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睿睿今年4岁半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有语言,认知理解能力也较好,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集体游戏中参与性不高,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会分享自己的物品给其他人(尤其是零食),典型的一枚小“吃货”。
根据睿睿妈妈描述,睿睿在家里对吃的也是很执着的,爸爸妈妈向他要吃的,睿睿也不会给,更别说其他人了。
在上个训课的时候,当睿睿正在吃苹果的时候,我说:“睿睿,给老师吃一块,可以吗?”睿睿听到后会非常迅速地把剩余的苹果都吃掉,嘴巴里塞得满满的,像个贪吃的小松鼠。
妈妈对于 睿睿不会分享的情况很是苦恼,所以在个训课上我要来出招喽。
01.不会分享的睿睿
其实分享和合作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分享就没有可能与人合作,而合作的成果也往往是在分享中得到认可的。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培养这种意识。
比如我们在晚饭后吃水果,故意创设只有一根香蕉的情境,然后询问爱吃香蕉的孩子:“你想吃香蕉么?”“还有谁想吃香蕉?”“只有一根香蕉,应该给谁吃?”他不想给也没关系,主要是让孩子了解,除了他之外,还有别人想要,进一步培养分享意识。
在课程开始前,我让睿睿妈妈准备了一些睿睿常吃的零食,如:“好多鱼”饼干、薯片、“呀土豆”薯条、青豆、海苔、山楂片。
在这里,睿睿的喜好程度是“好多鱼”>“呀土豆”>薯片>海苔>青豆>山楂片。看看,睿睿是不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
好啦,我们要开始学习啦!首先我和睿睿玩了一个之前学习过的小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 )。” 「 注:括号里是常见的大动作指令 」
游戏规则是:谁先做出括号里的动作,谁就可以得到一小包零食。睿睿参与游戏的能力还不错,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我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睿睿学会分享。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我“耍诈”,故意把“好多鱼”留给了我自己。
“睿睿,你想吃哪个?”
“我想吃‘好多鱼’。”
“可是刚刚老师赢得了游戏,‘好多鱼’奖励给老师了,如果你想吃的话,我可以分享给你,但你也要把你的青豆 分享给我,好么?”这个时候睿睿并没有发脾气,他更想要我手里的“好多鱼”,所以睿睿还是很配合地向我提出了要求,我也满足了他,并强调了“分享”两字。
下一轮游戏结束后,睿睿得到了薯片,我得到了海苔。
到了分享环节,我故意用一种很不开心的语气告诉睿睿我不喜欢海苔,我也想要吃薯片,问他可以分享给我一点点么,结果睿睿出乎意料地答应了,虽然只是给了我一小块,但是我明白这是睿睿在一点点学会分享。
经过一周的练习,睿睿已经逐渐摸索出这个游戏的“门道”了。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睿睿会有意识地去赢,然后把他不是太喜欢的零食“奖励”给我,爱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嘿嘿,这招我也会。
游戏进行了3个回合,结束后清点各自的“战果”:睿睿得到了“好多鱼”、青豆和薯片,我得到了“呀土豆”、海苔和山楂片。
“睿睿,现在我们可以分享了,只能交换一次,好好想想你要换什么。”
“老师,我想要‘呀土豆’。”
“嗯,想要‘呀土豆’, 需要用5个‘好多鱼’换。”
“可以。”
就这样我们都吃到了自己想要的零食,同时睿睿也慢慢地学会了和老师分享,接下来就需要泛化了。
02.泛化让睿睿学会分享
首先,我让睿睿邀请萌萌一起参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我向萌萌说明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并且给萌萌做了示范,让萌萌充分地理解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
其次,我作为引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协助或提示,帮助他们玩得成功,玩得开心。
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我要作为裁判,来帮助两个小朋友进行后续分享,当然零食和之前相同。
“睿睿,萌萌,看看你们得到了什么奖励?”
“我得到了海苔,萌萌得到了‘好多鱼’,我想吃‘好多鱼’。”
“嗯,那你要和萌萌分享,把你的海苔给萌萌吃,萌萌也会给你吃‘好多鱼’。”
睿睿欣然同意,吃到了喜欢的“好多鱼”,高兴地跳来跳去,和萌萌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和萌萌的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我再接再厉,找到第二个小朋友,方法同上,效果也挺好的。
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参与游戏和分享的人数,变成了3个小朋友。游戏环节没什么问题,孩子们一如既往地热情高涨。
但是在分享的时候,睿睿发了脾气,他只愿意和萌萌分享,坚决不给豆豆,又哭又闹的。这时候我把睿睿带到了隔壁教室,问他怎么了,为什么不给豆豆分享,睿睿说:“如果分享给豆豆,自己就不够吃了。”唉,真是个贪吃的小家伙。
我告诉睿睿:“会分享的孩子是最棒的,分享之后会有超级大奖。”睿睿连忙追问超级大奖是什么,我从身后拿出一包薯片递给他,这就是超级大奖。后来睿睿和豆豆也做了分享,并且得到了超级大奖,心情那叫一个爽!
03.睿睿的可喜变化
在未来的两周,分享作为个训课的维持项目,每天都在进行,而睿睿也在一天一天地进步。
慢慢地,睿睿可以和参与游戏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零食。从3个小朋友到4个、5个小朋友,睿睿都可以逐个和他们分享零食,同时从他人那里得到其他的好吃的,啊呜啊呜,把它们都吃完。看着睿睿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只做到和参与游戏互动的小朋友分享就是完成教学了么?不,这不是终点,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教睿睿随机地和他人进行分享,当睿睿看到别人手里有零食的时候,让他学会表达想要的意愿,然后告诉他“想要得到,先要分享”的道理。
睿睿的可喜变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团结家长和老师一起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04.专家点评
通过此篇文章,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使儿童很快、 很好地接受了分享的意义,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老师能充分地掌握和利用睿睿的零食偏好, 循序渐进地引导睿睿从遵守规则到分享物品,能从儿童最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教学,也是我们在教学上必须掌握的技能。
同时老师也注重分享和合作在同龄人之间、师生之间的泛化,也注意从分享食物泛化到分享玩具,最后到随机分享。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睿睿有更大的进步!

文章 陈森糖尿病医生怎么样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儿童糖尿病怎么介绍自己


医者仁心
文章 为什么左撇子易得糖尿病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成人自闭症不治疗会怎样?


健康百科
文章 儿童自闭症音乐治疗的效果如何?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自闭症儿童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如何应对自闭症诊断挑战?


医疗故事汇
文章 慢性病治疗多久见效?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康复评定有何妙处?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如何预防?


医疗数据守护者
8岁男童,患有孤独症,情绪波动,想了解是否可以使用智力糖浆。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3
4岁儿童不爱吃饭,发育迟缓,诊断为孤独症,目前不开口说话。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3
8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急躁。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0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湘潭市中心医院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天津市人民医院

贺俊岩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