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做运动,让营养更快被吸收?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徐维盛
徐维盛

我们都知道,如果汽车油量充足,油路通畅,而且化油器性能又良好,汽车才能跑的更快,跑的更远。同样,人体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合理健康的运动,整个机体的的耗能路径就会畅通无阻,在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也能更好更快促进机体吸收营养。这节课我就分享给你如何让孩子做运动,才能让营养更快被吸收。

 

如同汽车驰骋需要汽油燃烧供能一样,你要想孩子更好的运动,你就要先给足孩子运动时所需能量,那运动的能量都从哪来?你要多给孩子补充哪些物质,才能让他更有劲的跳起来蹦起来呢?

 

 

01 怎么吃更能增加孩子运动的能量

 

其实,提供运动最直接迅速的能量是三磷酸腺苷,也就是ATP。我们运动时,肌肉中的AT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就是肌肉收缩时唯一的直接能源。说了半天,你是不是有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到底是个什么鬼?说白了,运动的能量来源就是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碳水化合物就是最优质的人体运动燃料。

 

所以想让孩子运动时身体的耐力更好,首先你就要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每日总能量的60%-70%,同时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另外,矿物质和维生素作为运动的“打火剂”,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做为能量代谢辅助因子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所以你在孩子运动的饮食中,也要注意添加各种新鲜蔬果和原味坚果。如果孩子体重偏胖,加强运动的目的是减重的话,你可以在保持荤素搭配合理的情况下,按照前面说的比例,整体减少适当的量即可。

 

02 有氧无氧选择好,营养吸收更快速      

  

你肯定会经常听到“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这两个名词,那它们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哪种运动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我们先来说说有氧运动,所谓有氧就是指运动强度较低,运动时间和距离相对较长,而且参与运动的肢体部分多为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大肌群的周期性运动,比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这种运动能更好的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预防肥胖。如果你想帮孩子减重,那建议你采用中等强度的,持续较长时间的全身性有氧运动,这是消耗脂肪最好的方式。

 

而无氧运动主要是由少量的高阻力运动组成,运动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比如跳跃、短跑、短距离游泳、剧烈的健美操、器械运动等,都属于无氧运动。还有些运动有氧运动中也有不少无氧运动的成分,这种就属于复合运动,比如足球、棒球、网球等。这里你需要的注意的是,对于儿童青少年,年龄越小,做纯无氧运动越要谨慎。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发育尚未成熟,过早或过多的做无氧运动,无益于孩子成长。

 

所以孩子应以全身性有氧运动为主,比如,跑步、篮球、排球等运动都能够更好的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在运动时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运动方式,将这些运动融合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中,形式尽量多样一些,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比如,你在带孩子逛公园时,可以经常辅助孩子做一做单杠悬垂,运动时尽量让孩子放松身体,分三组做,前两组可以不负重,后一组可以找个5-10kg的重物系在孩子腿上,这样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臂力,还能有助于孩子长个,帮助你建立亲子关系。

 

 

03 如何衡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孩子做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过量也不能没有效果,那如何衡量孩子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是否合适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主观感觉。比如,如果运动后孩子大汗淋漓,胸闷、气喘、易激动还不思饮食,脉搏在15分钟内不能恢复常态,第二天又全身乏力,酸痛,这就说明你给孩子安排的运动量过大了,需要调整减少运动量。如果孩子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汗、脉搏在2分钟内很快恢复,这就说明运动量不足,没有产生运动效果。

 

只有当孩子运动后有轻度的微汗和肌肉酸疼,休息后即可恢复,第二天精神充沛,对运动有欲望,食欲和睡眠都很好,这就说明运动强度和时间都是合适的。简言之,你应安排让孩子感到“有点累”,但不是很累的身体活动。应保证孩子每天累计不少于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另外,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比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三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比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首先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孩子在运动时才能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另外谷物菜肉善搭配,充足睡眠理应当。有氧运动起主导,每日累计一小时。弹跳篮球悬单杠,多样运动促吸收。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需要持之以恒,相信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运动,让孩子更好的吸收营养。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