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疾控中心:“新型艾滋病”实为美洲锥虫病
近期,有关“新型艾滋病”威胁美洲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目前美洲大陆已有约800万人感染此病,其中美国感染人数已达到30万。这条信息让人们感到恐慌。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我国尚无当地感染病例报道,目前仍为非流行区。
美洲锥虫病并非新型艾滋病,传播途径与艾滋病明显不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报道源自美国Peter Hotez教授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的文章,文中将美洲锥虫病与艾滋病进行对比,称其与艾滋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美洲锥虫病在病原、治疗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均与艾滋病明显不同。
据周晓农介绍,美洲锥虫病又称恰加斯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其主要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18个国家,从美国南部至阿根廷南部范围,以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为主要流行区。该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已成为拉丁美洲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与艾滋病相比,美洲锥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锥蝽(俗称“臭虫”)向人传播。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不需要媒介。在病原和致病机理方面,艾滋病的病原是病毒,病理是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致死;而美洲锥虫病的病原锥虫是一种“原虫”,其致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已掌握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病原入侵后引发自身抗体而影响心脏、肠道等脏器。
我国尚为非流行区,但有类似传播媒介
周晓农指出,感染有克氏锥虫的患者是美洲锥虫病主要传染源,另外,犬、猫、南美犰狳、蝙蝠、雪貂、狐狸、负鼠、食蚁兽、松鼠和猴等均可作为该病的储存宿主。他指出,美洲锥虫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人的方式传播;另一个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
目前报道的至少有40余种吸血锥蝽可能造成该病传播。周晓农说,我国尚无当地感染的病例报道,目前仍为非流行区,但有相类似的锥蝽媒介存在,已记录的锥猎蝽亚科有2种,只是尚没有传播人畜疾病的报道。
美洲锥虫病可防可治,预防手段包括改善居住条件、消灭动物储存宿主、血液检查等
周晓农告诉记者,良好的居住条件基本上就可以对该病起到预防控制作用。目前该病的主要预防手段有3种,其一,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滋生和栖息。其二,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其三,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查。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包括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在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以缩短临床病程,并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用于治疗的药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西安患者寄生虫感染困扰,医生远程指导寻求
那天,我接到了一个来自西安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焦虑的声音,他说他在美国检查时发现了一种寄生虫感染,但具体是哪种寄生虫他并不清楚。他告诉我,这种寄生虫在墨西哥和南美洲比较常见,但他自己并没有出过国。
我首先询问了他的症状,但他表示没有任何不适。然后,我根据他的描述和血液检查结果,判断他可能感染了克氏锥虫,也就是恰加斯病。这种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高,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确诊。
我告诉他,由于国内对该寄生虫的检测技术并不普及,建议他前往疾控中心或传染病院寻求帮助。疾控中心那边可能见过这种病例,而传染病院则有更专业的设备和医生。
然而,他告诉我,疾控中心也无法进行检测,而且他询问了多家医院,都没有办法检测。这让他非常焦虑,担心自己的病情。
我安慰他,虽然目前国内没有针对这种寄生虫的检测手段,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一步确认。我建议他再次咨询医生,并询问是否有其他治疗手段。同时,我也提醒他,虽然目前没有症状,但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
在整个过程中,我尽力为他提供帮助,尽管最终无法确定他是否真的感染了克氏锥虫。这让我深感作为一名医生的无奈,但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决心。
生命之光传递者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钟家蓉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