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肝胆胰内科、肝胆胰外科

  1. 优先考虑肝胆胰内科;
  2.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消化内科;
  3. 出现腹部肿物,或已确诊患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时就诊肝胆胰外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多饮、多尿等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2. 出现腹泻、腹部肿块、体重下降时需及时就医;
  3. 出现剧烈腹痛、大量腹泻、精神状态差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 如肝肾功能、离子、血糖、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最常用CA19-9及CEA)、胰液细胞学检查、肿瘤活检等;
  2. B超:能显示胰腺导管内黏液性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等, 尤其在显示囊壁内乳头状增生、囊内容物、囊内分隔方面具有优势,明显优于CT;
  3. CT:具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能很好地显示胰管内3mm以上的乳头状肿块以及肿块内结构成分。CT常表现为胰管扩张明显,同时可见胰管内大量黏液,胰管内出现多个乳头状充盈缺损,充盈缺损可能是黏液结节,也可能是组织结节;
  4. MRI:是当前诊断该病的影像学中的最佳选择。具有优越的对比分辨率,不但能清楚显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全貌、内部结构及胰管扩张程度,而且在显示囊肿和主胰腺导管的沟通情况上,比MRCP、CT等其他影像学方法更具优势。同时,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 IPMN 患者,MRI能避免重复的射线辐射。主要表现为扩张的主胰管和分支胰管T2WI呈明显高信号,管腔内乳头样突起和囊性病变内索条形分隔呈相对低信号;
  5.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两者影像学表现相似,特征性的变化是:十二指肠乳头凸出,有黏液溢出;主胰管全程或局部扩张,以全程扩张多见;胰管内充盈缺损;单个或多个与主胰管相通的囊肿,囊肿内充盈缺损。ERCP既是一种检查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方法,既可取病变组织行活检,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6.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IPMN的金标准。术前可通过胰管镜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取组织活检,或术中或术后取组织行病理检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