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展开更多
如果女性患了梅毒,很担心自己将来会影响生孩子,其实孕妇在发现梅毒感染以后,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传染给胎儿的风险。
在孕期如果发现了梅毒感染,建议患者在孕期,完成两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是头三个月和孕晚期七个月的时候,要用苄星青霉素治疗两遍,并且在孕期的时候,每个月都要监测血清滴度,就是 RPR 滴度的变化,来判断病情恢复情况。
如果孕妇对青霉素过敏,用不了苄星青霉素的话,因为在孕期是不能用多西环素的,患者就要选用红霉素治疗,但是红霉素的效果,是比青霉素要差一些的,所以这个孕妇在生完小孩以后,不再哺乳的时候,还是建议用多西环素再治疗一遍,同时孕妇生出来的孩子,也要定期进行一些临床和血清学的检查,帮助排除梅毒感染。
总的来说,如果及时的治疗,规范的治疗,并且定期的随访,梅毒的孕妇,可以生出完全健康的孩子,具体的治疗方案,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接种了 HPV 疫苗还要做宫颈癌筛查吗?
要。
需要提醒的是,接种了 HPV 疫苗并不能 100%预防宫颈癌。因此即使接种了 HPV 疫苗,也必须定期做宫颈癌筛查,以便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很多人误认为,接种过宫颈癌疫苗后,就万无一失,没必要再做宫颈癌筛查了。
其实不然。现有的宫颈癌疫苗,未能覆盖所有高危型 HPV,无法做到 100% 预防宫颈癌。
因此,即使打了 HPV 疫苗,也推荐 25 岁以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
但如果真的体检发现了癌症,也别太过忧虑。宫颈癌是可控可防的一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并非所有的躁狂初发均需要其他科室的协助,尤其是那些既往有抑郁史及临床/人口学特征高度接近新发双相障碍的患者。然而,基本评估仍是必要的,包括可能与患者精神状态异常相关的药物:
(可点击图片并放大)
图片
表 1 可能引发类躁狂表现的非精神类药物
理论上讲,针对初发躁狂的评估几乎均应包括以下内容:
若初发躁狂患者存在以下状况,医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躯体及神经系统评估:
图片
表 2 部分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的适用范围
基于临床表现,患者可能需要以下额外的检查:
躁狂+抑郁≠双相障碍
躁狂一旦难以被归结为其他精神障碍、潜在躯体疾病或中毒-代谢问题的结果,即被视为双相障碍的表现。无双相障碍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不久后出现躁狂症状,其疾病学分类争议尚存,与诊断标准的版本有关。
例如,STEP-BD 研究观察到,当抗抑郁药与心境稳定剂联用时,患者转躁的风险很低(约为 10%);研究者得到结论,很多所谓抗抑郁药所引发的躁狂可能只是双相障碍的自然病程。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称抗抑郁药致双相障碍 I 型患者心境不稳定的风险高于其他双相障碍类型。
DSM-5 建议:
具体时程方面,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提议:
“若抗抑郁药治疗已开始或加量 12-16 周,此时出现躁狂/轻躁狂症状,则不可能是由抗抑郁药所触发的(然而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抗抑郁药仍应停用)。”
表 3 需要格外留意的临床因素
抑郁初发后,若患者存在以下特征,其罹患双相障碍的风险较高。这些特征包括:
很多抑郁特征,包括季节性抑郁、非典型抑郁、自杀倾向、易激惹、焦虑、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产后心境事件发作、短暂但多次复发的抑郁,均与潜在的双相障碍相关,但没有一个能用于明确双相障碍诊断。来自 NIMH 协作抑郁研究的数据显示,当患者存在双相障碍家族史时,抗抑郁药相关心境转相后的复发躁狂/轻躁狂风险更高,而其他临床变量的预测价值则相对较低。
另外,尽管一些医生认为,对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理想可能提示潜在的双相障碍,但这只是难治性抑郁必须加以考虑的冰山一角。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抗抑郁药治疗无应答与双相障碍诊断之间并无相关性。
双相障碍=终生药物治疗?
本次躁狂/轻躁狂发作后,再发抑郁或躁狂/轻躁狂的风险仍高,尤其是康复后 6-8 个月时。自然史研究显示,大约 40%的患者在躁狂初发接下来的一年内再发躁狂。对于初次躁狂发作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病情工作功能较低、纯躁狂发作(相对于混合发作而言)及早发患者而言,其再发躁狂的风险尤其高。
目前尚缺乏针对躁狂初发后维持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维持治疗具体维持多长时间通常视临床判断而定。德克萨斯双相障碍药物治疗计划建议:
与之类似,双相障碍治疗专家共识指南系列中,84%的专家倾向于针对两次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终生心境稳定剂治疗;而针对初次躁狂发作后应治疗多长时间,专家未给出推荐。
躁狂后抑郁,抗抑郁药还用不用?
双相障碍的抗抑郁药使用存在广泛争议。尽管主要的临床顾虑是,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转躁或加速复发的频率,但近些年来,研究提示更大的问题在于此类药物的疗效可能不佳。
若对病史及临床状况进行认真的纵向评估,发现初次躁狂发作的确预示着双相障碍,那么至于今后是否使用抗抑郁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初次发作究竟是躁狂还是轻躁狂,除外当前存在的阈值下混合特质,以及澄清近期躁狂的发展等。若本次躁狂/轻躁狂发作较为短暂,且停用抗抑郁药后呈现自限性,那么形式则不太明朗。
尽管在此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回避抗抑郁药单药治疗;但在目前,此方面疗效及安全性证据尚缺乏。临床决策可能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心理教育
躁狂发作后的功能恢复可能落后于症状消失,而亚临床症状也常持续存在。躁狂过后往往会出现抑郁发作,而如何与预防及治疗这些发作无疑也是问题。鉴于躁狂发作的中位时长为 13 周,患者及其家人需要知道,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全恢复尚有待时日。
目前,因严重躁狂被收入院的患者(包括上篇提到的 J 女士)很少能在医院住到症状完全消失;有些时候,即便患者是因为安全性考虑而被送入院,这些患者也可能带着症状出院。为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心理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结语
当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征象时,应停用一切抗抑郁药,考虑启用心境稳定剂或/和抗精神病药。医生须考虑躯体疾病及物质相关躁狂的可能,并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及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长,以及日后再度使用抗抑郁药的利弊,需具体病例具体分析。
术后结节复发多半是情绪引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好心态,药物啊只是辅助。
砭石艾灸棒S2使用视频
婴儿脑瘫是临床常见而病情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婴幼儿出现了疑似脑瘫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的到当地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者康复科检查治疗。
一般情况下需要完善头部方面的检查,包括头部磁共振、脑电图、脑血管彩超等,以详细了解头部情况。此外,还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微量元素测定以及激素分泌测定水平的检查。根据头部和血液方面的检查结果来选择药物,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是基础。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做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方式包括头部针灸治疗、手脚针灸、推拿、穴位注射、手脚活动锻炼、认知功能训练、站立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通过综合性的处理,尽量改善临床症状。
早发现、早处理对脑瘫的预后影响较好。如果时间已经较长,效果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