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确立后,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以防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身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并帮助患儿家长正确认识病情,指导家长改善新生儿的生活方式,调整婴儿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祛除可能引起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缓解患儿不适症状。本病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治疗目标
本病的治疗目标为缓解并消除腹胀、腹泻、便秘、呕吐等消化道功能障碍症状,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治疗
- 调整喂养方式:针对引起患儿消化不良的原因,调整喂养方式,例如:由短时间进食过量引发本病的患儿,可适当延长喂食间隔时间;因对配方奶粉不消化、吸收而发生消化不良的患儿,选择母乳或其他配方的奶粉喂养。
- 改善生活环境:将宝宝生活环境的温度、适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气温骤变时及时为宝宝增减衣物,以免气候的骤变刺激患儿胃肠道引起消化不良。
药物治疗
如必要应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有针对性的选择缓解患儿症状的药物,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抗酸药及抑酸药、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等,具体如下:
1.促胃肠动力药:可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并有抑制恶心、呕吐的作用。常见药物有:甲氧氯普胺、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患儿可能出现头痛、乏力、嗜睡等症状,对本类药物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2]。
2.抗酸及抑酸药
(1)抗酸药:可与胃酸中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破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反酸、胃灼热等症状。适用于以上症状明显的患儿。常用的抗酸药有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便秘、腹泻、影响骨骼发育等。对药物过敏者禁用。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抑酸药:可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内环境,对于缓解腹痛、腹胀、反酸、嗳气、胃灼热等症状有显著的作用。适用于以上症状明显的患儿。常用的抑酸药有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风险增加(患儿可能发生腹泻)、影响钙的吸收(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增加骨折的风险)等。对药物过敏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单药治疗效果欠佳,临床通常以二种以上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形成四联疗法,例如PPI+铋剂+甲硝唑+四环素,以去除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适用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各类抗生素可能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各类皮疹、哮喘发作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肝脏损害等。
4.益生菌药物:乳酸杆菌等益生菌药物通过生物途径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分解,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患儿康复。有需要的患儿可加以服用。
以上药物均于餐前服用,服用剂量应严格遵医嘱。
手术治疗
新生儿消化不良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支持治疗:及时为患儿静脉补液,以纠正因腹泻、呕吐等造成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呕吐、腹泻、脱水的患儿要禁食12小时左右,然后少量补给糖水、奶水再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状态,以增加新生儿的体能和抗病能力。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要输血,补充免疫球蛋白。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经短期治疗可痊愈。
治疗后效果如何?
- 经过及时而规范的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消化功能得到一定改善,预后较好。
- 若治疗不及时,严重的腹泻或呕吐,可引起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急性并发症,长期消化不良可引起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一般治疗1个月后复诊,具体复诊时间遵医嘱。不适随诊。
刘银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潘巧玉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科
鄂州市妇幼保健院
郭世杰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