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感冒、咳嗽、发烧等常见疾病在婴儿中尤为常见。许多年轻父母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立即给宝宝喂药。然而,婴儿过早用药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婴儿的解毒功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盲目用药甚至可能引发肾衰竭。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过量使用则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解热止痛药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大汗虚脱;利尿药过量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某些副作用强的药物剂量过大,更容易引发事故。其次,婴儿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儿科医生通常会首先采取物理治疗,并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确保剂量既不过多也不过少。过多可能导致中毒,过少则可能没有疗效。此外,婴儿用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合婴儿的药物剂型,如滴剂、口服液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注意观察宝宝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避免将成人药物给婴儿使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到二手烟、宠物等过敏原的刺激。总之,婴儿过早用药的危害不容忽视。家长们应该多学习育儿知识,避免不当操作,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点击查看
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以下是一些儿童用药的禁忌,家长和医生应予以重视:(1)慎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虽然对缓解儿童发热、疼痛有一定效果,但12岁以下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需谨慎使用。(2)忌服维生素A过量摄入维生素A可能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影响孩子身高。因此,不建议随意补充维生素A。(3)忌服速效感冒胶囊速效感冒胶囊对婴幼儿的肝脏和神经系统有潜在风险,可能导致惊厥、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4)忌滥服补药滥用补药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等问题,家长应避免盲目给孩子进补。(5)新生儿忌用退烧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退烧药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6)小儿服用维生素C时忌吃猪肝猪肝中的铜元素会降低维生素C的吸收效果。(7)小儿补钙期间忌食菠菜及其菜汤菠菜中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8)服铁剂禁忌空腹服用铁剂刺激胃肠道,与某些食物同服会影响铁的吸收。(9)忌用氨茶碱氨茶碱过量可能导致急性中毒,需严格按医嘱使用。(10)忌滥用抗菌素滥用抗菌素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听神经损伤等问题,应谨慎使用。(11)新生儿忌用药氯丙嗪、磺胺类、亚硝酸类、奎宁、伯氨喹啉等药物对新生儿有潜在风险。(12)婴儿忌用药呋喃旦啶、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制剂和麻黄素、维生素D、硬脂酸和红霉素、肼苯哒嗪等药物对婴儿有潜在风险。
点击查看
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肝肾功能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用药需格外小心。以下是一些新生儿和婴幼儿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1. 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此类药物可能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2. 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球后视神经炎,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3. 滴鼻净等药物可能引起中毒,婴幼儿鼻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应禁用。4. 磺胺类药物可能引起贫血,婴幼儿使用时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结晶尿。5. 退热药应避免过量使用,吃退烧药二次的间隔时间应有4~5个小时。6. 止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等含有樟脑酊的药物,可能对婴幼儿有潜在的成瘾性。7. 铁剂和钙剂应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和钙的吸收。8. 锌制剂过量给药可能引起中毒,婴幼儿补锌应掌握好剂量和疗程。9. 维生素A和维生素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和高血钙。10. 保健品如人参蜂王浆等可能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11. 新生儿、未成熟儿、重危病儿不宜给丸、片剂型药,应研磨成粉或调配成液体,用滴管慢慢喂服。12. 外用药物如皮炎激素软膏等可能引起严重副反应,新生儿大面积使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13. 不能乱用成人药,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点击查看
为婴幼儿喂药一直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针对1岁以下的小儿,喂药更是需要讲究方法。以下是一些关于1岁以下小儿喂药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宝宝。1. 1岁以下小儿胃容量较小,药物应浓煎至50~70毫升,每次10毫升,分5~6次喂服。这时的小儿其味觉反射尚未完全形成,可将中药汤液装在奶瓶里,让患儿吸吮。一般应先喂药后再喂奶。对于体质差的小儿,也可用鱼肝油滴管慢慢滴入。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差,吞咽动作慢,喂服时要耐心、细致,并注意观察面色和呼吸,防止药物呛入气管。2. 1~3岁的小儿,每天的中药量约150毫升,每次30~40毫升,分4~5次服用。这个时期的小儿味觉非常敏感,对苦味特别反感,往往食入即吐。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情况下,可在药物内加入白糖、冰糖等调味品,以减轻其苦味。其喂服方法,一般采用被动给药法,即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塑料软管吸满中药,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黏膜与臼齿间慢慢挤滴;因体位的作用,药液会慢慢进入口内而咽下。如果小儿含在口中不肯吞下,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两颊,以促使其吞咽。喂服药液时,应注意小儿吞咽速度,若出现呛咳,要立即停服,并抱起病孩轻拍背部,以使药液咳出气管。3. 3岁以上的小儿,每天的中药量为300~400毫升,每次80~100毫升,分3~4次服完。这时小儿的思维已较成熟,大多数都具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对这类小儿主要在于循循诱导、耐心解释,不要轻易打骂患儿,以免使患儿产生对抗情绪。要积极鼓励患儿吃药,并在服药后奖赏一些平时喜爱吃的食品,使小儿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若经耐心劝说无效,也可采用被动给药法。应当指出的是,被动给药时不能采用捏鼻子硬灌或将药液与乳汁混在一起服用。因为捏鼻子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药物与乳汁混在一起,很易产生凝结现象,降低药物的疗效。此外,让妈妈替孩子吃药的“过奶”方法也不科学,因为从奶汁中分泌的药物成分非常少,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点击查看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宝宝生病时,如何正确喂药更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错误的喂药方式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能给宝宝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将针对给宝宝喂药过程中常见的8个错误,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错误一: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一些家长为了给宝宝喂药,会捏住宝宝的鼻子,迫使宝宝张嘴吞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药物呛入呼吸道,引发窒息。正确的做法是,用注射器或者喂药器将药物缓慢注入宝宝口中,避免药物呛入气管。错误二:给宝宝干吞药片干吞药片容易导致药物停留在消化道,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不适。建议家长将药片碾碎,用温水送服,或者将药物与食物混合喂食,提高宝宝的服药体验。错误三:欺骗宝宝药物味道就像糖果一些家长为了哄宝宝吃药,会告诉宝宝药物的味道像糖果。这种做法容易让宝宝误认为药物是甜的,从而产生依赖,甚至误食药物。家长应该如实告知宝宝药物的口感,避免误导宝宝。错误四: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家长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错误五:过长时间吃药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宝宝生病,就要持续给药。实际上,有些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应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用药。错误六:盲目应用退热药退热药并非万能,盲目使用退热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婴幼儿发热,家长应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并及时就医。错误七:擅自分享处方药处方药的使用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家长不能擅自分享处方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错误八:没有依照指示喂药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服用方法,如摇匀、与食物同服等。家长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按照指示喂药,确保药物疗效。
