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能“走”掉哪些疾病?医生:好处让人非常吃惊!

薛医生课堂·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擅长脑血管疾病,脑神经疾病
薛医生课堂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擅长脑血管疾病,脑神经疾病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养生了,并总结出了两条黄金法则: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不用多说,这是人们最常想到,也是最容易开始的养生方式。但我想说的是,在某些层面,迈开腿的健康收益会更大。

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激活免疫力、强健心脏和大脑、阻止骨质流失,还会刺激高密度脂蛋白(血管清理车)的产生,可谓对身体大有裨益。

而在诸多运动方式中,走路是最为大众化、最廉价的方式,深受大家喜欢。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走路是最佳运动方式之一。既简单又方便,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只要你开始运动,何时都不晚。

那走路究竟能够走掉哪些疾病,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为您详解。

走路能走掉这5种病:个个都是千金难送的"神"


(1)糖尿病

走路堪称最廉价的"降糖药"。经常走路,能够快速消耗掉血糖,也能够大大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很多糖友们会发现,一旦坚持走路后,自己需要吃的降糖药量会下降。血糖控制的曲线越来越与常人相似。


(2)慢性便秘

人一上了年纪,胃肠功能就会下降,蠕动功能下降,导致慢性便秘的问题。在运动的过程中,随着身体重心上下波动,肠道内的粪便也就更容易通过肠道。

此外,运动会使身体交感神经兴奋起来,这类神经不受我们主观控制,但却能使肠胃蠕动的更加有劲。

有研究显示,经常走路,可以显著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促进毒素垃圾排出,甚至能够降低患肠胃癌症的风险。

(3)高胆固醇

胆固醇堪比血管中的捣蛋分子,它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上,形成脂质斑块,堵塞血管。心梗脑梗等重大疾病,多半有它的影子。

坚持走路,可以促使肝脏分泌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它专门负责将沉积在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理会肝脏,从而确保血管畅通,使其年轻有弹性

更重要的一点是,坚持走路,身体合成有害胆固醇的量就会下降。这"好的增加、坏的降低"血管的健康收益直接翻倍

(4)肺部疾病

跑步时人体对氧气需求量加大,呼吸频率会增加。此时,肺部血液通量会加大,人体为确保呼气通畅,会启动清肺程序,分泌不少痰液带出毒素。

因此,很多人会发现,跑步一段时间后,肺活量会增加,肺部健康状况大为改观。

(5)骨质疏松症

男人过了56岁,女性过了49岁,骨质流失速度就会突然上一个台阶。这是人体自然衰老,相关激素分泌量减少的结果。

但骨骼有个隐藏的秘密,那就是你越用越强。长期跑步,身体重量不断往腿部砸,下肢的、髋部的骨密度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有效避免骨质疏松问题。

当然,在跑步的同时,日常多喝牛奶效果会更好。

坚持走路,还有这4种意外好处


(1)长寿

走路对身体的健康促进是全面的,从寿命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哈佛大学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如果一周能快走450分钟以上,平均可延长寿命4~5年。

(2)记忆力好,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走路、特别是快走,能够很好的锻炼大脑的平衡感,增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此外,运动还会分泌能让人感到愉悦的多巴胺,这些都能够使大脑更"幸福",自然就好好工作,让你记忆力强,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3)维持健康体重

人们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脂肪过多的危害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坚持走路,能够很好的消耗掉多余的热量,确保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

(4)拥有一个好睡眠

失眠是很多老人遇到的难题,严重情况下,整个白天都会无精打采,甚至会出现胸闷、情绪暴躁、头晕、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坚持走路,能适度增加疲惫感,让你的肌肉更加放松,睡的更加香甜。

#运动#健身塑形#养生知识#内分泌科#糖尿病#便秘#骨质疏松#糖尿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薛医生课堂·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擅长脑血管疾病,脑神经疾病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