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FS)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的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又称为半面痉挛 (HF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又会进一步加重,但是查体无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典型的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临床上非典型面肌痉挛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典型面肌痉挛。 病因大部分是血管压迫: 主要是临近的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或粗大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所致。 极小部分是占位性病变: 桥小脑角区的肉芽肿、肿瘤及囊肿压迫面神经也可引起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典型症状: 面肌痉挛发病初期,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动”。 随病情进展,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阔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 严重者可引起面部疼痛,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搏动样杂音。少数患者在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短则数秒,长则十余分钟,有间歇期。发病初期,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随症状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疲倦、情绪激动或紧张、面部自主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时,抽搐程度会加剧,入睡后停止。 需要鉴别的疾病 1.头面部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多见于老年女性,初期为双侧眼睑痉挛,后期可伴有口、舌、面肌、下颌、喉及颈肌肌张力障碍,精神紧张使痉挛加剧。 2.局灶性运动性癫痫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大,局限面肌者较少,多波及头、颈、肢体。脑电图可有癫痫波放电。 3.习惯性面肌痉挛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 4.抽动症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有较为明显的肌肉收缩,抽动频率较快,症状严重程度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 5.舞蹈病可出现面肌抽动,但多为双侧,常伴有躯干、四肢的不自主运动,多见于风湿性和遗传性舞蹈病。 面肌痉挛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治疗。 口服药物类型 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以及安定等。其中,卡马西平成人最高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200 mg。备选药物为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及氟哌啶醇等。 肉毒素治疗 肉毒素治疗的机制是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常用药物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 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
陈之美
主治医师
临泉泉河外科医院
980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