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涂立锐
涂立锐

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工作至今,有丰富的感染科临床经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新冠、艾滋病、梅毒、水痘、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布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伤寒,疟疾、乙肝、肝硬化、脂肪肝
崔首华
崔首华

医学硕士学位,多年三甲医院临床工作经验,目前工作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HIV,狂犬病预防,梅毒,乙肝,肝硬化,水痘,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甲乙流,肺部感染。
张景遥
张景遥

张景遥,女,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济南市医学会感染病学、肾脏病、血液净化专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通路分会委员。一直从事传染病的临床工作,现在感染一科从事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熟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预防,尤擅长布氏菌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脑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鼠疫、霍乱、伤寒、疟疾、炭疽、痢疾、百日咳、猩红热、水痘、腮腺炎、流感、脓毒症、发热待查、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疗工作,对合并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的病人在院感防控、临床治疗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曾获得济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撰写SCI及国家级论文多篇,获得“全省卫生系统医德标兵”、“山东省优秀医保医师”、“济南市卫生系统青年专业技术优秀人オ”、“济南市卫生系统十大杰出新女性”、“济南市三八红旗手”、“济南市卫生系统学习型家庭”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先进个人”、“市中区疾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山东省疟疾防控/重症疟疾救治专家”、济南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济南市罕见病临床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等荣誉称号。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各种传染病的诊治。尤其擅长重型肝炎的诊断与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及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预防、保健及治疗。
宋修光
宋修光

待补充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肖迪
肖迪

待补充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硬化、肝癌的诊治。
李晓迎
李晓迎

李晓迎,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兼任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肝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学组副组长,济南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医学会消化介入委员会委员,曾荣获济南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战疫英雄”,九三学社济南市委“抗疫、出彩统战人”。 主要从事各种原因肝炎、肝硬化的精准、快速病因诊断,早期筛查肝癌,尤其擅长治疗难治性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硬化导致的心肌病、肺病等,特别在晚期肝硬化的干细胞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可以对有干细胞治疗指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价及治疗指导。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诊治
赵秀红
赵秀红

待补充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刘晨帆
刘晨帆

待补充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张秀珍
张秀珍

待补充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宋晓菲
宋晓菲

待补充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呼吸科及感染科相关疾病的诊疗!
感染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7625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75092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怀宇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7240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烜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6743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5595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5514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5484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1595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谦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1431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谦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1394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感染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内科疾病推荐专家
山东济南市感染内科疾病推荐专家
感染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点击查看
    å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作为一类呼吸道疾病,学会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特别是高发季节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区,如前往务必佩戴防护口罩;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3. 不管是既往感染还是未感染的人,都需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4. 家有感染患者时,在家做好勤通风,佩戴好口罩,建议患者单独用餐,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掩住口鼻,减少飞沫传播。

  •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规范百日咳的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1、病原学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目, 产碱杆菌科,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为专性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为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无鞭毛。百日咳鲍特菌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产生大量毒素和生物活性产物,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毒素(PT),具有促分裂活性,影响淋巴细胞循环,并作为细菌与呼吸道纤毛细胞结合的黏附素。百日咳鲍特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2、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3、发病机制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后,首先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上,在局部繁殖并产生PT等毒素,引起上皮细胞纤毛麻痹、细胞变性和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小支气管中黏液及坏死上皮细胞堆聚潴留,分泌物排出受阻,刺激呼吸道周围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连续痉挛性咳嗽,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痉咳时患者处于呼气状态,痉咳末,由于吸入大量空气通过痉挛的声门而发出高音调似鸡鸣样的吸气吼声。剧烈咳嗽刺激大脑皮质的咳嗽中枢可形成持久的兴奋灶,咽部检查或遇到冷风、烟雾、进食等诱因时,可引起痉挛性咳嗽发作。剧烈咳嗽还可使肺泡破裂形成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痉咳不止,使脑部缺氧、充血、水肿并发百日咳脑病。CD4+T细胞和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4、病理改变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目, 产碱杆菌科,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为专性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为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无鞭毛。百日咳鲍特菌表达多种毒力因QQ子,产生大量毒素和生物活性产物,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毒素(PT),具有促分裂活性,影响淋巴细胞循环,并作为细菌与呼吸道纤毛细胞结合的黏附素。百日咳鲍特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5、临床表现潜伏期5~21天,一般为7~14天。 
    (一)卡他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持续1~2周。
    (二)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致舌系带溃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期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 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2~3周。
    (三)恢复期。 痉咳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四)并发症。 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亦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1.肺炎:可原发于百日咳,也可继发于其他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2.肺动脉高压:可见于少数患儿,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3.百日咳脑病:主要发生于痉咳期,可表现为惊厥、抽搐、高热、昏迷等。恢复后可能会遗留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 
     
    6、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在卡他期末及痉咳期可见白细胞增多,痉咳期最明显,多为(20~50)×109/L,少数可达70×109/L以上,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婴幼儿。
     (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1.细菌培养:鼻咽部分泌物可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鼻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高,病程3周以后阳性率较低。既往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且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者病程超过3周的患者,检出率较低。 2.核酸检测:鼻咽拭子或者鼻咽洗液标本中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发病3周内阳性率高。 3.血清学检查:末次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间隔超过1年的病例,单份血清百日咳鲍特菌PT特异性IgG浓度超过诊断急性感染的标准阈值,对于咳嗽≥2~3周的百日咳病例诊断价值大。恢复期血清PT-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近期接种过疫苗)适用于回顾性诊断。
     
