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治疗,要做好急救和骨折的复位、固定及康复治疗。
治疗目标
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挽救生命,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康复。
急症治疗
骨折,尤其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一定要做好急救工作,否则可能会引发大出血而致命。
1.抢救休克:对受伤后的患者进行检查,尤其是血压、体温、呼吸等。如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应立即输液、输血。合并颅脑损伤处于昏迷状态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包扎伤口:对开放性骨折,要及时处理出血问题。绝大多数伤口出血可用加压包扎的方法止血。对于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若骨折端己戳出伤口,并已污染,又未压迫重要血管、神经者,不应将其复位,以免将污物带到伤口深处。
3.妥善固定:固定可用特制的夹板,或就地取材选用木板、木棍、树枝等。若无任何可利用的材料时,上肢骨折可将病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病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脊柱骨折采用滚动式搬动并俯卧位搬运。
4.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1.抗生素:用于开放性骨折伤口清创术后,预防感染,一般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
2.破伤风抗毒素:用于开放性骨折伤口清创术后,预防破伤风。
手术治疗
1.闭合性骨折处理:
(1)骨折复位
①手法复位:应用正骨手法使骨折或脱位复位,称为手法复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动作要轻柔,而且要争取一次复位成功,复位后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争取达到解剖复位,否则必须手术复位。
②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暴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称为切开复位。
(2)骨折固定
①外固定:常用的外固定有小夹板、支具、石膏绷带、持续牵引和骨外固定器等。
②内固定:内固定主要用于闭合或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钉等,将已复位的骨折予以固定。
2.开放性骨折处理:
(1)伤口清创
适合于开放性骨折。清创在受伤后越早进行效果越好,越晚进行感染几率越大,一般来说伤后6~8小时是清创黄金时间。超过24小时的污染伤口,因为已有细菌侵入深部组织,原则上不应彻底清创,但应简单清除明显坏死的组织和异物,建立通畅的引流,留待二期处理。
(2)骨折固定
在清创后,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方法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必要时术后可加用外固定。
(3)软组织修复:对于合并有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者,应争取在清创时即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修复,以便早日恢复功能。
(4)创口引流:是为了让伤口内的渗液、渗血等及时流出,促进愈合,防止发炎,必要时在创口闭合前可将抗生素缓释剂置入创口内。
物理治疗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极其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尽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1.早期阶段:在骨折后1~2周内,主要目的是促进病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功能锻炼应以病肢肌肉主动舒缩活动为主。
2.中期阶段:骨折2周以后,此时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可逐渐缓慢增加其活动强度和范围。如果是下肢骨折,可在助步器的帮助下进行功能锻炼,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3.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己拆除。此时是康复治疗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康复治疗不足的病人,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根据骨折位置和程度的不同治疗周期不尽相同。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过规范而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骨折患者可顺利愈合,恢复基本正常的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有一些骨折患者会遗留功能残疾,甚至可能因大出血、脂肪栓塞而丧命。
多长时间复诊?
骨折出院后,前3个月每月复诊1次;然后再3个月后、6个月后再复诊1次。
姜晨轶
主治医师
骨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肖鑫
副主任医师
骨科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倪斌斌
主任医师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