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存活,根据病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治疗目标
临床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拯救病患生命,尽可能降低死亡率和复发风险。后期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认知及肢体活动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
- 降低颅内压:临床上多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减轻脑水肿,阻止颅内压升高,如甘露醇、呋塞米、人血白蛋白、高渗盐等。
- 控制血压:出血时不急于用降压药,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治疗。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比发病前水平高一点;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则应进行升压治疗,维持必要的颅内灌注压。常用降压药如:乌拉地尔为目前指南推荐的首选颅内出血用降压药等。
- 其它药物:患者通常要卧床休息,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和血压升高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焦躁不安,需适量使用镇静、镇痛药等。常用药物为米达唑仑、右美托嘧啶、地佐辛、瑞芬太尼等。
- 止血药物: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决定是否给予止血药物治疗,不推荐常规使用。
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出血等严重症状时,内科治疗通常无效,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为了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致残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手术:
- 去骨瓣减压术:手术中清除血肿,去除大骨瓣减压,通过增加颅内空间,从而使颅内压降低,恢复脑血管的血流情况,防止血管受压。
-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指通过术前检查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通过血肿位置确定手术瓣和骨窗的面积和大小,打开骨瓣,通过最短路径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止血。
- 钻孔血肿抽吸术:进行颅骨钻孔,切开脑膜,脑室引流管刺穿出血部位,吸出血液,手术损伤小,风险小。
- 脑室穿刺引流术:通过脑室穿刺来释放脑脊液,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颅内压,挽救生命、释放炎性或者血性脑脊液,或为医生提供操作空间。
其它治疗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脑出血已有多年,一些中医疗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活血化瘀法、平肝熄风法、活血利水法、通腑法、添精补髓法[4]。
2.康复治疗
脑出血后,一旦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要尽早地进行康复治疗。早期进行分段综合康复治疗,不但对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有帮助,对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有也有积极意义。
3.高压氧疗
脑出血患者遗留的认知及肢体功能障碍,可以通过高压氧氧疗。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促进颅内血管再生,循环重建,改善大脑功能。目前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
治疗周期
病情不同,治疗周期也大不同。手术治疗患者约14~21天,康复训练视患者情况,2~6个月不等。
治疗后效果如何?
脑出血患者视出血位置,出血量,其预后区别较大。总体治疗后效果较差,病情不严重的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治疗后的效果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和有无并发症有关,脑干、丘脑、和大量脑室出血等病症的治疗效果较差。其中,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高。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初次复诊时间一般安排在出院后1个月,一个月复查一次,稳定后三个月复查一次。
张东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北京医院
刘佳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谭来勋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