可能是乳头溢液的症状,表现为牙膏样、黄绿色、乳汁样、清水、淡黄色、红褐色甚至血性等多种液体。乳头溢液的病因复杂,但我们最关心的是它是否与乳腺癌有关。 乳腺癌患者中有5%~10%出现乳头溢液,虽然以此为唯一症状的患者仅占1%,但如果同时存在乳腺肿物、乳腺钙化灶或乳头乳晕皮肤异常,需要格外警惕。乳头溢液通常是单管性的,性状多样,量也各异。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者或形态属导管内癌者更容易出现乳头溢液,例如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和乳头湿疹样癌等。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乳腺癌很少伴随乳头溢液,且即使出现溢液也几乎在肿块出现之后或同时出现,不伴肿块者很少被认为是癌症。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乳头溢液可能是某些乳腺癌,特别是导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在未形成明显肿块之前就可能单独存在。 那么,出现乳头溢液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活检呢?对于双侧乳头多个导管溢液的患者,首先考虑的是良性的乳腺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对于单侧乳头单导管溢液的患者,首先考虑的是乳腺导管内病变,需要进行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检查,也就是乳管镜。乳管镜检查可以直视检查导管内是否有占位病变,并提供病变位置的指导。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仅为导管扩张或导管炎症等,不需要手术,继续门诊随访;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导管内有占位病变,需要进一步手术活检以明确性质。 最后,需要告知患者乳头溢液并不等同于乳腺癌或癌前病变,全部选择手术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建议先调整情绪,必要时进行乳管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全球医疗视野

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认识乳房:防治乳腺病的重要性

乳房是女性身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仅起到哺乳的作用,还能反映出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了解乳房的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乳房的皮肤。乳房的皮肤相对较薄,含有神经纤维、毛囊、皮脂腺、汗腺等。这些结构都在乳房的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工作。乳头的真皮内有大量的游离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与乳头的勃起和乳汁的分泌密切相关。 其次,乳房的皮下组织也非常重要。它主要由脂肪、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组织构成。脂肪组织包裹在乳腺周围,形成一个半球形的脂肪体,起到支撑和保护乳腺的作用。结缔组织则形成了乳房悬韧带,帮助乳房保持其形状和位置。 最后,乳房的腺体是乳房的核心部分。乳腺实质由腺叶和导管系统构成。从乳腺的深面开始,顺着乳汁向乳头流动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乳腺实质的构造和功能。乳腺小叶是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每个小叶有10~100个腺泡。小叶外末稍导管和腺泡共同构成末稍导管—小叶单位(TDLU),这是乳腺各种增生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主要发生地。 总之,了解乳房的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非常重要。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和接受专业的乳腺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乳腺问题,提高治疗成功率。

精准医疗探秘

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无菌性乳腺良性病变,主要特征是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浆细胞浸润。该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厌氧菌感染、乳房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精神类药物、吸烟、乳房手术史、不恰当的乳房按摩、泌乳素水平过高、种族差异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或急性乳腺炎,导致误治或反复发作。临床特点包括发病年龄轻、乳腺肿块、非周期性乳房痛、乳头溢液、病程长短不一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前者可使用抗厌氧菌和头孢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激素、三苯氧胺等;后者则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需求选择单纯乳房切除术、病灶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等方式。手术治疗时需注意保证病灶的完整切除,创面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稀释的碘伏反复冲洗,缝合伤口不留死腔。对于切除过多无法将腺体端端缝合时,可以采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也可继续使用负压吸引管引流1周或更长时间,促进创面愈合。病灶累及范围及深度较大时,可能需要行整个乳腺切除。术前应完善检查,评估病变范围,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做到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最后,鼓励病人学会自己煎药,煎中药的方法详见下文。

健康管理专家

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症状与治疗方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良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这种疾病通常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患者可能出现乳头凹陷或溢液,肿块可以出现在任何象限,初起多位于乳晕部,红肿疼痛、逐渐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常夹有粉刺样物质,久不收口,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残留僵块,全身症状较轻。 至今,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乳头乳管先天性畸形、外伤、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例如,乳头发育不良、哺乳期乳汁浦留或哺乳困难、乳腺炎症或创伤史导致导管闭塞或屮断、异常激素刺激、乳房外伤、自身免疫及内分泌素乱、吸烟等都可能是诱因。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治和外治。早期病例可以通过内服中药和外用消肿散结药膏来缓解疼痛、消除肿块,达到保守治疗治愈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缩小红肿范围,为手术一期缝合创造条件。手术后,继续服用中药3个月可以减少复发。对于无疼痛的乳房肿块,手术切除肿块并检查是否有通向乳头病变导管是必要的。敞开创口每天换药,采用祛腐生肌中药使创面脓腐彻底清除,不遗留病灶,促进创面愈合。 预防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复发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清淡,减少乳房部外伤,避免过于疲劳,调畅情态,保持乳头清洁等都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跨界医疗探索者

