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六枝特区中医医院成立于2021年6月,坐落在六枝特区落别乡异地扶贫搬迁小区,占地面积23688.52平方米。是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中医医院。内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康复理疗科等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超声科、医学影像科…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
输卵管是一个中空的管腔,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相遇形成受精卵,如果输卵管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精子与卵子相遇形成受精卵,就会造成不孕,那输卵管迂曲是否可以怀孕呢?
输卵管迂曲,一般会引起输卵管腔狭窄,但精子与卵子还是有相遇的可能,只是几率没有输卵管管腔正常的高,所以,单纯输卵管迂曲,没有管腔堵塞,是可以怀孕的,只是受孕率低。输卵管迂曲会使输卵管妊娠几率增高,这是因为精子与卵子形成受精卵后,要通过输卵管自身蠕动把受精卵运回到宫腔着床,但由于输卵管迂曲,管腔狭窄,受精卵运行速度减慢,在没有运到宫腔就已经到了着床的时间了,只能在输卵管着床了,就形成输卵管妊娠了,输卵管妊娠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是有危害的。
如果输卵管迂曲,同时伴有输卵管伞端僵硬、上举,常见于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周围粘连,也能引起,这种情况输卵管管腔不但狭窄、输卵管伞部的拾卵功能也会丧失,所以,一般会引起不孕,这种情况可以做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术后最早怀孕,如果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能自然受孕,可以通过辅助生育技术来要宝宝。
所以,单纯输卵管迂曲有怀孕几率,但几率低,还有发生宫外孕可能,输卵管迂曲同时伴有输卵管堵塞、伞端功能丧失不能怀孕了。
本文节选自
若想了解更多体系化知识
请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随着过去10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成功,人们对癌症的免疫疗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就授予了研究CTLA-4的James Allison教授和研究PD-1的Tasuku Honjo教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胃癌,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默克尔细胞癌,肝细胞癌和宫颈癌都有效。然而,即使在免疫应答型的肿瘤中,大多数患者也没有持久的疾病缓解能力。对于许多肿瘤类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无效。因此,可预测免疫疗法和联合疗法效果的生物学标志物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近日,著名医学期刊《Lancet》刊登了一篇综述,总结了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和其他免疫调节剂的联合治疗进展,分析了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联合治疗策略的临床考虑。
图源:《Lancet》官网
联合化疗
化疗诱导癌细胞死亡可以促进肿瘤抗原释放和抗原递呈,并刺激免疫效应。肿瘤体积的减少不仅可以让免疫疗法有更多的时间发挥作用,还可以降低产生抗性克隆的可能性。在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标准化疗已取得了成功。然而,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仅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具有PD-L1表达的患者中, 阿特珠单抗显示出了增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抗肿瘤疗效。
免疫治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联合也在探索中。在HER2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以HER2为靶点的ADC药物T-DM1与分散在肿瘤间质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显著增加有关。在原位HER2阳性模型中,T细胞耗竭降低了T-DM1治疗小鼠的总体存活率,提示免疫应答对T-DM1的疗效至关重要。基于这些数据,一些针对ADC的研究正在探索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用药策略。
联合靶向治疗
在过去的5年里,抗PD-1或抗PD-L1抗体治疗+靶向治疗已被广泛研究。一个基本目标是,联合用药应该比连续给药更有效,但要注意联合用药通常比单一疗法会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两个显著的成功案例是抗PD-1药物派姆单抗+阿西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阿西替尼+抗PD-L1药物阿维鲁单抗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 两种联合用药都比单一使用标准治疗药物舒尼替尼更有效,因此,这两种联合用药策略都被监管机构所批准。
联合放疗
目前有超过100项试验正在检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或放射免疫偶联物的疗效。放疗可以通过肿瘤抗原的释放、I型干扰素感应、和改良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来促进免疫,形成对非辐照损伤的远位效应,这是放射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有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放疗和CTLA-4抑制剂在化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诱导全身抗肿瘤T细胞,放疗后血清干扰素β升高和T细胞克隆的早期变化是最有力的应答预测因子。
