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运动可能发生猝死,猝死前身体发出的信号要了解

近年来,跑步猝死的事情层出不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多数情况是跑步途中忽然倒地,短时间内丧失意志,待到救护人员进行急就之际,已经失去了生命。还有个别情况是误以为睡觉,谁知道一睡下就一觉不起,以及正常晚上睡觉,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人已失去生命特征,真的是好可怕。为什么平常运动的人也会发生猝死的情况呢?猝死前身体会发出什么求救信号呢?


 

跑步导致猝死,并不是稀有案例


运动虽然可以带给人健康的体魄,但是运动也会涉及到“运动性猝死”这种情况发生。我们日常适量的运动一般来说不会造成死亡,但是如果运动对于我们人体的呼吸,心跳,神志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发生猝死的。


很多发生跑步忽然死亡,运动忽然失去生命特征这些情况,是和我们的心血管息息相关。比如在感冒的时候进行运动,在发烧的时候坚持运动,忽然之间进行强烈的运动,都有可能出现猝死。日常相对健康的情况下,没有感冒,发烧,心血管疾等等进行适量的慢跑,游泳,踩单车等等一系列运动,一般来说都不会发生猝死的情况。

 

我们通常会对猝死有一些常见的误区,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个误区:猝死一般只会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的身上。

 

第二个误区:身体好就不会发生猝死的情况。

 

第三个误区:体检没发现问题,就不会发生猝死。

 

第四个误区:误以为心肌痛是胃痛。

 

第五个误区:猝死发生得太忽然,没办法预防

 

 

发生猝死的情况身体会发出什么求救信号呢?医生帮你来解答。


第一:心率慢。当心率低于50的时候,心脏很有可能会发生长时间停止跳动并且猝死的情况发生。


第二:不明原因的身体疲乏。如果还伴随着胸闷,水肿的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第三:心慌慌。一般来说,短时间的心慌慌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如果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就要提起重视了。


第四:突发性晕厥。这是一个最危险的情况,一般来说猝死之前都会发生晕厥的情况。


第五:眼前发黑,肢体发麻。这也是可能会导致脑卒中的情况发生,我们不可轻视。


 
所以我们进行日常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能过量,并且要挑选适宜自己的运动方式。当运动过程中发现自己有以上身体信号的苗头时候,请慢慢缓停自己的脚步,必要时拿起手机拨打电话求救。

 

除此之外,有心脏病的患者,正在感冒的患者,有高血压的患者,心律不齐的患者,糖尿病的患者,体质比较差的人们群众,更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并且选择比较缓慢的运动进行锻炼,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猝死的可能性。运动虽好,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跑步建议尽可能慢跑,没有长跑基础的千万不要挑战马拉松。除此之外,个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自己的休息,尽量能不熬夜就不熬夜,均衡饮食,不要吃太油腻,太重口味,其实油腻是造成血管不好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总而言之,运动不宜过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生命只有一回,我们要好好珍爱自己。发现心脏异常,心率异常,有心痛感的时候不能忽视,小信号及时发现才能避免后续出现的大问题,生与死就在呼吸之间,大家都要引起重视。

 

猝死虽可怕,但是我们也要尽力预防,不可等到发生之际,才后悔不已,欢迎转发给身边你重视的亲朋好友,给他们提个醒。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男子体检未见异常,却突然猝死,为什么呢?

男子体检未见异常,却突然猝死,为什么呢?

#疾病病因 #心血管内科
王老师讲中医
王老师讲中医
24岁男子高温运动后猝死,运动后要牢记

24岁男子高温运动后猝死,运动后要牢记

#运动 #预防 #健身运动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身上出现6种迹象,或是体内毒素太多

身上出现6种迹象,或是体内毒素太多

#营养 #保健 #养生知识
健康微木
健康微木
青少年运动后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死亡

青少年运动后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死亡

#青少年 #运动 #疾病预防 #心血管内科
段丽琴
段丽琴
运动过量反而极损身体,小心横纹肌溶解症

运动过量反而极损身体,小心横纹肌溶解症

#运动 #疾病预防 #健身运动
静静医生
静静医生
运动容易损伤,注意预防

运动容易损伤,注意预防

#运动 #疾病预防 #骨科
骨科医生寒雨
骨科医生寒雨
跑步不当可能会猝死?或是心脏惹的祸

跑步不当可能会猝死?或是心脏惹的祸

#运动 #疾病预防 #心血管内科
王老师讲中医
王老师讲中医
快停下!4个现象说明「运动过量」了

快停下!4个现象说明「运动过量」了

#运动
陈坚
陈坚
锻炼身体要适度,运动过当也会诱发静脉血栓

锻炼身体要适度,运动过当也会诱发静脉血栓

#老年 #疾病概述 #疾病预防 #疾病病因 #心血管内科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如果心跳过速会导致死亡吗?

如果心跳过速会导致死亡吗?