2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头溢液: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乳头溢液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问题,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溢液通常发生在妊娠和哺乳期、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引起的双侧乳头溢液以及绝经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等情况下。病理性溢液则是一侧或双侧来自一个或多个导管的间断性、持续性的乳头溢液。 病理性溢液的主要病因包括间脑疾病或脑垂体病变、内分泌系统疾病、胸部疾病和激素类药物等。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囊性增生和乳腺癌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对于乳头溢液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溢液类型、单管溢液还是多管溢液以及辅助检查等多种因素。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近红外线乳腺扫描、B超检查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等。 治疗方案因病因和临床表现而异。对于假性溢液,可以采取相应的局部治疗;对于真性溢液,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中药治疗等不同方法。对于肿瘤性溢液,可能需要进行局部区段切除或乳腺癌根治术等手术治疗。

药事通

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头溢液:了解其类型、原因和处理方法

乳头溢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确定其性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溢液的颜色、性质、年龄、病变范围和时间长短等。以下是对乳头溢液的详细解释。 首先,乳头溢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浆液性、血性和脓性。浆液性无色或浅黄色液体通常表示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病,这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于25-40岁之间的女性,发病缓慢,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淡黄色血清样液体多为单纯性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瘤或外伤感染所致。脓性液体则多见于急性乳腺炎或乳腺结核穿破乳腺时。 如果乳头溢液为血性液体,特别是溢出鲜红色血液时,可能表示患有乳腺肿瘤。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占了一半以上,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癌或乳癌。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关系,年龄越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也越大。例如,20-30岁出现乳头溢液者,乳腺癌的发生率低于5%,但40岁以上则高达50%,50岁以上达64%,60岁以上竟高达70%。 乳头溢液可以发生在单侧或双侧乳腺,可能只有一孔或多孔。双侧乳头溢液较少见,仅占全部溢液的9.5%。而乳癌多见于单侧一孔溢液,双侧溢液或单侧多孔溢液则多为良性病变。从病程来看,病程长者,良性的可能性大。病程在1年以内,多为炎症患者,而乳腺癌多在3年以内,但病程超过5年者则多属良性病变。 在少数正常人中也可能出现乳头溢液的现象。例如,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早期、哺乳期后或绝经期后都可能有乳头溢液。然而,如果排除了这些情况引起的乳头溢液,仍然不能确定原因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男性也可能发生乳头溢液。无论是血性还是浆液性的乳头溢液,男性的情况更倾向于恶性病变,因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要确定是否为恶性或良性病变,需要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全球医疗视野

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头溢液: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区别及诊断方法

乳头溢液是指从乳头流出的任何液体。这种现象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生理性乳头溢液通常发生在妊娠和哺乳期,或者在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的情况下。然而,病理性乳头溢液可能是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囊性增生或乳腺癌等疾病的症状。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可能导致乳头溢液。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中。溢液的颜色多为棕色,少数为血性;溢液化验检查可见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而无瘤细胞。乳管内乳头状瘤也可能引起乳头溢液,特别是在40岁至50岁的女性中。这种病的特点是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乳房囊性增生是另一种可能导致乳头溢液的疾病,尤其是在育龄妇女中。部分病人乳头溢液为黄绿色、棕色、血性或无色浆液样,化验检查溢液内无瘤细胞存在。最后,乳腺癌也可能引起乳头溢液,特别是在45岁至49岁和60岁至64岁的女性中。这种病的特点是乳头溢液的颜色可能是鲜红或暗红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癌细胞。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乳头溢液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钼靶照片及选择性病变导管造影检查等。乳管镜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对有乳头溢液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它还能为医师提供手术切除范围准确定位。

老年健康守护者

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与管理

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特殊的乳腺炎症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乳腺导管扩张症和肉芽肿性小叶炎。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发作的病情,破溃后形成瘘管,长期不愈合。同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乳房畸形或导管扩张。年轻女性是高发人群。 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抗核三联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肉芽肿性小叶炎则多采用激素疗法。有专家建议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反复切除乳腺坏死组织来控制病情。虽然目前的治疗效果已经有所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健康驿站

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30条记录共13页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