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康复医学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康复医学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康复医学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是指筋膜的病理性改变,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引起机体肌肉筋膜的各种不适表现,比如疼痛、肌肉紧张或无力、肌肉痉挛、皮肤麻木、运动障碍等。患者触摸疼痛部位时,有可能触摸到较硬的肿块或条索状结节,触摸、按压时可能引起疼痛加重。

    临床分类

    • 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背部出现广泛的疼痛、酸胀、沉重、麻木、肌肉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可向上臂等部位放散。
    • 腰背肌筋膜炎:由于精神紧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原因,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继而出现腰背部疼痛。
    • 足底筋膜炎: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治疗

    1. 减少活动、避免受凉
    2. 局部理疗烤电热敷来缓解,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3. 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止痛
    4. 终极治疗方式是局部封闭治疗。
  • 前列腺癌目前已经超过膀胱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亚洲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目前认为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种族、年龄、遗传因素、雄激素及雌激素水平紊乱、炎症、肥胖、高动物脂肪饮食等。

    目前推荐年龄大于 50 岁、45 岁以上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携带 BRCA2 基因突变的 40 岁以上男性进行前列腺特异性肿瘤抗原(psa)的筛查。目前认为 psa>4ng/ ml 就需要警惕前列腺癌可能,>10ng/ml 患前列腺癌可能性就很大了,>20ng/ml 就需要考虑存在转移了。

    基于初次结果

    建议 40 岁以前 psa>1ng/ml 的男性每 2 年复查一次。

    建议 60 岁以前 psa>2ng/ml 的男性每 2 年复查一次。

  • 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不注意颈椎保健,导致目前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长时间颈部处于一个姿势、伏案工作、操作电脑、低头看手机、高枕等易造成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退变。

    1.颈椎病的最初表现是什么?

    患有颈椎疾病的病人最初的表现常常是颈肩部疼痛和手部麻木,有的表现为头晕,甚至走路不稳。日常生活中出现颈部后方疼痛的症状,则应警惕颈椎病的发生,是机体对疾病的预警信号,是该让颈椎休息休息了。当只是存在颈肩部不适的时候,大多都是劳损导致的肌筋膜炎,若不在早期加以控制,会形成慢性疼痛,容易反复发作,留下“病根”。

    2.俗话说“高枕无忧”,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从医学角度上看,长期使用过高的枕头,容易诱发颈椎病。这是为什么?从侧面来看,正常人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存在向前凸出的生理曲度。枕头过高会使得颈椎过度前屈,颈椎后方的肌肉和韧带长期在此状态下易发生劳损,前方的间盘压力较大而造成间盘老化退变。长此以往,增生退变的结构对脊髓、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出现颈肩痛、上肢麻木、头晕或走路不稳等颈椎病症状。

    枕头的长度一般以平卧时超过自己的肩宽 10-16 厘米为宜,高度通常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标准。对于习惯侧卧的人,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一侧肩膀高度一致为宜。因此,高枕并非无忧。无论是颈椎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睡眠时都不应该使用高枕。

    如何从身边做起,预防颈椎病?

    1.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避免颈椎长时间维持在一个姿势下,保持脊柱的正直。

    2.加强颈肩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游泳就是比较好的颈肩腰背部肌肉锻炼的运动方式。平时可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锻炼肌肉力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护颈椎间盘和小关节。

    3.注意颈肩部的保暖,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空调温度过低。

    4.科学合理选用枕头,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避免头颈部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

    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

    符合生理的姿势就是好姿势,颈椎正常存在生理前凸。在颈部屈曲的情况下,颈椎间盘内所承受的压力比自然仰伸位大,从而易加剧颈椎间盘退变。虽然不能不工作,但可以通过工作状态的调节来达到预防颈部不适的目的。

    首先,应调整桌面的高度和倾斜度,原则上应使头、颈、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视线平视前方或略微仰视 5°-10°,避免头颈部长时间处于仰伸或屈曲状态下。

    其次,任何时候都不应当长时间固定于某一种姿势下,至少每 1-2 小时能够全身活动 5 分钟左右,待颈部消除疲劳后再继续工作,这样有利于缓解颈椎的慢性劳损。

    中老年人如何进行颈部锻炼?

