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老师们好!欢迎加入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启线上诊疗服务。
本次邀请您参加新入驻医生成长营培训,帮助您了解业务并快速上手。五天学习,两周互动,陪伴大家度过平台适应期,获得阳光收入。
成长营集合培训课程,定期答疑,新手任务以及优秀学员奖励。
请您如下操作:
保存图片——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新入驻医生成长营群。
要论当代「打工人」什么时候最有干劲,除了发工资,那干饭绝对当仁不让。
一句“走,干饭啊”能让年轻人瞬间提起精神。
现如今,短视频APP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吃播」道路,不少播主为了博流量,用「吃了吐,吐了吃」办法,显示自己是大胃王。很多播主都是一顿吃饱,三天不饿。
然而,这样的吃法真的存在巨大风险。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了一位年仅19岁网红吃播脑溢血去世;两月后,又有新闻报道29岁的网红吃播于某某也不幸离世,他们都曾长期从事吃播工作,并且经常暴饮暴食,长期使用高热量、高碳水、油腻的食物。
就在前些天,我们医院急诊来了一位年轻女性,体重80kg,15小时前在进食有油腻性食物后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伴肛门排气排便停止。CT提示:胰腺及周围组织改变,考虑急性胰腺炎。给予重症监护、抑制胰液分泌、抗炎、抑酸、液体复苏、脏器支持等治疗。
当天下午,患者出现休克、严重呼吸急促、腹胀,腹压高达46cmH2O,诊断为SAP合并ARDS,给予手术、气管插管、抑酸、脏器支持、抗感染等治疗,由于病情过于严重,患者最终因休克伴严重感染伴ARDS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本以为暴饮暴食引发生命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但真的发生在自己面前时,才真的感受到生命的有多么脆弱。
其实,医生们都知道,人们每一次的胡吃海喝,都是在「急诊科」的边缘试探!
贪吃一时爽,但是贪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疾病,肥胖、疲劳、脂肪肝、胆囊炎、胃肠炎、胃出血、骨质疏松等,都可能与暴饮暴食有关。
有一种因暴饮暴食引发的疾病,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尤其高发,这种疾病发展凶猛,让人措手不及,这就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急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并且现在年轻人得这种病的越来越多。其中,每5个轻度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就有一人会发展为中度或重度胰腺炎,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大大增加疾病死亡概率,最高可达到35%,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死亡(来自《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不仅增加经济负担,更有可能会人财两空。
在我们食入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后,身体里的胰腺在接收到这种信号后,就会促使胰液的大量分泌,与此同时胰腺胰管如伴有排泄障碍,胰液在胰管内返流或阻塞,造成管内压力增高,胰液外溢,而胰液又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消化酶在胰腺自身内活化而产生自溶,从而引起胰腺炎。食入量越多,胰液也越多,疾病也就越严重,身体不舒服的现象也就越明显。
所以,在饱餐后,出现肚子疼、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另外,吃得过饱也会影响血液的流动,血液会堆积在胃肠道,而造成大脑血液减少,不仅会造成大脑反应迟钝,经常暴饮暴食还会加速大脑衰老,甚至可能会诱发老年痴呆 [5-6]。
那么,怎样才算是暴饮暴食,有没有什么判断标准?
问:我比一个胖子吃得多,算不算暴饮暴食?
问:每天睡觉前,都要再吃点东西,算不算暴饮暴食?
问:我中午吃的火锅,晚上又吃的烤肉,算不算暴饮暴食?
其实,暴饮暴食的两个明显特点:
1. 吃进去的食物严重超量。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量肯定是严重超出自己平时吃进去的量。严重超量和我们平时说的「吃多了」不一样,必须是严重超出才是暴饮暴食,比如我们白天一天不吃饭,但晚上那一顿把这一天该吃的食物都吃了。
2. 短时间摄入大量食物。由于工作、学习等一些原因,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毫无节制、又猛又急、狼吞虎咽似的吃了大量的食物。
不得不说,当下很多年轻人以及中年人,因为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不可避免的存在些许暴饮暴食现象。那么,想要避免暴饮暴食,该怎么做?
