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外科医生告诉你—你需要一双怎样的跑鞋
热衷跑步者需要一双合适的跑鞋
1. 合适鞋子的必要性
有合适适配的鞋子是足部健康最重要的一部分。合适的装配需要足部的样子与鞋的形状一样。足部与鞋必须做为一个单元来发挥功能。如果足的任何一个部位(特别是脚趾)受到鞋的外形的压迫,那么就存在一个舒适的问题。合适的鞋子能减少由剪切力引起的局部压力,过多的剪切力和摩擦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足的病理改变。
说起运动跑鞋的普及,也是近50年的历史,相关的知识也不多。现就连顶尖运动员,也不知道选择鞋码的尺寸以及穿鞋的正确方式。如果选择合适,也许这些运动员完全可以使成绩有个更好的飞跃。虽然有穿拖鞋或者赤足者获得马拉松冠军,但大多数跑者还是需要一双跑鞋,一双合适的跑鞋,才能完成半马或全马的路程。
据报道,人在跑步的时候,脚所受到的冲击是人体体重的3倍。对于喜欢跑步的人,鞋子就是你的伴侣;如果你选择错了鞋子,伙伴则变为敌人。如果你抱着错误的认知的话,不但无法好好活用你的鞋子的机能;在加速跑步的时候,只要穿着这样的鞋子,就很有可能会使你受伤,搞不好还害你再也不能跑步。
2. 不合脚的鞋子会造成什么样的损伤?
膝关节痛:如果腹肌在平时训练时没有得到锻炼,穿着又大又软的鞋子,容易引起腰部紧绷时,会让联动的臀中肌和臀小肌也一起紧绷,而臀中肌和臀小肌所联动的肌肉这就是跑步提脚的髂肌。当横生在臀部的髂肌紧张时,身体进行提脚动作时,大腿四头肌向外转,膝盖以下的肌肉为了平衡则会内转,仿佛扭毛巾一样,容易引起膝部的疼痛。
足背痛:另外当你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用拉紧鞋带来调整鞋子的大小,鞋面侧边就不会发挥补强功能,强大的力量就会集中在脚背上,成为脚背痛楚的最大原因。也因为此,越跑越痛。也许我推荐的鞋子会感觉很挤,但跑起来就会知道,穿上真正合脚的鞋子,把脚跟固定好,确实维持住足弓,脚背的痛楚就会减轻很多。
脚底痛:穿宽松的鞋子,需要足底和腰部的肌肉维持鞋的稳定性,增加足底肌肉的疲劳,导致足底痛;另外没有考虑到跑步的方法,而采用前足着地的跑法,也会加重足底肌肉的负担。
踇外翻:一直穿宽松的鞋子,足弓塌陷变宽,鞋子挤压足趾会引起踇外翻和其它足趾畸形。
水泡和黑指甲:宽松的鞋子会产生过多的摩擦力产生进而引起水泡和黑指甲。建议穿合脚的透气特别是鞋舌部位透气好的鞋子。
3. 亚洲人的跑步特点是什么?
亚洲人体型不同于欧美人,脚型也显得很瘦小。
亚洲人与欧美人相比,背肌、臀肌、腘绳肌相对弱小,能让骨盆前倾的髂肌也较弱,因此连带脚向上提的力量较弱。因为背部肌肉较弱的原因,大腿的股四头肌以及股外侧肌相对发达。然而,这些肌肉都不是将脚向上提的肌肉,因此亚洲人多喜欢比较贴地的小步幅、频率较快的跑法,这种跑法多采用足背外侧肌力,这样会造成动能的丧失,耗去不少精力,日久会引起O型腿。欧美人由于臀肌、腘绳肌发达,跑步多采用大步幅跑法。
4. 认识自己的目的,了解自己足的尺寸,筛选出自己的目标
应该配合用途、自己脚的尺寸来选择脚的伴侣。
(1)首先根据用途。
平时训练时穿的鞋子、长距离慢跑、练习速度时穿的鞋子或者真正比赛时穿的鞋子都是不一样的,
举例来说,“因为最近没有好好运动,发现自己胖了,然后决定开始跑步了”这样的人,通常会选择设计轻巧的吸引,进而买下竞赛的鞋子,并用那只鞋不断地进行每公里6分钟的慢跑等。这样长久以来会很危险的。
训练用鞋子用来比赛也许没有太大问题,但比赛用鞋子用来训练,就相当危险了。
大部分慢跑者和专业跑者训练时选用训练用鞋,训练时运用不容易弯曲、脚跟部分有着扎实厚底的鞋款,才能让较难用但是应该要使用的肌肉排上用场,能好好控制脚的动作,这对新手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另外最好选用直线型鞋楦,刺激较难使用的肌肉如内侧肌群,使其变成可以使用的肌肉。在行进中保持直线,可以控制脚的动作。训练时运用不容易弯曲、脚跟部分有着扎实厚底的鞋款,才能让较难用但是应该要使用的肌肉排上用场,能好好控制脚的动作,这对新手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高频跑步,步长短,足底与地面接触较多,因此竞赛用鞋多选用力道反馈佳的薄底鞋。
