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可能已经影响了宝宝的听力
婴幼儿的听力神经相对脆弱,受到伤害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些生活小事儿,它们很有可能已经影响到了宝宝的听力。
一、了解宝宝听觉系统的发育轨道
初生的婴儿已经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把婴幼儿听觉发展能力描述为以下过程:
二、预防中耳炎,别让这些“不懂”伤害了娃的耳朵
中耳炎主要发生在中耳部分,就是位于鼓膜后方的中耳内液的炎症,感冒或流感时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如果不及时治疗,中耳炎恶化,鼓膜被损伤后,就会影响听力。
以下几种生活中常出现的情况,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①侧躺喂奶:因为我们的五官是相通的,具体来讲,咽鼓管连接着中耳和咽部,而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相对又比较短和平直。所以如果妈妈总是侧躺喂奶,或让宝宝躺着吃奶瓶的话,奶液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倒流进中耳,引发中耳炎;
②耳道进水: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污水进入耳道,也容易引发感染。如果不小心进了水,可以在外耳道口处放一个棉球自然吸收耳道内的水分;
③二手烟: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香烟烟雾是导致0~6岁儿童患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宝宝的中耳粘膜,使耳内分泌液增加、变稠、也会使宝宝咽鼓管不通畅,造成内耳积液,使宝宝听力下降。时间长了,还会发生传导性听力损伤。
三、你真的会给娃掏耳朵吗?
正常情况下,耳屎的分泌量是不会堵住耳朵的,耳屎会随着打喷嚏、运动等动作自行脱落。如果耳屎过多,影响到听力,就需要清理耳屎。正确处理“耳屎”的方法:
①耳廓内的耳屎:用清洁的棉签或毛巾把耳廓内的耳屎轻轻擦干净即可,千万不可往耳内伸。
②外耳道的耳屎:如果发现宝宝耳屎很多很硬,无法自行排出,尽量请医生帮忙清理,不要自己自行处理。
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指甲或牙签等尖锐物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小宝宝而言,他们很难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动不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划伤外耳道,甚至弄破鼓膜。即便是用棉签掏,也容易把耳屎捅的更深,进而引起感染。
四、擤鼻涕,也有“大学问”
孩子难免都有感冒流鼻涕的时候,在宫医生的诊室里也见过不少家长会用纸捏住孩子的鼻子,还一直喊着“使劲、用力”。看的宫医生真真儿为我的宝宝捏一把汗呐!
事实上,这种常见的擤鼻涕动作,会对娃的眼睛、耳朵等造成伤害。解锁擤鼻涕正确动作:
①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适当力度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②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五、别让孩子长时间待在嘈杂环境
噪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尤其对孩子来说,是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大敌。
①汽车噪音:最常见的汽车噪音介乎80-100分贝之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噪音污染源。如果我们的家或是宝宝居住的卧室朝向靠近马路、工地、或市场等会有噪音的环境,那就得尽量做好隔音措施。
②玩具噪音:专们普遍认为凡是超过9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而一些玩具的声音已经超过了100分贝。所以,在给宝宝买发声玩具的时候,尽量选择能够调节音量的、正规品牌的玩具。
提醒:千万千万不要给9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戴耳机听立体声音乐。
六、“绝对安静”,行不行?
因为害怕影响宝宝的听力,有的家长就保证家里绝对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长此以往,宝宝对于一些高频率或高强度的声音,就会出现接受不好的情况,最终导致他们听域相对较窄,虽说这种情况不会直接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但对宝宝的听力发育来说,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所以,“绝对安静”也是不可取的。没有必要给宝宝刻意制造“绝对安静”的环境。
七、安全用药,警惕“药物性耳聋”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0000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如果有孩子携带耳聋基因缺陷,哪怕只使用一次这样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耳聋!
很多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的耳毒性,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安乃近片,药监局都已明令禁止,拒绝给儿童服用。家长要养成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的习惯,不要搞错了剂量和频次。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