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细胞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引起
- 表现皮肤发黄、大便颜色浅、尿色深、肝叩痛
- 经药物治疗可治愈
简介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占病毒性肝炎的2%[1]。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发黄)、陶土样大便(大便颜色浅,像陶土样)、尿色深、肝叩痛等症状,经药物治疗部分可治愈,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症状表现:
典型为黄疸(皮肤发黄)、陶土样大便(大便颜色浅,像陶土样)、尿色深、肝叩痛。
诊断依据:
1.急性淤胆型肝炎:
(1)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阳性,如乙肝病毒检测阳性;
(2)黄疸持续三周以上,具有三分离特点:黄疸重而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而ALT上升幅度低,黄疸重而PT和PTA下降不明显;具有梗阻性黄疸特征,皮肤瘙痒,陶土色大便,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可达正常水平10倍左右,而且持续时间长;排除药物性因素;
(3)病理检查可示微胆管淤胆,胆管增生明显,可诊断;
(4)排除药物性因素;
(5)病理检查可示微胆管淤胆,胆管增生明显,可诊断。
2.慢性淤胆型肝炎:
(1)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
(2)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血清学指标或HBV-DNA/HCV-RNA阳性;
(3)排除肝外梗阻因素;
(4)病理检查见胆管淤积,胆管增生明显,可诊断。
淤胆型肝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可分为:
- 急性淤胆型肝炎:急性肝炎引起肝细胞或毛细管胆汁分泌障碍为急性淤胆型肝炎;
- 慢性淤胆型肝炎: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引起的淤胆型肝炎,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是否具有传染性?
部分是,甲肝或乙肝等引起的可有传染性,通过血液、性等方式传播。
是否常见?
常见,约占病毒性肝炎的2%[1]。
是否可以治愈?
部分可以治愈,经药物治疗可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