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导管溶栓治疗: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考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由于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而引起的疾病,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若血栓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若在急性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TS)。DVT分为中央型、混合型和周围型,其中中央和混合型对肢体功能的危害更大。
对DVT进行导管介入治疗时,需要从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安全性方面,前置滤器可以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其次,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和经导管药物溶栓可以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用量,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再者,时效性方面,急性DVT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导管溶栓治疗,以缩短病程,提高官腔完全再通比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黏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然后,综合性方面,常采用导管抽吸、机械消融等介入性血栓清除术。对于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伴有静脉闭塞的DVT者,可以结合使用PTA和支架植入术,以迅速恢复血流,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最后,长期性方面,在介入导管溶栓后,应继续抗凝6个月以上,并定期随访、复查,以减少DVT的复发。
导管溶栓的适应证包括急性DVT、亚急性DVT和DVT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禁忌症包括3个月内有脑出血和手术史、1个月内有消化道及其他内脏出血者和手术史、患肢有较严重感染、急性髂股静脉或全下肢DVT且未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难治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以及75岁以上者应慎重选择。
溶栓途径分为顺行和逆行溶栓。顺行溶栓可以通过患肢腘静脉穿刺置管、经患肢股静脉置管或患肢小隐静脉切开置管。逆行溶栓可以通过经健侧股静脉插管至患侧髂股静脉或经颈内静脉插管至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主要为r-tPA和尿激酶,溶栓时间不超过7天。
术后处理包括静脉内保留导管溶栓2-3天,并在术后1、3、6、12个月进行门诊复诊和彩超复查通畅情况。并发症的防治包括密切观察出血和溶血征象、注入肝素抗凝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防止血栓复发,以及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阻挡脱落的血栓以预防肺栓塞。
疗效评价根据体检和造影复查结果将疗效分为4级:优、良、中和差。评级为优、良、中者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