PEMBRO-RT的II期随机试验显示,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12周的应答率为18%,而立体定向放疗后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12周应答率为36%。尽管该研究未达到预定的疗效终点,但在PD-L1阴性亚组中观察到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获益,这表明立体定向放射疗法可有效治疗冷肿瘤。然而,最佳放疗策略尚未确定。有初步研究表明,低剂量放疗可能是另一种增强检查点抑制剂应答的策略。
与其他免疫调节剂联用
抗PD-1抗体和CTLA-4抑制剂联合使用增加了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结直肠癌的持久应答。在一项III期临床试验中,与伊匹单抗(19%)或纳武单抗(44%)单药治疗相比,纳武单抗+伊匹单抗联合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有更高的应答率(57%)。这一结果推动了这种用药组合对其他更多类型肿瘤的研究。
PD-1/PD-L1与其他药物的联用也在积极研究中,如LAG3抑制剂,TIM-3抑制剂,T细胞活化V结构域Ig抑制剂和TIGIT。在一项II期试验中,有报道称在阿特珠单抗的基础上加用TIGIT抗体替瑞利尤单抗可以增强PD-L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但其效果仅限于高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50%)的患者。
联合治疗的副作用
联合用药可能提高疗效,但也可能增强毒性。例如,在CheckMate 067试验中,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9%接受纳武单抗+伊匹单抗的患者、23%接受纳武单的患者和28%接受伊匹单抗的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3-4级不良事件。因此,在决定是采用单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时,应考虑相关毒性。
在设计新的联合疗法时,毒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所有已批准药物都可以安全地与免疫治疗联合。例如,维罗非尼不能与伊匹单抗联合使用,因为有报道称维罗非尼会产生肝毒性效应。维罗非尼+考比替尼+阿特珠单抗的联合使用导致了较多但可控的毒性。在IMspire150试验中,治疗相关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在阿特珠单抗+维罗非尼+考比替尼的患者中为79%(182/230),在安慰剂+维罗非尼+考比替尼的对照组患者中为73%(205/281)。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联合用药的疗效是否优于依次用药,以及疗效的更优是否意味着毒性的增加。
其他临床考虑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是否应在治疗早期采用联合疗法。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的患者中,大多数试验在单药治疗失败后再开始联合用药,这种方法有三个主要缺点。首先,联合疗法可能对未做免疫治疗的患者有疗效,但不能增强免疫治疗耐药患者的疗效。第二,随着治疗线的增加,免疫治疗的疗效会降低。最后,一些患者可能存在不可逆转的耐药机制(如抗原递呈丧失)。另一种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开始联合治疗。然而,这种方法将使对单一疗法就有反应的患者暴露在不必要的毒性环境中。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来确定联合治疗的时机(例如,疾病开始时vs进展时,或在长期稳定后),以及每种疗法对哪些患者有获益。
参考文献:
Lancet. 2020 Dec 4;S0140-6736(20)32598-8.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足底筋膜炎是什么呢?吃什么药呢?
临床实践中,足底筋膜炎跟跟痛症有一部分是相交叉的临床症状。其实,主体筋膜炎包含的就是脚跟和脚掌底下的一些韧带等处筋膜发炎了,但是这个炎症一般是无菌性炎症。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的脚是有一个骨性的足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走路的时候,脚印它是一个偏心的印迹,并不是一个实心的脚掌印。而足底的筋膜炎就是足弓的这个韧带发生了炎症。
有很多人群是由于过度的走路,过度的负重等超负荷的使用脚,从而出现磨损损伤。门诊看到的很多患者表现的就是足底韧带的发炎。有很多的原因,是因为穿鞋不当导致的。其实现在很多的广告当中说穿一些软底的鞋,其实软鞋对脚并不是很健康的。因为穿着软鞋走路的过程当中,会使脚底呈现一个过度的屈曲,这样的话对脚底的韧带是没有保护作用的。所以这样的患者到门诊之后,我们一般是建议穿硬底鞋,这样的话对脚底是有一个保护作用。有很多患者在换了一双适当的鞋之后,明症状就会明显的缓解。
如果在经过上述的改善之后没有缓解,那么我们建议做一些局部的,外用的擦药,可以贴一些止疼的伤湿止痛膏,再服用一些消炎止痛药。再做一些进一步的按摩推拿处理。另外,还可以适当的每天坚持温水足浴泡脚,温水里面还可以加一些红花、花椒等中草药,效果会比较好。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科 主任医师 刘业海
对于喉癌这种疾病来说,会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咳嗽等主要症状,其治疗原则是个体化综合治疗,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生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主要方法包括支撑喉镜下切除术、喉部分或全切除术等。如进行的是放化疗治疗,患者可以进行钴-60照射以及直线性加速器来作为放射治疗疾病的手段,对肿瘤细胞有很好的抑制治疗作用;化疗是指利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生物治疗主要包括生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一般完成疗程后,喉癌患者还需要定期回医院做检查,通常要持续好几年,若是发现有问题或者注意到任何新的症状,就必须尽早通知医生。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特别谨慎,看着主食也不敢吃,唯恐自己胖上几斤。不吃主食也不行,不但减肥会更加困难,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于是有些网友就问,有没有吃了不会胖的主食?
