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尚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通过长期维持药物治疗来持续缓解病情,减少患者的痛苦,延缓骨和关节的破坏,最终保证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关键。若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不佳,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治疗原则:早期、达标、个体化方案,并定期监测与随访。
治疗目标:
- 减轻患者症状,如关节肿痛,晨僵等。
- 控制疾病进展,防止或减少关节骨质的破坏,尽最大努力地保护受累关节功能。
- 促进关节修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终身性疾病”,它的治疗,自然也需要打“持久战”。药物疗法是当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重要的方法。目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GC)、植物药和生物制剂[4]。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此类药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但这类药物不能控制疾病,应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一种致炎因子)的生成。代表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1)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等。这类药物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也可增加心血管发病风险。
(2)选择性COX-2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起效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6个月,能够持续缓解患者疾病活动度,从根本改善和(或)延缓病情发展。常用的药物有:
(1)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首选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同时具有抗炎作用。副作用主要包括: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口炎等,停药后多能恢复。
(2)来氟米特:主要抑制合成嘧啶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使活化淋巴细胞的生长受抑。与MTX有协同作用,常联合使用。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损伤、骨髓抑制和脱发等。
(3)柳氮磺吡啶: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4)羟氯喹和氯喹:羟氯喹和氯喹:长期服用可出现视物迷糊,眼底有“牛眼”样改变,每6~12个月宜做眼底检测,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心肌损害。
(5)其他DMARDs:如金制剂、青霉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3.糖皮质激素(GC):具有高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迅速缓解关节肿胀症状和全身炎症。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大,长期应用会造成停药困难。GC治疗RA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GC必须同时应用DMARDs。
4.生物制剂靶向治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方法。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TNF-α拮抗剂、IL-6拮抗剂。如最初DMARDs方案治疗未能达标,或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时应考虑加用生物制剂,为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本类生物制剂宜与MTX联合应用。这类药物主要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局部的皮疹、感染,尤其是结核感染。
5.植物药制剂:主要有雷公藤总苷、青藤碱、白芍总苷等。其中雷公藤总苷最为常用。主要副作用有性腺抑制、骨髓抑制、肝损伤等。
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经过长期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都不能控制或缓解病情、关节破坏导致的顽固性疼痛或重度功能性残疾、或肌腱肌腱断裂时,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治疗有全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术。
- 全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功能的关节。
- 滑膜切除术:可缓解病情,但有复发风险,因此需同时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
其它治疗
除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疗法:
- 物理治疗:可采取冷热疗法、针灸、康复锻炼、红外线照射等辅助治疗方法,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 关节功能锻炼:在病情稳定期,关节肿痛等症状得到改善后,可适当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出现关节的畸形。需注意卧床休息只适用于急性期、发热及内脏受累的患者。
治疗周期
本病多需终身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以及治疗学的进展,类风湿关节炎经过积极规律的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如果患者能够早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且长期药物控制,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关节功能丧失或畸形的情况,对生活、工作等也不会也太大的影响。
多长时间复诊?
类风湿关节炎初诊时应采用综合评定方法对疾病活动度进行结构化评估,大多数患者一般治疗开始可每月复诊一次,待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每2~3月复诊一次,至少每3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采用相同的方法监测治疗反应。但如有恶心、乏力、发热、关节疼痛加剧、晨僵时间延长等情况,应随时复诊。
肖军
副主任医师
关节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罗杰
住院医师
普通内科
树兰(衢州)医院
田微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