点击查看
小儿善存片作为一款家庭常备的补益药物,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对其作用和安全性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关于小儿善存片对宝宝身高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营养摄入等先天因素外,后天的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也对身高发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宝宝身高发育不良的原因: 家族身高普遍偏矮 出生时体重或身高偏低 青春期发育迟缓 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缺乏运动锻炼 小儿善存片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等,可以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研究表明,适量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促进身高发育。 那么,小儿善存片会不会影响宝宝长高呢?实际上,小儿善存片中的营养素并不会对宝宝身高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合理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钙质,促进骨骼生长,从而有助于宝宝长高。 当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小儿善存片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胃部不适 腹泻 便秘 皮疹 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应慎用或禁用小儿善存片: 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钙血症 高磷血症 肾性佝偻病 总之,小儿善存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补充剂,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促进身高发育。但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服用,并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点击查看
新生儿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用药特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一、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皮肤娇嫩,局部用药吸收较快,容易引起中毒。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如氯霉素吸收较慢,而磺胺药则可全部吸收。注射给药由于血液循环不足,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可靠。磺胺药可加重新生儿黄疸,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因此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二、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婴幼儿吞咽能力差,口服药物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腹泻时不宜过早使用止泻剂,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较大。三、儿童期用药特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耐受性较大,酸碱类药物容易发生酸碱血症,利尿药容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广谱抗生素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会影响牙齿发育。四、新生儿禁用药物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肠梗阻,磺胺类、亚硝酸类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奎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妈妈们来说,照顾宝宝是一件既幸福又辛苦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健康问题时不时会出现,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近日,一位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宝宝戒奶的问题。患者描述了宝宝9个月大,晚上经常醒,头发有枕秃的情况。医生通过询问了解到宝宝妈妈发烧了,想开始戒奶,询问了相关的医院检查情况。经过沟通,医生提醒患者根据宝宝的情况适时添加新的辅食,并建议带孩子上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展现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细心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通过及时的沟通和指导,帮助患者解决了关于宝宝健康的疑惑,增加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点击查看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在给宝宝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以下五项原则,是确保宝宝用药安全的关键。 1. 不自行服用药物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是自己以前用过的药物,或者是亲戚朋友剩下的药物,就可以给宝宝使用。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不同的宝宝体质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问题,自行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2. 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婴幼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区别,具体的使用方法需要经过医师的确认。例如,某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而有些则需要饭后服用。此外,医师还会根据宝宝的体重、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3. 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将抗生素与抗过敏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避免混合用药。 4. 用法用量要精准 婴幼儿用药的剂量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差异,过量用药可能导致中毒,剂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好用药剂量和频率。 5. 吃药前5项检查 在给宝宝用药前,家长需要进行以下五项检查: 检查药物种类是否正确 检查药物是否标示有特殊注意事项 检查药物是否仍在保质期 检查药量是否正确无误 检查大人双手是否清洗干净 通过以上五项检查,可以确保宝宝用药安全。 总之,宝宝用药需要谨慎,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遵循以上原则,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点击查看
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用药领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童用药,卫生部医政司主办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将于6月1日正式面世。据悉,我国儿童用药形势严峻。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12.9%,新生儿更是高达24.4%。这主要是因为我国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需要将药片平均分成2份、4份或更多份使用,导致用药量不准确、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以及药品浪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3月,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办公室,组织全国150余名儿科著名医药学专家开始编写该处方集的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儿童版。该处方集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8岁,涉及234种儿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案,收录药品822种。此外,该处方集还针对新生儿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权威的用药指导。儿童用药安全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的正式面世,相信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