在我们父母或者是爷爷那一代,他们吃到的主食与现在我们吃的主食有着很大的差别。那时候的主食不是白面馒头,也不是白米饭,而是粗杂粮做成的主食。
粗杂粮的加工度比较低,能够保留更多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对于减肥也有着很好的帮助。想要减肥,就要选择加工度低的粗杂粮。
粗杂粮的种类比较多,而在这些粗杂粮中饱腹感更强一点的就是燕麦。
虽然燕麦所含有的热量并不比大米低多少,但是燕麦的消化吸收速度比较慢,饱腹感特别强,即使少吃点也不会有饥饿感。
燕麦中所含有的B族维生素也比较多,而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能量代谢,足量的B族维生素能够让减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何况燕麦的价格也比较便宜,把燕麦作为主食来吃,减肥也就变得更简单。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了2021版《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南》,新指南中关于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以及治疗与成人糖尿病不同,为此,指南特别发布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标准诊疗推荐。
营养治疗
建议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治疗。
监测碳水化合物摄入是实现最佳血糖控制的一项关键。
由经验丰富的注册营养师开展全面的营养教育,每年更新一次,建议营养师评估与体重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关的热量和营养摄入,并告知患者应该选择哪些营养素。
运动
推荐所有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每天进行60分钟中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天高强度肌肉强化和骨骼强化活动。
确保患者运动前的血糖水平为90-250 mg/dL(5.0-13.9mmol/L),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可补充碳水化合物,根据计划的活动类型或强度进行个性化锻炼。
应教育患者在运动期间和运动后预防低血糖的策略,包括运动前减少餐时胰岛素剂量,减少基础胰岛素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使用持续血糖监测等。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频繁血糖监测对于预防、检测和治疗运动期间低血糖和高血糖很重要。
血糖控制
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即每日多次注射或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
所有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多次自我监控血糖水平(每天6-10次),包括进食前,入睡前,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锻炼、驾驶、出现低血糖症状等。
实时连续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是降低和维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或缓解低血糖的有效策略。
某些情况下,间歇性扫描式持续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地取代自我血糖监测。
自动化胰岛素输送系统可被考虑用于改善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必须个性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重新评估。对于许多儿童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是合适的。
较不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如<7.5%)可能适合:不能明确表达出低血糖症状的患者;未察觉到的低血糖;无法获取胰岛素类似物、先进的胰岛素给药技术或连续血糖监测;不能定期检查血糖。
较不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如8%)可能适用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有限或治疗弊大于利的患者。
如果进一步降低目标时,患者没有严重的低血糖,未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或增加诊疗负担,可以合理地为个别患者建议更严格的A1C目标(例如,<6.5%)。
建议将最近14天内的连续葡萄糖监测指标(血糖变化幅度较大的患者应更长时间),尽可能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使用。
筛查和诊断
对于超重或肥胖且有一个或多个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应考虑在青春期开始或10岁时(以较早者为准),对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进行筛查。
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则应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重复检查,如果BMI增加,则检查频率增加。
空腹血糖、75g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于检测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管理
生活方式因素
应向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及家属提供综合生活方式干预计划,并与糖尿病治疗相结合,以实现减重7-10%的目标。
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一样,应鼓励有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参加60分钟的中到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每周至少3天肌肉和骨骼力量训练),并减少久坐行为。
与所有儿童一样,有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应侧重于健康饮食模式,减少摄入高热量、缺乏营养的食品,特别是含糖饮料。
血糖目标
家庭血糖监测方案应个体化,并考虑到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每3个月评估一次血糖状况。
对于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仅口服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合理A1C目标为<7%。更严格的A1C目标(如<6.5%)可能适合个别患者,例如进一步降糖没有出现显著低血糖或其他治疗不良反应。
如果低血糖风险增加,可能需要制定较不严格的A1C目标(如7.5%)。
药物治疗
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除了进行营养干预和体育活动等行为外,还应进行药物治疗。
偶然发现糖尿病或代谢稳定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5%,无症状),如果肾功能正常,二甲双胍是首选的初始治疗药物。
有明显的高血糖血症(血糖≥250 mg/dL [13.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诊断时无酸中毒,且有多尿、多饮、夜尿或体重减轻症状的青少年,应在开始使用二甲双胍时,先用基础胰岛素治疗。
对于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开始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以迅速纠正高血糖和代谢紊乱。一旦酸中毒缓解,可开始使用二甲双胍,同时继续皮下胰岛素治疗。
对于出现严重高血糖(血糖≥600 mg/dL [33.3 mmol/L])的患者,考虑评估高血糖高渗非酮症综合征。
如果没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史的10岁或以上儿童,用二甲双胍(加或不加基础胰岛素)不能达到血糖目标时,则应考虑使用利拉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
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但未达到血糖目标的患者,应改为每日多次注射基础胰岛素和餐前大剂量胰岛素。
初始使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患者,根据家庭血糖监测结果达到血糖目标,超过2-6周的时间内,可以每隔几天减少10-30%的胰岛素剂量。
不建议使用未经FDA批准的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手术
对于严重肥胖(BMI>35 kg/m2)、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后仍无法控制血糖和/或有严重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青少年,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Diabetes Care. 2021 Jan; 44(Suppl 1):S180-S19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肖靖,2009-2012年就读于301医院内分泌学硕士,2012年毕业后工作于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