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高血压学会这四招很有必要!

李建华医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
李建华医生
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

天气越来越冷,外套很多人都加上了,甚至于有些比较冷的地方,已经开始了御寒模式!而寒冷对于高压影响深刻,高血压因为寒冷而导致的波动非常常见。

目前我国有将近3亿高血压患者,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高血压患者“出事”的高发季节也来了。今天陈大夫送你四条常用的“御寒秘籍”,让高血压患者知道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呢?

 

一、注意防寒保暖

高血压也怕“冷”,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根据气温适度增减衣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血管的收缩导致的一系列事件。所以这一条一定要牢记。

二、注意按时吃药

身边很多高血压都是因为没有按时服药而出事的案例很多。在季节更替的时候,血压更容易波动,此时我们更是马虎不得。秋天冬天来了,在血压波动的时候不服药,恐怕就有可能受到不服药的惩罚。所以天冷更需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否则,一旦事发,恐怕后悔晚亦。

 

三、注意体育锻炼

天气转冷,更多人不愿意出门了,而且秋季大补的思想也会作祟。待在家里时间长了,运动肯定会减少。而运动的减少,也是容易出事的另一个常见原因。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利于控制血压!所以,天冷不怕,动起来或许可以抵御他。

四、保持心态平和

天气变冷,情绪也会变冷哦!天冷的时候人们更容易情绪低落,而良好的心态,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助于控制血压、更能减少恶性事件。所以,凡事看透点,心情好一点,开心多一点,疾病远离我们,让我们安全御寒就不会只是幻想。高血压患者要安全进入天冷的秋冬天,更需要严密监测血压情况,否则,血压波动我们还不知道,并发症来的时候我们恐怕就更不知道了。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不能好好的应对突如其来的寒冷,很多时候会导致和诱发血压的上下波动,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掌握和知道这些应对技巧,或许可以帮您安全的过冬,安全的躲过寒冷导致的血压变化。除了以上这些注意事项,你觉得还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注意的呢?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概述#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高血压
阅读数 1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李建华医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