以下这三个方面是相对有效且容易做到的:
规律的生活方式。避免节假日期间的不规律饮食、过度酗酒等。健康的饮食规律基本是定时定量,一日三餐,少吃或不吃零食。做到“四低一高”,即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
有效的减压。运动已经成为不同年龄段首选的舒缓压力、强身健体的方式,可以帮助排遣压力和不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加,运动效果逐渐体现。小强度的运动可以转移注意力,舒缓郁闷或紧张的情绪,达到减轻抑郁的效果。
摆脱情绪性进食。在吃东西前,先喝杯水,这让你能缓解情绪,而且感觉到肚子饱饱的。用低热量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塞饱肚子。
血友病性关节炎属血友病的病症之一,血友病是凝血障碍故终身带病,关节内出血反复发作。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重症患者多于5岁内死亡。年龄增大,逐渐知道保护自己摔伤的机会减少,可使病情转轻。死亡主要因素是意外损伤,其次为手术后失血,器官内出血或颅内出血均非常危险。
一、血友病患血友病性关节炎者可以治愈么?
血友病患血友病性关节炎者终身带病,且反复发作,不能治愈。自广泛进行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型患者的平均寿命已接近正常人。有条件替代治疗患者,出血已不再是决定预后的因素,但替代治疗引起的肝炎、艾滋病和抗FⅧ抗体的产生则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虽然目前病毒灭活技术和基因重组制剂已消除患者感染肝炎和艾滋病的危险,但已经感染的患者则仍处于危险状态。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长期迁延不愈,最后也可能成为骨性愈合,造成永久性残疾。
二、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注意
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注意保持营养平衡,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加重下肢关节的承重而引发出血,忌食带刺、带骨及油炸食物,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诱发出血。宜选食优质蛋白质饮食,避免食物过热、粗糙伤及口腔黏膜。宜选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饮食。忌食过热、粗糙、带骨带刺的食物,避免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诱发出血。忌食油腻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
三、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日常护理
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护理在于预防出血,及出血后家属及年长儿应学会局部出血的应急处置,平日患儿需要遵医嘱定时输注凝血因子,忌用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征。
日常护理:家长应在医护的指导下学习对患儿出血症状的观察、出血的预防措施,为患儿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并与学校配合告知其病情,限制活动。家长及年长儿应学会必要的应急护理措施如局部止血法,以便能得到尽快处理。患儿应规律、适度的体格锻炼和运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强度,延缓出血和使出血局限化。忌用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病情监测: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增减及血肿消退情况,记录血压变化及出血量,及时发现内脏及颅内出血,并积极组织抢救。疼痛主要发生在出血的关节和肌肉部位,肌肉、关节出血,早期可以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袋冷敷,抬高患肢、制动并保持其功能位,必要时关节腔穿刺抽取积血。
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协助其适应患病的现实,鼓励年长儿表达想法,减轻其心理压力,维护患儿的自尊。鼓励年长儿参与自身的护理,如日常生活自理,以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感。提供适龄的游戏活动,减轻孤独感。
特殊注意事项:家属应学习局部止血法,对表面创伤,鼻或口腔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口、鼻出血也可用棉球、明胶海绵压迫,必要时请耳鼻咽喉口腔科会诊,以油纱条填塞,保持口鼻黏膜湿润,48~72小时后拔出油纱条,肌肉、关节出血早期,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食道癌的较早期信号
一、食管内异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将食管擦伤,类似细小的鱼骨头,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无疼痛,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道的病变位置相吻合。
二、咽部干燥感和紧迫感
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顺畅,并有轻微疼痛,有点干燥、发紧的感觉。特别是在吞咽干燥或粗糙食物时,这种干燥、发紧的感觉更为明显。另外,这种早期症状的发生与情绪波动有关。脾气暴躁的也会导致气管道发紧,影响食欲,引发食道癌。
三、吞咽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阶段,由于病变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
如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梗噎感,多半是因为吞服类似烙饼、干模或其他不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能发现。
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感觉。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时,进食之后即行消失,且与食物的性质没有关系,甚至在饮水时也有烧灼的疼痛。
五、胸骨后有闷胀不适感
但这种只能隐约地感到胸部不适,既不能指出不适部位,也难以叙述不舒服的具体情况。
只是感到肚下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出现在下咽食物时,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
六、胸骨后疼痛感
这种表现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较多见。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得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
疼痛的轻重与食物的性质有关,吞咽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比较重;
吞服流质、温热的食物时,疼痛比较轻。咽食物时疼痛,进食后又有所减轻甚至消失。这种症状大多可用药物治疗,暂时获得缓解,但数日或数月后病情又会复发,且反复出现,存在较长时间。
1. 糖尿病患者与一般人群对宏量营养素的需求是否不同?
