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少用反问句
在沟通中,如果我们有情绪,通常自动转变成用反问句,去质问对方,比如“难道你没听到我说什么吗?”“难道你忘记上次的教训了吗?”或是追问“你怎么还没完成呀?”甚至追究得更远一点“你怎么又犯这种低级错误呀?”或是上纲上线“说吧,你为什么老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或是顺便进行一些负面评价“看来你这个人真是不靠谱”。
听了以上这些句子,明显能感到说话者有点居高临下,而且咄咄逼人,那么听话的人难免产生反感,之后的沟通不容易顺畅。
那么怎么处理会更好呢?
首先,这就对我们情绪的自我觉察有要求,通俗而言,就是自我修养,很多人对上级可以忍耐,看上去脾气好,面对下级、伴侣、孩子,就咄咄逼人,说明通过自我觉察和控制,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改变“出口伤人”的习惯,首要的要有改善的意识,也就是自我觉察到情绪及其管理。
其次,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需求,比如,若是感到对方没听懂自己的话,可以用对方听得懂的话翻译,也可以更简洁地说,这件事有三个重点,一二三,去除所有穿靴子戴帽子的部分。也可以请对方反馈一下“刚才我有什么没说清楚的部分吗?”或是“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吗?”这就不把矛头对着对方,目的是聚焦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说“目前我们很被动,可能有两条路,一是……,二是……,我想知道你的看法。”而上纲上线的攻击话语通常对于解决问题作用不大,只是在某些时候可以吓唬人,显得有气势,但更可能激起反对。如果对方的做法确实违反了规则,那就实话实说“我们上周有个约定……但你做的这件事违反了约定,我感到不舒服”,就把事情和感受都说清楚了,而且不容易混入攻击性的情绪。
因此,在沟通中少用类似于“辩论”的反问句,多用适合“讨论”的陈述句,更有助于顺畅沟通。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奇怪”的“不良反应”,避免了一个支架的过度使用
#精神心理科 #心血管内科
胡大一
谈谈"蛋疼"那点儿事
京东健康
仅用半年,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主动社交!我是这样教的
#儿童 #青少年 #康复训练 #育儿 #一般治疗
APKU北医脑健康
爸妈介入手足冲突12个原则,帮孩子消化愤怒
#孕产期 #育儿 #生活科普
西柚医师
不生气就能少生病?这些病是气出来的,尽量少生气
#职场 #养生知识 #生活科普
春晖健康
初中生人际敏感的表现及心理疏导
#预防 #精神心理科
京东健康
积极心理学 | 其实你也可以不用那么坚强
#精神心理科
京东健康
学会用表情在交流中营造气场
#心理
京东健康
破坏规矩只是冰山一角,内心害怕才是答案
#育儿 #生活科普
西柚医师
非淋会自愈吗
王萍
医院推荐专家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