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目前国内没有很好的统计学数据,流行病学史不是太清楚,但可以很肯定的是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男性也有不少发病。其病因,目前认为是由于膀胱逼尿肌不规律收缩、痉挛引起的,也就是不协调,典型的症状表现是尿急、尿频、尿失禁、夜尿增多,排除了明确的原因者,主要的危害影响正常生活质量,包括睡眠,精神状态,性生活等,反复发作患者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甚至精神异常,检查手段包括尿流动力学,排尿日记等,治疗方法包括膀胱功能锻炼,药物,外科手术,针灸理疗等。
     
     介绍一下,
      托特罗定片,比较常用,主要作用是松弛膀胱平滑肌来达到缓解尿频、尿急的作用,是M受体阻滞剂,它的主要作用靶点位于膀胱,应用托特罗定片以后能够使膀胱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缓解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目的。
      索利那新为比较好的治疗药物。索利那新为选择性M3受体拮抗药,对尿道膀胱M3受体有潜在选择性,可收缩膀胱平滑肌,同时可刺激唾液分泌。与传统抗胆碱药(如舍尼亭)相比,不良反应(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减少,耐受性较好。
向本文作者提问
邱光槐·主治医师
邱光槐主治医师自营医生可处方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544|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男科,性功能障碍等
¥30
问医生
#检查#病因#内分泌科#膀胱过度活动症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尿急、伴有尿频和夜尿,伴或伴急迫性尿失禁造成患者情绪低落,降低生活质量通过服用药物、盆底肌锻炼等方法缓解症状简介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突发、强烈、且很难被延迟的排尿欲望)为核心症状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排尿次数增多,正常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和夜尿(夜间因尿意而觉醒排尿1次以上)症状,可伴有或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意急迫,可控排出),尿路感染和其他明确的病理学改变。膀胱过度活动症已成为全球社会健康问题之一。由于该病明确病因,治疗针对缓解症状,主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电刺激、手术治疗等方式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伴有夜尿,伴有或伴尿失禁。诊断依据:医生通过患者的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哪些类型?1.根据病因分为:(1)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2)非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2.根据是否伴有尿失禁分为:(1)干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2)湿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尿失禁)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高达11.3%,其中男性患病率10.9%,女性患病率为11.8%,且患病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电刺激、手术治疗等方式联合治疗,大部分患者积极规范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邱光槐·主治医师张洪宪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2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