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原则上绝大多数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加以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辅助。少数脊髓受压较轻、症状并不严重、病程较短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的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也至关重要,一旦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可能造成脊髓不可逆转的损伤。
治疗目标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目的是减轻脊髓的压迫并重建脊柱结构的稳定性,以缓解脊髓压迫给患者带来的损伤,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瘫痪等严重后果。
手术治疗
1.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通过颈前入路消除脊髓前方的压力诱发因素,缓解脊髓压迫,改善脊柱功能,通过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3]。
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以椎间盘突出为主者;椎体后缘有骨性或软骨性致压物压迫脊髓或其血管者;椎间关节松动不稳伴有神经症状需行固定术者;椎体前方骨刺已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需切除骨刺者。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杂交手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2.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通过扩大颈椎管,使硬膜囊及颈脊髓后移(漂移),缓解脊髓压迫。颈椎后路手术的术式包括颈椎后路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改良手术等,选择合适术式。
3.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适用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或退行性改变所致的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颈脊髓呈前后同时压迫表现,椎管占位率>50%。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解决颈椎前后路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进行充分的颈脊髓减压。对于身体状况不良(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可以分开完成前后路手术[3]。
4.微创手术
(1)颈椎显微镜手术:借助显微镜放大术野,使脊髓得到彻底减压,增加手术安全性,但微创适应症较严格,不适合超过2个节段脊髓压迫的患者[4]。
(2)颈椎内镜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创伤更小,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避免损伤硬脊膜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同时彻底切除致压物。
(3)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在X射线透视下用导针对减压节段进行定位,再将套管沿导针旋入椎间盘,使用刨削器或环锯反复切割抽吸髓核,直至减压效果满意。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早期颈椎病患者有确切疗效,但因其对椎管内致压物无直接影响,因此无法取代传统手术。
(4)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利用激光对椎间盘内髓核组织进行汽化,使椎间盘内压力下降,突出的髓核组织回缩,从解除脊髓压迫。
(5)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治疗机制为利用高频交流电,精确加温至70℃,使部分的髓核组织汽化,缩小髓核组织体积,从而达到缓解椎间盘周围组织压力的效果。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脊髓功能,但减压的范围十分有限。
其他治疗
- 枕颌带牵引:分为坐位和卧位牵引,可以增大椎间隙、缓解椎间盘压力、解除神经根压迫,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 颈托和围领:限制颈椎的活动范围,以防其活动过度;
- 推拿、按摩和理疗:可缓解痉挛、改善局部血循环。需引起警惕的是,该操作中不当的手法或过多的次数,都可能加重颈椎病病情。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术后翻身、训练气管和食道等,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药物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和不适,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临床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消除炎症,常用药物有: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 肌肉松弛剂: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常用药物有:巴氯芬片、氯唑沙宗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可引起心律失常、高钾血症、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 镇静剂:用于镇静催眠、安定神经,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安定、三溴合剂等,可能引起嗜睡、头昏、乏力、昏迷等不良反应;
- 营养神经药:营养神经、改善神经的相关状态,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片、地巴唑片等,可引起过敏、诱发癫痫、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治疗周期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恢复期大约需要3~6月。
治疗后效果如何?
- 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缓解、改善脊髓功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 脊髓型颈椎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治疗效果很差。晚期病人有瘫痪风险。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术后3~6月复查一次。
李凯群
主治医师
骨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姜晨轶
主治医师
骨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石青
副主任医师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