#疾病检查 #常见症状 #心血管内科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心内科疾病解析
心内科疾病解析
猝死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猝死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猝死 #急救 #心肺复苏 #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
用力大便排猝死恶习第二?

用力大便排猝死恶习第二?

#心血管疾病预防 #猝死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用力大便危害 #猝死 #用力大便 #心血管疾病 #生活习惯 #猝死原因 #生活习惯与健康
婴儿与父母同睡一张床 极易猝死

婴儿与父母同睡一张床 极易猝死

#婴儿睡眠安全 #父母育儿 #育儿知识 #婴儿猝死 #同床睡 #婴儿猝死综合征 #健康科普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睡眠安全
哪些事是男性健康的克星?

哪些事是男性健康的克星?

#生活习惯 #心理因素 #疾病预防 #生活习惯 #疾病预防 #男性健康 #生活方式 #男性健康 #心理压力 #健康生活
当心!双下巴会导致猝死!

当心!双下巴会导致猝死!

#猝死 #双下巴猝死 #下颌脂肪袋 #下颌脂肪袋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 #双下巴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 #猝死预防
西柚汁与85种药同服或致猝死

西柚汁与85种药同服或致猝死

#副作用 #用药安全 #副作用 #猝死 #用药安全 #西柚汁 #药物 #西柚汁 #药物 #柑橘类水果 #呋喃香豆素 #药物反应 #药物反应
张挪富:老年人睡觉打鼾小心猝死!

张挪富:老年人睡觉打鼾小心猝死!

#猝死 #猝死 #睡眠障碍 #老年人健康 #睡眠障碍治疗 #老年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打鼾 #睡眠呼吸暂停 #打鼾
高以翔录节目突然晕倒去世,这些人都是猝死高危人群,有你吗?

高以翔录节目突然晕倒去世,这些人都是猝死高危人群,有你吗?

#猝死 #心脏疾病 #急救知识 #猝死 #心脏疾病 #急救知识 #节目 #高以翔 #去世 #高危人群 #生活方式 #高危人群 #生活方式 #晕倒
打呼噜的“潜在杀手”

打呼噜的“潜在杀手”

#OSAHS #OSAHS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健康 #预防 #睡眠呼吸暂停 #打呼噜 #打呼噜 #睡眠呼吸暂停
年轻人心脏供血不足会猝死吗

年轻人心脏供血不足会猝死吗

#心血管疾病 #猝死 #猝死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年轻人心脏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猝死 患友问诊
三根主血管堵两根,有猝死风险,医生建议做支架

三根主血管堵两根,有猝死风险,医生建议做支架

三根主血管堵两根,担心猝死风险。患者男性42岁
女 35 2024-11-18 23:43:40
熬夜后身体不适,心慌心悸,担心猝死咨询医生

熬夜后身体不适,心慌心悸,担心猝死咨询医生

熬夜后身体不适,出现心慌心悸、全身冒汗、腿软等症状,担心是否会导致猝死。患者男性29岁
男 39 2024-11-18 23:43:40
年轻人熬夜胸闷气短,如何改善及猝死风险?

年轻人熬夜胸闷气短,如何改善及猝死风险?

熬夜后出现胸闷气短,担心心脏问题及猝死风险。患者男性14岁
女 22 2024-11-18 23:43:40
19岁女性患者担心猝死前兆,医生建议心脏彩超检查

19岁女性患者担心猝死前兆,医生建议心脏彩超检查

19岁女性患者担心猝死前兆,心肌酸激酶升高,急诊医生建议观察。
女 67 2024-11-18 23:43:40
猝死原因咨询及检查流程

猝死原因咨询及检查流程

患者因疑似猝死前兆寻求医疗咨询,医生建议患者住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情。患者男性27岁
女 36 2024-11-18 23:43:40
图文问诊交流内容

图文问诊交流内容

患者想了解关于药物使用安全的问题,特别是心脏类药物。医生解答时提到每种药物在合理使用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但需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患者亲戚有心脏病,服用心脏药物后出现不适,医生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咨询医生意见。患者男性18岁
女 56 2024-11-18 23:43:40
患者突发胸闷呼吸困难,需就医诊断

患者突发胸闷呼吸困难,需就医诊断

患者今晚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有猝死感,无基础疾病,近期常熬夜。患者女性29岁
女 42 2024-11-18 23:43:40
猝死前兆咨询与药物治疗建议

猝死前兆咨询与药物治疗建议

心悸症状,服用喹硫平,疑有早搏,求问治疗方案。患者女性19岁
女 16 2024-11-18 23:43:40
熬夜后心慌,咨询猝死预防及急救措施

熬夜后心慌,咨询猝死预防及急救措施

患者因熬夜后心慌咨询,担心与猝死有关,寻求急救与预防措施建议。患者男性32岁
女 13 2024-11-18 23:43:40
中医医生提供熬夜后心脏疼痛咨询

中医医生提供熬夜后心脏疼痛咨询

熬夜后心脏偶尔疼痛,担心是否为猝死前兆。
女 12 2024-11-18 23:43:40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