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 主要表现为受感染部位出血、坏死和水肿
- 病死率高,治疗方式为抗菌及对症治疗
简介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食草动物,特别是牛、马、羊,其次是猪和狗。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皮肤炭疽较多见,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严重时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潜伏期因侵入途径不同而异,皮肤炭疽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可短至几小时,长至2周左右;肺炭疽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几小时之内;肠炭疽潜伏期短于24小时[1-2]。
疾病类型[1-2]:
- 皮肤炭疽
- 肺炭疽
- 肠炭疽
症状表现[1-2]:
- 皮肤炭疽:表现为斑疹、丘疹、水泡,后形成溃疡、结黑痂,无明显疼痛,稍有痒感。
- 肺炭疽: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
- 肠炭疽:主要表现为高热、剧烈腹痛、腹泻、呕血、黑便等。
诊断依据[1]:
依据患者病原学检查阳性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明显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
是否具有传染性[2]:
有传染性。炭疽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7~9月为发病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
- 传染源:感染了炭疽杆菌的病畜及其排泄物。
- 传播方式:
- 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和有菌的动物皮毛、肉、骨粉均可引起皮肤炭疽。
- 吸入传播:吸入带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一种弥散在空气中,借助空气为载体,可四处飘散传播的固态或液态的小颗粒)可引起肺炭疽。
-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可引起肠炭疽。
怎么预防[1]?
接种炭疽疫苗可有效预防。
是否常见[2]?
在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的牧区常见,在发达国家少见。近年来我国仅有个别发病案例,多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每年发病人数在40~1000人。
是否可以治愈[1-2]?
轻症可以治愈。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若不及时诊治,炭疽病死率较高。皮肤炭疽的病死率为5%~11%,肺炭疽的病死率在80%以上,肠炭疽的病死率为25%~75%,炭疽败血症的病死率为80%~100%。
是否遗传[1]?
否。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是。
陈业
主治医师
肿瘤科
江阴市人民医院
吴炜
主治医师
呼吸内科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寿全
主治医师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