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来,他足不出户,只因尿失禁

泌尿外科陆巍·首席健康管家
泌尿外科陆巍
首席健康管家

从小到大,从21岁到37岁,人生最精彩的时刻,却因大小便失禁,迫使他只能像新生儿一样包着尿布,足不出户,只因一般人所知的“大小便”这样简单。

张大哥是一位脊椎受伤的朋友,因为脊椎肿瘤切开伤了中枢神经,导致下半身瘫痪,一夜之间成了行尸走肉的伤患,精神打击和尿失禁,使他整整16年都没有勇气出门,回忆起当时,张大哥说“时时刻刻都要担心尿裤子!怕出去的最大原因,其实就是排尿!普通人解尿只需20秒,而对脊椎损伤的朋友则至少需要20分钟,我们的小事,就是他们一天中的大事。

但是在接受了八年的注射治疗后,张大哥明显感觉膀胱容量增加,尿量和频率恢复正常,通过每天定时导尿,出国旅行也不必再把尿片塞进行李箱。张大哥说,改善了尿失禁状况,让他重拾对梦想的坚持,希望明年,他也能在环岛的火车轮椅上,透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经过医学临床研究发现因脊髓损伤而得不到治疗,只能靠药物控制。而且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膀胱过动症又分为“痉挛”和“松弛”两种。抽搐患者膀胱容量常小于300ml,会有不自主排尿、尿失禁症状,还会因膀胱内压力过高而出现尿解不全等问题;目前通过口服药物减压,放松肌肉,部分余尿则辅以间歇性导尿缓解;“松弛”是由于低位的神经损伤,造成膀胱肌肉失去收缩力,导致膀胱胀大,无法排尿,积聚大量尿液后才会有一部分尿液从尿道溢出。

脊髓损伤所致「膀胱过动症」,除解尿困扰外,更会造成阴部皮肤病变及感染,增加照顾困难,若不定期追踪及适当的药物治疗,长时间下来恐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尿液逆流所致肾水肿、肾功能损害及结石,甚至有肾脏萎缩的可能,而长期的收缩不良亦会导致膀胱萎缩、储尿功能受损、尿路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尿毒症,危及病人的生命。

这里提醒大家,传统的口服药物可以让膀胱逼尿肌放松,但效果并不理想,恐使病人出现漏尿问题,苦不堪言!而且口服药物作用于全身,容易产生口干,甚至有便秘的情况,对行动不便的脊髓损伤患者,更是一大煎熬,因此也就导致部分患者私自停药,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病因#常见症状#神经内科#压力性尿失禁
阅读数 1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腹压升高时,尿液受自主控制的溢出多因产伤、长期便秘、咳嗽、雌激素降低诱发轻中度可药物治疗结合盆底肌锻炼,重度需手术简介压力性尿失禁指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受自己控制流出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也称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应力性尿失禁。症状表现: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跳绳或下楼梯时,尿液受自主控制而溢出。诊断依据: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依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如压力试验、指压试验等)可确诊,但需除外其他类型的尿失禁及膀胱疾病。压力性尿失禁有哪些类型?根据病因可分为: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占90%以上,主要由盆底组织松弛引起。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足10%的患者为此类型。根据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临床常用的主观感觉分度法分为:Ⅰ级尿失禁(轻度):只发生在剧烈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使用尿垫。Ⅱ级尿失禁(中度):发生在中度压力下,如跑、跳、快速运动、上下楼梯时,需要使用尿垫。Ⅲ级尿失禁(重度):发生在轻度压力下,如站立时,平卧体位改变时可发生尿失禁。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通过尿垫实验,客观分度法分为:漏尿量≥2g(克)为阳性轻度:2g≤漏尿量<5g中度:5g≤漏尿量<10g重度:10g≤漏尿量<50g极重度:漏尿量≥50g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于女性。2006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在成年女性的发生率为18.9%。在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为28.0%。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部分患者通过进行盆底肌训练和手术治疗后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泌尿外科陆巍·首席健康管家庞然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