5.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总需求量为多少?
答:目前对无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摄入不同量蛋白质影响的研究很少。
一些研究对比不同蛋白质摄入量对糖尿病相关结局并无差异。一项为期 12 周的研究比较了热量来自于蛋白质比例为 30% 和 15% 的情况,结果显示 30% 组在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均得到改善。
一项 Meta 分析汇总了至 2013 年为期 4~24 周的研究,高蛋白饮食计划 (占总能量的 25%~32% vs. 15%~20%),可更多减轻 2 kg 体重,更多降低 0.5%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等无显著差异。
6. 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为多少?
答:美国国家医学院(NAM)为成人饮食中总脂肪摄入量定义了一个可接受的宏量营养素分配原则,即占总热量摄入的 20% 至 35%。
然而,与低脂饮食相比,以总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替代某些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在血糖和某些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方面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更大改善。
饮食计划中脂肪的种类或质量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结局,而不只与总脂肪摄入量相关。应尽可能减少含有合成反式脂肪的食物。反刍动物的反式脂肪是存在于肉类和乳制品中的天然物质,不需要清除,因其含量很少。
机体可产生足够的胆固醇来满足生理需求和结构功能,因此不需要通过食物摄入胆固醇。
虽然 DGA 的结论认为,现有证据不支持限制一般人群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对其他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准确推荐并不清晰。
胆固醇摄入量与血胆固醇水平相关,但与心血管事件无关。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胆固醇、血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
7. 脂肪在预防 2 型糖尿病中起什么作用?
答: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与 2 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补充 Omega-3 脂肪酸除在甘油三酯外仍有其他一些获益;补充二十碳五烯酸 (EPA) 可改善餐后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分泌能力和内皮功能,在他汀药物治疗基础上补充 EPA 可降低复合心血管疾病结局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
地中海饮食模式 (补充特级初榨橄榄油或坚果) 可降低基线心血管风险较高非糖尿病人群中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摄入来自于特定食物,如乳制品、椰子油和棕榈仁油中的饱和脂肪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
饮食模式
8. 糖尿病前期管理、预防 2 型糖尿病特异性饮食模式有哪些?
答:地中海饮食、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研究证据最为充分。
PREDIMED(地中海饮食预防医学研究)是一项大型 RCT 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相对于低脂饮食在预防 2 型糖尿病方面效果更优(风险更低 30%)。
多项流行学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素食、预防高血压饮食(DASH)与更低的 2 型糖尿病风险相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则无显著作用。
一些预防 2 型糖尿病 RCT 研究显示低脂饮食可降低体重、提高糖耐量,有些显示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基于目前证据有限,尚不能确定哪一种为糖尿病最佳饮食模式。
9. 目前证据支持糖尿病管理最佳特异性饮食模式吗?
答:目前有大量临床研究,但未显示何种饮食模式对糖尿病结局最佳。对于不同饮食模式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
强调非淀粉类蔬菜;
最低摄入糖及精制谷类食物;
尽可能选择全谷类食物。
能量平衡和体重管理
10.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减重计划有哪些?
答:针对糖尿病患者不同减重饮食计划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无法给出最佳推荐,需要个体化的糖尿病营养治疗方案。
11. 限制能量并起到减重效果的饮食模式对 1 型糖尿病患者有哪些作用?
答:饮食计划中限制热量、降低总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和瘦肉蛋白可对肥胖 1 型糖尿病患者获益。GLP-1RA 和 SGLT-2i 可减轻 1 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但均尚无获批适应症。
甜食
12. 含糖饮料增加糖尿病风险吗?
答:总体人群中的含糖饮料消耗量与 2 型糖尿病、体重增加、心脏病、肾脏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和龋齿呈正相关。
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进展为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26%。而将等量的水替代含糖饮料可降低 2 型糖尿病风险达 7%~8%。
13. 甜味剂有何影响?
答:FDA 审查了多种类型甜味剂的安全性,并批准在一般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在使用甜味剂降低总热量/碳水化合物摄入时,更应注意避免从其他食物摄入额外热量。
酒精类
14. 酒精类对糖尿病相关结局有何影响?
答:告诫糖尿病患者饮酒后可能出现低血糖延迟现象,留意低血糖症状、体征,加强自我管理,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时。强调饮酒后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减少低血糖风险。
微量元素补充剂
15. 饮酒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吗?
