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粒性结核概述
- 结核杆菌通过动静脉、淋巴管侵犯至全身器官
- 表现为低热、盗汗、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 抗结核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简介
粟粒性结核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若大量结核杆菌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进入动脉、静脉或经淋巴管进入血管,播散到全身组织器官,会引起急性粟粒性结核;若急性粟粒性结核长期未能治愈或结核杆菌长期不规则、少量多次地进入血液,播散到全身组织器官,引起慢性粟粒性结核。常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低热、盗汗、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早期及时抗结核药物治疗,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合理,会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反应,例如败血症、休克。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低热、盗汗、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诊断依据:
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核杆菌涂片检查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结核分歧杆菌培养试验阳性。X线检查发现病变器官存在许多大小一致的粟粒状致密阴影,直径约1-2mm,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较为清楚,广泛均匀地弥散在整个器官组织。CT检查发现病变器官弥漫存在密度、大小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粟粒性结核有哪些类型?
粟粒性结核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粟粒性结核:大量结核杆菌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进入动脉、静脉或经淋巴管进入血管,播散到全身组织器官。
慢性粟粒性结核:急性粟粒性结核长期未能治愈或结核杆菌长期不规则、少量多次地进入血液,播散到全身组织器官。
是否具有传染性?
有,粟粒性结核属于结核病,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好发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可以治愈。抗结核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