    很多人认为瑜伽、倒走等运动可以缓解病情,其实有时未必。中老年人无论是颈椎还是全身其他器官,均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逆的老化退变。因此,中老年人在颈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强度和运动量,如瑜伽中的许多动作如果不能控制力度反而会损伤颈椎。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倒走增加了不慎摔倒而导致颈椎损伤的风险,因此并不适合老年人。

    颈部活动有什么方法?

    1.双手十指交叉抱头后部缓慢后仰,使头部保持仰伸位,维持 10 秒左右,重复 6-8 次。

    2.缓慢左右旋转头颈部,每次维持 10 秒左右,左右交替各重复 3-6 次.

  • 人工合成材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来源广泛,可批量生产,可控降解速度,易于塑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调节分子量及其分布以适应不同需要,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能较好地诱导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

    人工合成的支架材料虽然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但其缺点是亲水性差,对细胞亲和力弱,细胞吸附性差,降解速度难以控制,降解产物酸性大,易引起炎症反应。

    目前应用于细胞支架的高分子材料有:

    • 脂肪聚酯,主要有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
    • 聚羟基丁酸酯。
    • 氧化乙烯类,包括聚氧乙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对二氧六环酮、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
    • 聚氨酯类,如聚氨基甲酸酯等。

    这些生物材料往往被制成多分支网状或多孔海绵状,其内部形成大量三维空间,使得细胞能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营养吸收、代谢物排出,因而有利于细胞成活和基质分泌。

    在人工合成的支架材料的研究中,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主要集中于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在体内降解为羟基乙酸,聚合物中的脂键易于水解,属于非酶性水解,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虽然聚羟基乙酸能很好地诱导、促进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但聚羟基乙酸降解过快,使支架整体塌陷,而且由于其降解过快,降解产物羟基乙酸在局部大量积聚,造成局部 pH 值下降,使细胞中毒以致死亡。

    聚乳酸是一种可降解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的高分子材料。与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相比,聚乳酸不仅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有成熟的加工技术。聚乳酸在体内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中间产物乳酸也是体内正常糖代谢的产物,不会在重要器官聚集,因此具有优异的可降解吸收性。但由于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差、降解速度慢、在体内长期存在易引发炎症和肿胀等,同时其不利于维持细胞表现为软骨细胞的形态,产生的细胞外基质的性能不高,须对其进行改性或采用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方法改善其性能。

  • 肺炎引起的右侧胸膜局部增厚,平时会影响肺功能吗,需要用什么药物治疗,如果是肺炎引起局部的胸膜增厚了,它应该对以后的肺功能,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关键是要做肺部感染控制,肺部感染控制好了,才是对以后肺功能更好的保护,只是因为之前的肺部炎症感染刺激,导致的胸膜的局部增厚,不需要特殊的处理,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 摘要

    CD 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可导致肠道纤维化、肠道穿孔、瘘道形成、肠道功能丧失,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因此,改善 CD 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CD 临床疗效有了大幅度提高,在 CD 的治疗和管理方面已有更多研究关注客观的参数变化。随着选择炎症性肠病治疗靶点(STRIDE)共识的提出,达标治疗策略逐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然而,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该目标可显著改善 CD 患者的预后。本文拟回顾近期关于 CD 治疗目标的相关文献,提供当前建议和支持证据。

    达标治疗概念的提出

    达标治疗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人们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在 CD 诊疗过程中,药物不断革新,诊断愈加精确,但患者的最终结局却没有显著改善:约有 50%的 CD 患者在诊断后 10 年的时间里会发展为结构性肠道损伤。2010 年,西班牙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1994~1997 年与 2000~2003 年新诊断的 CD 患者累积手术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美国的两项回顾性研究分别显示,1993~2004 年和 1998~2005 年 CD 的累积手术率均未降低。这提示若将临床缓解作为治疗标准,将会忽略活动性炎症,从而拖延病程,最终导致并发症的产生。