答:系统性综述和 Meta 分析显示适度饮酒可降低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适度饮酒定义为每天 6~48 g,与 2 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 30%~56% 相关,饮酒量与糖尿病风险呈 U 型曲线。汇总分析显示,适量白酒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20%),效果优于啤酒(↓9%)。
相反,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酒精类摄入与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
因此,目前证据并非建议不饮酒者开始摄入酒精。
16. 微量元素对糖尿病相关结局有何作用?
答:若无潜在缺乏,补充多元维生素或矿物质对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获益尚无证据支持,不推荐常规服用。
未达到降糖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缺乏的风险升高。特殊患者,如备孕、乳糜泄、老年、素食主义者等可能需要调整多元维生素补充策略。
一项系统性综述显示铬补充可有益于糖脂代谢,但证据等级较低。临床研究显示的镁/维生素 D 补充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获益存在争议。但很多证据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与镁相关。
17. 营养补充剂、中草药对糖尿病管理的作用有哪些?
答:常规服用铬、维生素 D 或中草药补充剂,如肉桂、姜黄、芦荟,对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获益尚无证据支持,因此不推荐常规服用。
18. 二甲双胍影响维生素 B12 水平吗?
答:二甲双胍使用与维生素 B12 缺乏相关,特别是伴有贫血或神经病变的患者,目前机制尚不明确。推荐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包括每年评估维生素 B12 状态,若存在缺乏应进行补充。
医学营养治疗与降糖药物
19. 如何根据胰岛素类型、使用强度调整营养治疗?
答:1 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强化胰岛素治疗时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改善血糖。
使用固定胰岛素剂量的成人,摄入碳水化合物也要定时定量才能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
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混合饮食,应谨慎调整胰岛素用量,因可能出现延迟性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和连续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胰岛素使用的最佳方式。
营养治疗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
20. 综合性糖尿病营养治疗支持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吗?
答:优化血糖、血压、血脂的糖尿病饮食模式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
21.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或具有高风险者的脂肪摄入有什么建议?
答:总体上以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劝告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模式改为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可改善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推荐一般人群每周进食两次鱼(特别是多脂鱼),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总脂肪:
两项系统性综述显示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较低脂饮食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在降低血糖、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方面更有获益。
饱和脂肪酸:
DGA 2015-2020 推荐以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且供能占比<10%。降低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助于降低心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认为,以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由 17% 降至 9% 可降低 17% 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风险,但对脑卒中、心血管相关/总死亡率无关。
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纳入人群包含了 7% 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总死亡率呈负相关。但 PREDIMED 研究结果显示,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相关,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且以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般情况下,以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植物来源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坚果)替代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以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也显著增加甘油三酯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单不饱和脂肪酸:
一项纳入 9 项 RCT 研究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富含橄榄油、坚果等来源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重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另外一项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方式可降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和收缩压,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于一般人群推荐含长链ω-3 脂肪酸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食物,如多脂鱼,也推荐于糖尿病患者,因这类脂肪酸对脂蛋白、预防心脏病和总体健康结局获益。
素食主义者可从亚麻、核桃、豆类中获取亚油酸 ALA,可有益于心血管疾病,但证据尚不足。
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推荐补充 EPA、DHA 以预防心血管事件。ASCEND(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研究)和 VITAL 研究(维生素 D 和ω-3 脂肪酸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补充 1 gω-3 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无心血管获益。
参考资料:Nutrition Therapy for Adults With Diabetes or Prediabetes: A Consensus Report. Diabetes Care. 2019 May;42(5):731-754. doi: 10.2337/dci19-0014.
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反复腰痛,之后可引起臀部和腿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因为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大小便失禁以及鞍区感觉异常。患者还会因为腰椎管狭窄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具体表现为行走一段路程之后,出现一侧或者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及无力,被迫休息后才可继续行走。
对于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药物选择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疼痛症状,比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也可以服用神经营养性药物来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比如甲钴胺等。或者可配合使用肌肉松弛剂来改善肌肉紧张状态,缓解疼痛,比如乙哌立松以及氯唑沙宗,而对于服用药物无效症状较重的患者,可推荐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运动习惯,来改善病情。首先,患者应该加强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增强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防止因为肌肉萎缩而带来不良后果。其次,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站立以及端坐姿势,同一姿势不能保持太久,应该适当进行活动,解除腰背部肌肉疲劳。最后,患者应该合理饮食,保持合理体重,减少脊柱负荷。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