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指一类无明确原因、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过去被称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一种亚类。患者可有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头痛、咯血等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且不伴随任何可能导致该种情况的基础疾病。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衰竭。本病进展迅速,如果没有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则会预后险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要注意与继发性肺实质性疾病肺动脉高压、继发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疾病相鉴别。
一、继发性肺实质性疾病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等肺实质性疾病,肺内血管收缩,血管内阻力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本病是原因不明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临床表现类似,需结合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鉴别。继发性肺实质性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胸部X线可有肺部疾病的体征,本病则无。
二、肺血栓栓塞
肺血栓栓塞患者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本病并发肺血栓栓塞时,根据患者症状很难鉴别,可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予以鉴别。
三、继发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有心脏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很难鉴别,本病患者心脏正常,可以行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鉴别。
四、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会遗传么?
近年来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的最重要进展之一,就是发现了肺动脉高压具有易感性的分子遗传基础。其发病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关主要是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Ⅱ)基因。目前已证实60%的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和26%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惠者发生了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Ⅱ)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可表达出未成熟或无功能的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使下游的信号通路阻断,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而造成肺动脉高压。国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协作组等发现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基因突变是部分西方白种人群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的致病基因,而且在至少26%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人群中也发现有此基因突变。研究表明,除了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以外,五羟色氨(5一HT)载体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也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另外ALK1基因突变(笨丙酸诺龙A受体)、血管生成因子-1及其磷酸型的内皮特异性受体TIE2的缺陷也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更年期血压升高怎么办?


健康百科
文章 缺钾和甲亢有何关系?如何预防缺钾?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过敏性鼻炎引发耳朵疼痛,如何应对?


健康驿站
文章 如何应对肛瘘:治疗与日常保养的重要性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癫痫发作及A-s综合征:如何应对及日常保养


健康百科
文章 如何有效治疗腱鞘炎:微创手术与日常保养相结合


医疗故事汇
文章 左胸疼痛: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疾病解码者
文章 揭秘肺癌:病因、类型及预防措施


医疗故事汇
文章 心脏内部长“东西”,手术可行吗?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中风成因及预防策略解析


康复之路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是否需要使用吸氧设备?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总交流次数:33
患者近期感到呼吸困难,怀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气肿。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总交流次数:22
老人喘气不赢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建议选择医用级的氧气机辅助呼吸,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43
大家都在问


邹新中
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骆长永
主治医师
中医呼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赵奇光
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