    仅基于症状的缓解并不足以预防并发症

    仅基于症状的缓解并不足以预防并发症,而基于内镜或生物标志物对病情进行定期评估,能让患者持续维持于缓解期,从而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在其他慢性病管理中已被证明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制定恰当的治疗目标

    CD 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此,需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恰当的治疗目标,这就需要医师在开始治疗前,能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参数等评估该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的诊疗中已建立了基于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症状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了该模型能区分进展期和静止期 RA 患者。CD 的预测模型尚未建立。

    虽然有多个观测指标被认为与 CD 的预后不良相关,但缺乏一致性。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复杂性疾病(指早期需要手术干预,治疗呈糖皮质激素依赖性,或出现如狭窄形成或穿透性病变复杂性疾病行为)、吸烟、早期发病、疾病部位(上消化道或肛周累及),以及内镜下深溃疡等均与 CD 的预后不良有关。一些免疫学或遗传学异常也被认为与 CD 致残结局相关:抗酿酒酵母抗体、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 C、CD 相关细菌序列 I2 和 CBir1 鞭毛蛋白均与疾病的复杂行为和手术率相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这些抗体的检出率成正比;包括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 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NOD2)、白细胞介素 23 受体(interleukin-23 receptor,IL-23R)、酪氨酸激酶 2(janus kinase 2,JAK2)、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 15(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15,TNFSF15)和正向调控结构域锌指蛋白 1(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protein 1,PRDM1)等在内的 32 个遗传学标志物发生突变,也与疾病的复杂行为有关。通过这些危险因素将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可以制定出适合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治疗目标。

  • 耳朵里面有血痂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伤、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等,可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外伤

    一般都是因为不正确的挖耳方式造成的,引起外耳道黏膜破裂出血。应避免挖耳朵,当血痂脱落后会自行恢复。

    外耳道疖肿

    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毛囊感染,可引起疖肿,当疖肿破裂以后会出现流脓、出血等症状。可由医生指导局部涂抹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外耳道炎

    由于外耳道皮肤受到病原体感染,可以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炎症,外耳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破裂出血。可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例如诺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耳朵里面有血痂,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鼓膜破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或治疗。

  • 45 岁的男人多久过一次性生活没有具体标准,因为会存在有个体差异,一般以夫妻双方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部分人群可能一个月会有 3~4 次。

    45 岁的男人已进入中年,体力以及精力相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会差一些,性生活的次数相对来说会减少,但具体也要根据夫妻双方身体状况来决定,以双方不感到疲劳为宜。性生活需要适度,不能过于频繁,如果次数过于频繁,导致身体过于疲劳,对健康不利。

    但适当性生活对健康也是有益的,比如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增进夫妻感情等。建议平时适当多进行体育锻炼,饮食上注意营养,同时也要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有益于健康。如果身体有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 少女如果超过 18 岁还没有来月经,或未婚女青年有过正常月经,但已停经 3 个月以上,都叫闭经。前者叫原发生闭经,后者叫继发生闭经。有些少女初潮距第二次月经间隔几个月,或一两年内月经都不规律,两次月经间隔时间比较长,都不能算闭经。这是因为她们的生殖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卵巢的功能还不完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从中医学的角度考虑,认为闭经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从总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虚和实两大类,虚证的多见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或者气血虚弱,以致血海空虚,出现的闭经的症状。实证的多见于气滞血瘀或者痰浊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而导致的闭经症状。从其病因来讲,有先天禀赋不足、忧虑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导致的气血生化不足,或者素体虚弱、久病体虚,或者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者外感寒邪、寒凝血瘀。所以在治疗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化湿,疏肝理气等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 脑积水的临床诊断如下:

