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发黑不一定是消化道出血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凝血紊乱疾病,其特征是全身范围内同时发生血液过度凝结和出血倾向。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机制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液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引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紊乱,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过度消耗,形成微血栓和纤维蛋白凝块,同时引起凝血因子的耗竭和纤溶酶原激活,导致出血倾向。患者可能有弥散性出血,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血等。有凝血功能异常,比如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溶功能异常等。严重者可能引起各个器官的损害,比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呼吸窘迫等。
一旦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要及时就医,经过积极治疗及控制并发症,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确诊为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扩容补充血容量、明确病因、抗休克治疗、止血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等:
1.扩容补充血容量:对于新生儿消化道出血,首先要进行扩容治疗,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确保各个脏器基本的供血需求。
2.明确病因:积极明确病因,包括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并发的急性应激性溃疡,原发于消化道的原发性病变,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消化道出血等。
3.抗休克治疗:立即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边抗休克边进行相关的检查,彻底止血。
4.止血治疗:根据化验的结果选择治疗方案,严重失血导致的贫血应给予输血治疗,如需手术止血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5.并发症治疗:在治疗期间,容易并发因为脏器缺血而继发的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需要积极防治。
对于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要重视及时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并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合理的治疗。
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包括注射药物、电凝和使用止血夹等,中、下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或氟离子凝固器烧灼。
1.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一般可通过药物治疗止血,高危患者应予以内镜治疗,包括注射药物、电凝及使用止血夹等。对于静脉曲张性出血,当出血量为中等以下,应紧急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进行止血。
2.中、下消化道出血:肠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凝或氯离子凝固器烧灼治疗,可使黏膜下层小血管残端凝固,达到止血效果,适用于病灶较局限的患者。肠息肉出血患者,还可做内镜下切除术,根除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睡眠。
老人拉黑便提示存在消化道出血,出血的原因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等,具体还能活多久,需要结合病情以及身体条件进行分析,很难做出预测。
1.消化道溃疡: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受到急性损伤,可导致出血,这种情况积极给予制酸护胃以及止血的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对生存时间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消化道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造成浸润,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导致出血,这种情况在早期的话及时采取手术、化疗等方式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对老人的生存时间影响相对较小。若病情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老人的生存时间会受到较大影响,可能是几年,也可能仅几个月甚至数天。
3.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细胞数量以及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老人出现出血,这种情况需要综合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才能估算老人的生存时间。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当老年人出现拉黑便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并完善相关的检查,尽早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这样才能避免对老人的生存时间造成影响。
拉稀黑色粑粑即拉稀黑色粪便,可能是饮食或药物、消化道出血等原因,通过暂停食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 饮食或药物:饮食方面吃动物血或含铁绿叶蔬菜,比如猪血、菠菜等,食物中的色素进入胃肠道,氧化后变成黑色的二价铁离子,会排出稀黑色粪便。服用枸橼酸铋钾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铋剂不易被胃肠道黏膜吸收,也会拉稀黑色粪便。暂停食用一段时间后粪便颜色可恢复正常。
- 消化道出血:有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胃黏膜、血管受损,引起消化道出血,血液中的三价铁离子变成黑色的二价铁离子,随大便排出体外,可能会拉稀黑色粪便。胃炎遵医嘱用奥美拉唑、硫糖铝等药物治疗,胃癌要及时通过手术清除肿瘤病灶,配合放疗、化疗等处理。
- 拉稀黑色粪便原因比较多,也可能是肠结核、血友病等原因,生理性原因导致的粪便异常观察为主,病理性原因导致的粪便异常就医治疗,以上药物遵医嘱服用。
这种出血性的疾病就包括了这个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肺出血的这些情况,或者是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或者是血小板非常低下的这种情况,还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也是不考虑去做这个支架的。
肝硬化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多数人都可能有过大便带血的经历。
四十年前,农村人有些还没用上卫生纸,在野外干活大便后,可能就地取材,用土坷垃就解决了。土坷垃上沾染点红色也是常有的事。意识到,肛门也是比较脆弱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普的广泛传播,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更深入。各种"骇人听闻"而又"司空见惯"的疾病就像交通事故一样普遍,发生在我们周围。
便血,显而易见,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能见于多种疾病。最多的是痔疮或肛裂。有时候还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比如可能是肠道的肿瘤,我们不能忽视。
出现便血,我们可以从一下几点去认识和初步判断,免得见血色变,彻夜难眠。
- 如果初次出现便血,我们看看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那么最有可能是肛门口附近的出血,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等。
- 暗红色的血,多可见于肛门直肠以上部位的出血,见于溃疡病,肿瘤病,炎症性肠病等。
- 有些内痔出血缓慢,暂时存留在直肠而没及时排出来,也是可以成为暗红色血的。
- 肛裂的便血,一般在排便过程中有撕裂样疼痛,大便表面有血迹,多由于便秘等机械损伤导致。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肛门疼+便血+便秘。
- 内痔出血,一般是无痛的,出血呈点滴样,或者跟注射器喷水一样喷血。简单方法就是:无疼痛+便鲜红色血。
- 直肠癌出血,是最应该重视的,因为好多人把它当成痔疮,没有及时诊治,错过了最佳机会。多有排便习惯改变,比如之前很规律,逐渐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次数减少,便血多带有粘液,或者脓血便。近半年可能有身体消瘦情况。家族群里有结直肠肿瘤病史的更应该重视。按照痔疮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好。简单区别:家族史+排便习惯改变+粘液脓血便,或鲜红或暗红+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 炎症性肠病便血,可有便稀,次数多,个别人会表现为便秘,大便带粘液脓血,可有腹部疼痛或不适。
- 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出血,可伴呕血,上腹部疼痛不适,胃炎胃溃疡病史,大便为柏油色或黑色。
所以,常见的肛门口的出血,最多见于内痔,肛裂,是良性疾病。通过症状,或者肛门局部检查就可以诊断。早期用点药就可以了。甚至有些不去治疗,或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后,自己就好了。
如果排除了肛门口出血,那就需要进一步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尤其是为了筛查结直肠肿瘤。
还见过一些特殊的“便血”。吃过红色火龙果后,大便可为红色,跟便血一样,需要注意,免得虚惊一场。还有进食动物血制品,含铁丰富的蔬菜等,也会出现黑变,误认为便血。
记住,便血,是疾病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尚占民
少量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自愈。
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黏膜损伤之后造成。同时病人可以表现为腹部疼痛或食欲下降等症状,少量的出血并不会对人体生理功能造成特殊的影响,患者应当随时注意身体的情况,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为了避免不当饮食再次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加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该暂时改变饮食习惯,改为流质饮食等,少吃坚硬类食物,多食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要保证三餐规律,不要过饱。
其次生活作息要正常,睡前别吃夜宵,远离浓茶、咖啡和烟酒。
如果患者有消化道溃疡并且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该立即停用非载体抗炎性药物,若出现了呕血、黑便等症状,提示出血的情况正在进行恶化时,应该立即就医,查明病因,及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