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腹泻久治不愈,1张中医药方轻松治愈

赵彦鹏医生·首席健康管家
赵彦鹏医生
首席健康管家

上个星期,一个认识的同学打电话和我说,他爷爷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颈椎问题,最后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院调养。但仍自觉头晕、头重、晃动后加重。他爷爷相信中医,我同学找到了我,希望可以开中药调理。他爷爷今年70多岁,平时没什么大病,身体一直很健康,不胖不瘦,但这次发病后,腹胀、腹泻,伴有食欲减退、纳少,食后腹胀加剧。我给他开具藿香正气汤3剂。三天后他告诉我腹胀减轻但腹泻一天3-4次,水样便,吃点稀粥、鸡蛋羹则腹痛腹泻加重。

遂又仔细询问症状,并看了拍来的舌苔。刻下:头晕,头沉,四肢烦躁,坐卧不安,双下肢乏力畏冷;胃内有振水音,胀满不适;大便稀溏,稀如水样,小便不多。询问之,是否口渴,病人反馈夜间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胖,略有齿痕,苔白。

突然想起伤寒论中太阳病篇蓄水证条文:“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我给他开了五苓散原方:桂枝10g,肉桂5g,茯苓30g,猪苓30g,泽泻40g,白术30g。5剂煎服。

第2天,同学就兴奋的告诉我,他爷爷胃里的振水音消失了,下肢冷困乏力的症状减轻了,头晕、坐立烦躁不安的症状竟然消失了。又过了几天,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爷爷腹泻还是3-4次,但其他无明显不适,精神好,食欲好,小便量也多起来了。我让他嘱咐爷爷多喝热水,果然,几天后反馈大便成形,疾病基本痊愈。

五苓散虽然与藿香正气汤症状类似,但藿香正气偏于理气,症状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温阳利水,多为口渴心悸,烦躁多汗,虽有腹胀,但是少嗳气并伴有胃内振水音。后面又想到五苓散的服用方法:暖水频吞,汗出苏。嘱其饮暖水而病愈。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方证相关,这也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腹胀腹泻都可以用五苓散治疗。

给大家推荐一款调理脾胃的食疗方:山药薏米瘦肉粥(山药、薏米、猪瘦肉、葱、姜)。年老体弱,脾胃不足,误食生冷很可能导致腹胀腹泻,但一定要请中医师辨证开方子治疗,才能达到效如桴鼓,否则自己乱服药物,可能会加剧疾病。

#老年#预防#保健#中医#养生知识#消化内科#中医治疗#腹胀
阅读数 1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反复发作的腹胀和(或)腹部膨胀表现为腹部胀满感、压迫感、和(或)腹围增大等治愈较困难,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简介功能性腹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国内研究显示:功能性腹胀患病率约22.25%,且女性多见,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功能性腹胀是指反复发作的腹部胀满感、压迫感或者气体堵胀感,和(或)可观测到的腹围增大(腹部膨胀)。典型的症状是腹胀和(或)腹部膨胀,白天逐渐加重,晚上减轻,较少发生腹泻,偶有腹痛。本病目前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纠正内脏感觉过敏、改善情志、调节肠道菌群等方法进行治疗,西医目前特效药物,中医药治疗比较有优势。本病治愈较困难,常反复发作。如及时治疗,腹胀可逐渐加重,导致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下降,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肺疾患。症状表现:功能性腹胀主要表现为腹胀和(或)腹部膨胀,白天逐渐加重,晚上减轻。诊断依据:依据患者反复出现腹胀和(或)腹部膨胀,平均至少每周1日;腹胀和(或)腹部膨胀较其他症状突出的特点,结合血常规、血生化、便常规、便潜血实验、结肠镜、胃镜、影像学等检查,可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和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或餐后适综合征等,综合判断后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国内研究显示:功能性腹胀患病率约22.25%,且女性多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治愈较困难,常反复发作。西医目前特效药物,中医药治疗比较有优势。如及时治疗,腹胀可逐渐加重,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下降,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肺疾患。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赵彦鹏医生·首席健康管家刘揆亮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