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入侵肝脏的“黑客”-乙肝病毒

侯艳娇医生·检验科医生
侯艳娇医生
检验科医生

临床上曾经碰到过一个人,提到自己感染乙肝的原因,她说是因为,小时候在村卫生室打针,整个村里都共用一支玻璃注射器。给上一个人打完,就用酒精泡一泡,再给下一个人用。也不知道,其中村里到底哪个人得了乙肝,不知不觉中,就被传染了。这是典型的因为共用注射器,被传染乙肝的案例。

我国是乙肝大国,新京报。曾经在2018年报道过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000万人。人群中,乙肝感染者比例还是很高的。

这么高的发病率,再加上“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的说法,令很多人会谈肝炎而色变。

                                                      (肝炎-肝硬化一肝癌演变过程)

事实上,病毒性肝炎分为多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炎类型都有。最常见的肝炎病毒感染类型,还是乙肝病毒。

什么是乙肝病毒?如何传播?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作为一个偷偷侵犯肝脏的黑客,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乙肝病毒如何灭活?

 

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容易被灭活。但可以高温消毒的方式灭活病毒,比如通过65℃10小时、煮沸20~30分钟或高压蒸气方法,都可灭活乙肝病毒。含氯制剂、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很好的灭活效果。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会有什么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起病很缓慢,有的人会感觉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和肝区疼痛等症状,易转为慢性肝炎。及时早期筛查乙肝病毒很有必要。

 

如果乙肝病毒长期感染人体,容易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尽管当前乙肝并不能彻被底治愈。但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规范治疗,可以把人体内乙肝病毒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降低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建议及时检测和治疗乙肝病毒,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安全注射,不跟别人共用注射器、洁身自好,远离乙肝。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概述#预防#消化内科#乙型肝炎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损伤生活中非常常见,主要依靠体液、血液传播通过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预后较好简介急性乙肝,即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于近期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HBV),造成肝脏急性损伤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症状,半数患者可症状,故部分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感染了肝炎病毒。本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如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和母婴等方式传播,急、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预防当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1]。治疗及时,预防得当,预后较好。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症状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据本病主要是通过病史(是否有乙肝患者接触史)、症状(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体征(肝肿大,压痛,脾肿大等)及血液生化检查,显示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进行诊断[1]。急性乙肝有哪些类型?根据有发生黄疸分为2类[1]: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等)、体液传播(如唾液、汗液、精液等)、母婴传播(如胎盘、分娩、哺乳等)[1]。怎么预防?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做好血源监测,避免血液传播。推广一次性治疗用品(比如注射器、注射针头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片)要严格消毒灭菌。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以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安全的性行为,尽量固定一个性伴侣,且做好性生活中的保护工作(比如佩戴安全套),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侯艳娇医生·检验科医生王超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