    • 临床症状和体征:婴幼儿可见头颅及前囟增大,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颐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智能障碍、步行障碍、尿失禁等进行性脑功能障碍。
    • 腰椎穿刺测压:儿童高于 110mmH20,成人高于 180mmH20。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脑室内压力在正常值上限附近。
    • 头颅影像学检查:慢性病例头颅 X 线片可见颅骨内板可见指压痕为以及颅底颅骨变薄。CT 见脑室扩大,Evans 指数>0. 33;

    脑积水的临床治疗:

    目前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脊液分流术,分流术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VPS )和腰蛛网膜下腔-腹腔引流术(LPS )。

    1.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瘦术(ETV )

    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是经侧脑室-室间孔进入三脑室,于双侧乳头体之间漏斗隐窝前方造瘘,瘘口应尽量达 0.5-0.8cm,并内镜下探查瘘口下方,关键是打通 Liliequist 膜,分解蛛网膜粘连和分隔,使脑室脑脊液和基底池充分贯通,并尽可能松解被粘连束缚的基底动脉,使基底动脉搏动改善。
    ETV 存在着一些术后并发症,如脑实质损伤、脑室出血、颅内感染、发热以及脑脊液漏等。但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 避免颅内以及其他部位植入分流管等异物,进而避免因为分流装置导致颅内或腹腔内感染,避免分流管堵塞导致分流失败,降低术后感染率和死亡率;
    • 更符合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正常生理状态及更符合颅内的正常生理结构,有效维持脑脊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及烦内压力平衡;
    • 脑脊液流动相对均匀稳定,避免了因分流管的虹吸效应导致的脑脊液分流速度随体位的变化而产生的波动进而避免了出现脑脊液的过度引流,减少脑室裂隙综合征、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硬膜外血肿;
    • 避免了随着儿童患者的发育,脑室腹腔分流术(VPS )术后多需要调整引流管,而 ETV 可以避免多次更换引流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痛苦;
    • 对于操作熟练的术者来说,ETV 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
    • ETV 可以避免因分流管植入体内给患者带来的终身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影响。

    2.脑脊液分流术

    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手术方式,脑脊液分流术一直是交通性脑积水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目前主要由两种分流方式: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腰蛛网膜下腔-腹腔引流术。
  • 今天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脚和小腿麻、臀部大腿挛缩无力的症状。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给出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医生首先提醒我要加强腰背肌锻炼,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要久坐久站,并且建议我每半小时改变一次姿势。此外,医生还建议我在当地医院做一些理疗,并进行维生素D检查。医生还给出了一些锻炼建议,比如小燕子飞或者桥式运动,以及游泳等。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我的症状并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最后,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决定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

  • 7月29号在下坡路脚崴了一下,听见咔嚓一声,脚踝处发热,第二天开始才疼。扭伤一个月的时候去上班,到现在也没好,前几天恢复得好一点走路不疼了, 但前脚掌一直用不上力气。尝试着按正常方式下了两个台阶,脚踝又开始疼痛。

    医生建议平常可以坐一会就起身活动一下,晚上睡觉不用垫高。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进行了问诊,医生助理很周到地帮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地给我诊疗建议。问诊已经开始,整个问诊持续了两天。医生非常友善地问候了我,我也礼貌地回应了医生。

    医生询问了我的病情,我告诉医生我腰椎骨折已经一个月了,并且手术已经做了半个多月。医生询问了我下肢的活动情况,我告诉医生下肢麻木,已经拔除了导尿管,大便控制也可以。医生关心地询问了我的双侧麻木情况,以及腿部的力量情况。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腿部情况,医生建议我还是要去康复科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更好些。

    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了我的病情,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我非常感谢医生的指导,现在我更清楚自己的病情了。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让我感到很安心。