(2)选择鞋子时,你应当根据你的速度来选择鞋子。一公里6分钟以上速度的跑者选鞋子应选择训练用鞋;一公里4-5分钟以上速度的跑者适合轻训练鞋;一公里3-4分钟以上速度的跑者选择轻竞赛鞋;一公里3分钟以上速度的跑者选择速度竞赛型鞋子。
(3)根据自己脚的尺寸。选择合适大小的鞋子,不要一味选择大号的鞋子。因此市场上的鞋子往往比标记的鞋码要大些。测量自己脚大小的时候,建议坐着而非站着测量,这样维持现有足弓,因为穿鞋就是要维持这样的足弓。
(4)鞋的特性 鞋子是以脚跟为基础设计的,如果不能好好的固定脚跟的话,就不能说是穿对鞋,因此后帮要稍硬,稳稳锁住自己足跟,如果不能好好的固定脚跟的话,就不能说是穿对鞋;鞋腰要紧缝合扎实,发挥托起足弓的作用,这样剪切力就不会转化为局部的压力;鞋头不可过大,否则会增加摩擦力,引起水泡和黑指甲;鞋舌要透气。
选鞋误区
1. 不要用手的晃动来掂量鞋的轻重;
2. 不要用眼来用“好帅气”“好可爱”来做为选的标准;
3. 更不要用脑来一厢情愿的认为该穿宽松鞋子。
4. 惯常来说,大部分人觉得选鞋就应该选穿起来好像没有穿鞋一样,又轻又柔软,负担较小的鞋子比较好。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5. 夜晚选鞋子好 任何时候均可,想去就去。传统认为要在夜晚去选鞋,因为此时脚会肿胀,避免选择紧鞋子,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这样,鞋垫只有夜晚开门即可。脚肿胀在于淋巴和水分,需要肌肉的收缩来循环。当跑完全马或半马过程中不可能出现水肿,也许比赛后2天因为肌肉疲劳蓄积造成水肿,那2天后穿上合适的鞋子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在比赛中穿着比较大的鞋子最后拖沓、水泡和黑指甲的形成,增加能量的消耗。
真的需要穿宽松的鞋子吗?
有人说,跑马拉松的人的脚都会水肿,因此选择鞋子应该是相对宽松的鞋子。实际上真正宽脚的人不多,你应当在非负重状态下观察自己的脚型;在负重状态下所有的窄型脚都会变成宽脚型。
穿宽松鞋子,由于需要下肢肌力和腰背肌把持足在鞋内部的稳定性,会增加能量的消耗,会引起腰痛、膝痛、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起水泡和黑指甲等问题。
选择合适大小的鞋子,不要听从售货员的观点,前端要预留一个横指的空隙。这是水泡和黑指甲产生的原因。运动鞋原本就是以脚跟为基准所制作的,是用于固定脚跟不会乱动而生。不注意脚跟,反而尽在意脚背、脚趾会不会碰到而已。
正确穿鞋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人在穿鞋子时,比起脚跟总是优先考虑脚尖有没有预留空间、脚背有没有顶到。比起脚背、脚尖,鞋子应首先考虑刚刚复合好脚跟、固定住脚跟。这被称为【Heel lock】,是正确穿鞋的最大重点。
大部分跑者应该是把鞋子放在地面上,再套入脚,接着绑紧鞋带再做调整。在这个状态下穿鞋,原本的足弓以及前足会整个摆平,往横向扩张。这样会怎样呢?就不会用脚趾的力量抓地踢出去,而变成用整个脚底平贴底啪塔啪塔的前进,对脚步也是很大的负担。绑鞋带是时候也是这样,把鞋子直接放在地面上的话,因为是以脚背为支点绑紧,压力集中在脚背,而会感到疼痛,最后会产生一连串负面的连锁问题。
附:人体大脑总喜欢运用比较好用的肌肉,也即相对健壮的肌肉,相对羸弱的肌肉则很少被利用。譬如腹肌弱于腰背肌的人,总喜欢挺腹站立,很不“伟岸”;而腹肌发达的人,站立挺拔,我们的兵哥哥们由于经常锻炼,站姿飒爽。换句话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寻找轻松的姿势,但那并不是真的轻松。再比如在地铁或公交车上站着的学生歪垂着头,蜷缩蹲坐的姿势。因为我们的大脑往往误解使用较为强劲的肌肉就会比较轻松,因此不知不觉就会仰赖腰肌、造成腰肌苦不堪言,最后造成乱七八糟的姿势。反过来说若有确实用腹肌来支撑身体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大脑讨厌使用腹肌。所以为了使腹肌成为好用的肌肉,我们需要籍由训练来给予刺激,从日常就开始要灌输“你很好用”的印象。没错,这就是与大脑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