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愈,临床上通过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引起电解质的发病原因,极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死亡[3]。
治疗目标[3]:
正常血钠浓度为135 ~ 145 毫摩尔/升,正常血钾浓度为3.5 ~ 5.5 毫摩尔/升,正常血氯浓度95 ~ 105 毫摩尔/升,正常血钙浓度为2.2 ~ 2.6 毫摩尔/升。
药物治疗[1,2]:
1.高钠血症:
(1)葡萄糖溶液:具有稀释及补充液体量的作用,适用于大多数高钠血症的治疗,补液过速、降低高渗状态过快,可能引发脑水肿、惊厥、神经损害,防治继发性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氢氯噻嗪、氯磺丙脲: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适用于特发性高钠血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糖血症、过敏反应等。
2.低钠血症:
氯化钠液、葡萄糖液、碳酸氢钠液配制液:补充液体量及补钠的作用应注意补液速度,防治继发性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高钾血症:
(1) 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液:可碱化血液,促进钾进入细胞内;拮抗钾的心脏抑制作用,扩容稀释性降低血钾,适用于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高钾血症患者,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应注意防止诱发肺水肿,肝病病人慎用。
(2) 钙剂:可对抗钾的心肌毒性,适用于心电图出现高T波,有心力衰竭者不宜同时使用洋地黄。
(3) 高渗盐水:拮抗钾的心脏抑制作用,扩容稀释性降低血钾,会增加循环血容量,对于无尿少尿者可能引发肺水肿,应注意心肺功能监测。
(4) 葡萄糖和胰岛素:使血清钾转移至细胞内,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防止低血糖。
(5)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促进钾转入细胞内,少数可见肌肉震颤、外周血管舒张及头痛等。
(6) 排钾性利尿剂:经肾排钾,适用于伴有容量负荷增加者,肾衰竭时效果不佳,可能不良反应为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低氯血症、过敏反应等。
(7) 阳离子交换树脂:经肠道排钾,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时,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食欲不振、低钾血症等。
4.低钾血症:
(1) 氯化钾:临床常用补钾药物,不宜应用于肾小管酸中毒等伴高氯血症患者。
(2) 枸橼酸钾:枸橼酸根经肝脏代谢后生成碳酸根,可同时纠正酸中毒,肝功能明显受损时不宜使用。
(3) 谷氨酸钾:适用于肝衰竭者。
(4) 门冬氨酸钾镁:可以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而镁离子和钾离子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纠正细胞内低钾,尤其适用伴低镁血症患者。
5.高氯血症:若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治疗原发病为主;
6.低氯血症:
(1) 氯化铵:可提供氯离子,适用于合并严重代谢性碱中毒患者,不能用于肝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和伴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
(2) 盐酸精氨酸:适用于肝功能不全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肾功能减退时禁用。
7.高钙血症:
(1) 生理盐水: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应注意输液速度,监测心肺功能。
(2) 袢利尿剂:可增加钙的排泄,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糖血症、过敏反应等。
(3) 双磷酸盐:抑制骨吸收和1,25-二羟维生素D3,适用于癌症伴高钙血症者,
8.低钙血症:
(1) 钙剂:根据病情可口服或静脉使用,应注意监测血钙变化,警惕高钙血症。
(2) 活性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对维持骨的完整性和心血管功能至关重要,可能的不良反应为高血钙综合征或该中毒,食欲减退、头痛、感觉障碍等。
其他治疗[1]:
1.透析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未见效或病情加重的潴钠性高钠血症、肾衰竭伴急重症高钾血症者、重度高钙血症。
2.饮食疗法:
(1)轻度低钾血症:可通过饮食补钾:肉、青菜、水果、豆类含钾量高,如香蕉、橘子、西瓜、樱桃等。
(2)高钾血症:停止高钾饮食,供给高糖高脂饮食。
(3)高钠血症:低盐饮食。
治疗周期[1]:
短期治疗,部分特殊病因需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1] ?
及早、准确的治疗可以提高原发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若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1]?
- 根据原发病情况而定。
- 肾衰竭患者应1~2周复查肾功、电解质。
- 糖尿病患者应规律使用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情况,1周后复查电解质。
谭艳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吉林市人民医院
陈贺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营口市中心医院
王志宏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