    祝吉祥!问诊已结束,我对整个问诊过程非常满意。

  •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提供了我的主诉。医生非常专业地对我的症状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医生首先提醒我,他必须完整查看我的病例后才能开始诊疗行为,并确认了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我描述了我的情况,说在健身的时候左肩总是疼痛。我还上传了左肩的照片,医生看完照片后询问了具体疼痛部位,并给出了诊疗建议。在和医生的交流中,我提到了自己的体态问题可能导致了肩疼,医生给了我相关的锻炼建议,并让我加强背部肌肉的练习。最后,医生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应前往医院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21天前,患者进行了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韧带修复手术。现在,患者开始关注康复训练的问题。医生建议患者需要等到疼痛和肿胀消退后才能开始康复训练。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做好关节的简单热身,保持放松时间大于收缩时间。此外,逐渐增加足外翻抗阻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患者还需要自我评估小腿肌肉,适度轻压按摩,坚持做足底筋膜的松解,并带有康复治疗师帮助进行被动活动。待疼痛基本消失后,可以逐渐扩大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继发损伤。另外,建议动态复诊,并在疼痛消失后考虑到当地大一点的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

  • 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康复医学科的医生,询问了关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并给予了专业建议。我还询问了关于医保报销和省残联合作的问题,医生也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先在当地儿科进行检查,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对孩子的治疗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如果需要诊疗,我会考虑前往医院就诊。

  •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如果有一天我不能走路,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直到有一天,这个恐惧成为了现实。九岁开始,弟弟就被诊断出了一种肌肉萎缩相关的疾病,一开始还能勉强行走,但病情逐渐加重,到了前两年,他已经基本站不起来了。

    我对这种病并不了解,只知道医院说治不好。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就这样放弃。于是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和建议。

    在问诊中,医生首先对病情进行了详细询问,了解了病史和治疗情况。对于我提出的关于腿部锻炼的问题,医生耐心地解答并给出了建议。他建议我购买一种脚踏训练仪,根据弟弟的情况进行调整,选择适合的模式和阻力,以便进行有效的锻炼。

    除了脚踏训练仪,医生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在家里可以进行的方法,比如助行器等。他还强调了长期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效果因人而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

    在结束问诊后,医生再次强调了他的建议仅供参考,建议我让弟弟本人咨询或前往医院就诊。虽然病情不能轻易治愈,但至少我们还有希望,还有办法可以尝试。

    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咨询平台,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在这里,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安心,让我相信,我们并不孤单,总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 在互联网医院问诊,医生是一位医疗行业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她熟练掌握医疗行业知识,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给出专业建议。她擅长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主诉并提供支持和建议,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以友善的方式与患者交流。在与患者的问诊过程中,医生耐心细心地询问患者的症状,客观评价患者的病情,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在服务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保持专业素养。

    患者在问诊中反映颈椎受损现在恢复较好,但出现早上出汗,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经过医生的评价和建议,可能是由于颈椎受损引起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建议进行尿动力检测,对症处理感染,并可能需要感染科的会诊,同时应该关注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

  • 我是一位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的患者,最近因为膝关节受伤,特别焦虑。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

    我一开始提到了我的核磁报告是8月份拍的,并描述了最近的症状和康复治疗的效果。医生在询问了我的症状后,给予了很专业的建议,包括进行超声检查、尝试处理阔筋膜张肌等。医生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放心,他的专业知识和细心的态度让我对治疗的效果充满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医生始终以友好的方式与我交流,给予了很多建议和鼓励。他告诉我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同时也提醒了我康复的大概周期。最后,医生也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还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切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父亲因为交通事故在县级医院卧床两个月零8天,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外伤,包括脑微出血、肋骨折、伤口感染等。虽然外伤已经基本痊愈,但是他的记忆力仍然很差,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医生们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治疗父亲的伤势,还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

    康复医学科的医生们通过各种康复辅助器具和训练,帮助父亲逐渐恢复了腰部和肢体功能,提高了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医生们还给予了我们很多健康指导,建议在家中配备居家康复设备,促进父亲的功能恢复。

    虽然父亲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治疗,但我相信在医生们的指导下,他会慢慢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