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粘膜下肌瘤可以治愈,手术是最有效,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个别无症状、肌瘤小者无需治疗,症状较轻、接近绝经期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治疗目标,是消除月经量过多、肌瘤生长过快、过大的症状,避免引发贫血、痛经、不孕或流产。
一般治疗
随访观察:适用于无症状子宫粘膜下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1],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药物治疗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采用大剂量连续或长期非脉冲式给药,可抑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降低雌激素至绝经后水平,以缓解症状并抑制肌瘤生长使其萎缩。常用药物如戈舍瑞林、醋酸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该类药物停药后子宫粘膜下肌瘤又会逐渐增大,而且用药后可引起绝经综合征,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不推荐长期用药。应用指征:①缩小肌瘤以利于怀孕;②术前用药控制症状、纠正贫血;③术前缩小肌瘤降低难度或使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成为可能;④使近绝经期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
2.米非司酮:可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因其拮抗孕激素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
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情况下子宫黏膜下肌瘤是需要手术的。
(1)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包括肌瘤经腹剔除、粘膜下肌瘤宫腔镜下切除、及突入阴道的粘膜下肌瘤阴道内摘除。术后有残留或复发可能。
(2)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应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子宫颈癌。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要注意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癌。
2.手术适应证:
(1)因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
(2)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3)肌瘤体积大压迫膀胱、直肠等引起相应症状;
(4)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
(5)疑有肉瘤变。
需要注意,若选择腹腔镜手术行肌瘤剔除或子宫次全切除,需要使用粉碎器取出切除的肌瘤或子宫体,因此术前应尽可能排除子宫肉瘤或合并子宫内膜癌。
其他治疗
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
1.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从而延缓肌瘤的生长,缓解症状。但该方法可能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并增加潜在的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一般不建议使用。
2.高能聚焦超声:通过物理能量使肌瘤组织坏死,逐渐吸收或瘢痕化,但存在肌瘤残留、复发,并需要除外恶性病变。似治疗方法还有微波消融等。
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多需长期治疗至自然绝经;手术治疗则为短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 症状较轻者,经过药物治疗至自然绝经,大部分子宫粘膜下肌瘤就会萎缩而症状消失;而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消除出血过多、压迫症状及可能的恶性变。
- 对于有症状、出血较多或有恶性变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贫血,甚至严重贫血而致命;或者恶性肉瘤变性而转移、癌变。
多长时间复诊?
- 手术治疗者,建议在术后3个月复诊,进行超声检查,以查看是否有残留。此后每6~12个月复诊1次。
- 保守治疗者,建议每1~2个月复诊1次,进行超声检查,以查看肌瘤是否缩小、增大等。
柳宇
副主任医师
妇科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张亚男
主治医师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邵珺
主任医师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