    7、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作出诊断。 
    (一)疑似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紫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2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二)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1.疑似病例,且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正常范围; 
    2.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周,与百日咳确诊病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与首发或者继发病例发病间隔5~21天)。 
    (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1.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 
    2.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 3.PT-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婴幼儿1年内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既往感染)。
     
    8、鉴别诊断(一)百日咳样综合征。副百日咳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肺部影像学表现可与百日咳类似。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二)慢性咳嗽。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气管支气管异物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也可引起刺激性阵发性咳嗽,但通常无典型咳嗽末吸气性鸡鸣样吼声。可根据血常规、肺部影像学、病原学进行鉴别。 
     
    9、治疗
    (一)一般治疗。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钙剂。痉咳严重者可鼻饲,避免误吸。缺氧者进行氧疗。做好气道护理,预防窒息。 
    (二)病原治疗。 1.阿奇霉素:优先选择口服给药,口服不能耐受,选择静脉给药。2月龄的儿童和成人,若存在使用大环内酯类的禁忌证、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或感染耐大环内酯类的菌株,可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用药期间注意肾损伤、结晶尿、皮疹等不良反应。国内研究报道对于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感染,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细菌清除率高,可以考虑用于治疗耐药株感染的2月龄以下小婴儿。 对疑似病例可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发病1~2周内接受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三)并发症治疗。 出现百日咳脑病时,酌情应用镇静止痉剂及脱水剂,治疗同脑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时,根据致病菌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治疗。百日咳之核心病机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为病。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
     
    1.初咳期。
    (1)轻症。 临床表现:咳嗽,流清鼻涕,间有微热,咳时涕泪交流,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推荐方剂:甘桔汤。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桔梗15g、甘草5g、荆芥穗10g、 前胡10g、黛蛤散15g(包煎)、陈皮10g、竹茹10g、枇杷叶15g(包煎)。 煎服法:口服,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年长儿和成人:每次100~200ml;少儿:每次50~100ml;婴幼儿:每次20~50ml。以下处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医嘱)。
    (2)重症。临床表现:咳声不爽,面赤口渴,发热较重,鼻塞,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黄,脉数。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生麻黄6g、苦杏仁15g、生石膏20g(先煎)、桔梗15g、白前15g、黄芩10g、甘草5g、瓜蒌20g、浙贝母15g、生大黄9g。 
     
    2.痉咳期。
    (1)轻症。 临床表现:阵发痉挛性咳嗽,日轻夜重,咳即作吐,眼睑浮肿,有时痰中带血,口鼻呛血,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推荐处方:宁嗽汤。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炙紫苑15g、麦冬10g、知母10g、 百部15g、款冬花15g、桔梗10g、甘草5g、海浮石15g、芦根20g。 
    (2)重症。 临床表现:痰中带血、口鼻呛血较重者,舌红苔黄腻,脉数。 推荐方剂:千金苇茎汤。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芦根20g、白茅根20g、苦杏仁10g、冬瓜仁15g、桃仁10g、炙紫苑15g、麦冬10g、知母10g、甘草5g。 推荐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
     
    3.恢复期。 临床表现:咳嗽逐渐减少、减轻,痰少,两颧发红,潮热,微汗,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推荐方剂: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南沙参15g、麦冬10g、生稻芽15g、陈皮10g、桔梗10g、茯苓15g、川贝粉3g(冲服)、知母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甘草5g。
     
    10、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1.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2.做好住院患者所在房间通风,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暴露后预防。 以下人群建议暴露后预防: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有明确接触史的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婴幼儿看护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在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暴露后1~2周内)接受药物预防或者紧急接种疫苗预防(我国尚无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用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药物选择、剂量、疗程与治疗相同。 
    (三)疫苗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 儿童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RSV是引起婴儿严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护儿童免于再次感染。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RSV可以在高危患儿中引起重症感染,并可累及呼吸系统以外的脏器[37]。3.1 RS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早期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查体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可见充血、水肿等现象。同时,往往伴发热[38]。3.2 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RSV感染患儿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38],多见于婴儿及<2岁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初通常存在2~4 d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呼吸做功增加)和喂养困难等[39-40]。在出生体质量<2 300 g或2~8周婴儿中,RSV毛细支气管炎是导致呼吸暂停的独立危险因素[41]。部分婴儿临床过程表现为肺炎,在前驱期的流涕、咳嗽等症状后,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42]。        

    查体可以发现呼吸做功增加的体征(鼻扇、三凹征等),严重时出现发绀,听诊呼气相明显延迟,可闻及双肺广泛哮鸣音及湿啰音。严重时伴有心动过速和脱水征。        

    RSV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有时难与RSV肺炎相鉴别。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发展中国家中将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均作为肺炎来进行管理[43]。        

    RSV毛细支气管炎按照病情分为轻、中、重3型(表1),对临床工作也有较大帮助[44]。      

    出现持续严重喘息的患儿,需要与先天性气道/肺部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气道外的压迫)、支气管异物、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相鉴别。3.3 RSV引起的其他系统疾病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RSV感染可导致其他系统病变。心血管系统受累可以出现心肌损伤、右心功能不全等。少数研究报道RSV感染后出现致死性间质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9]。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中枢呼吸暂停、癫痫、RSV脑病、RSV脑炎、RSV脑膜炎等[45-46]。另外,极少数病例可出现低体温、皮疹、血小板减少和结膜炎等[47]。3.4 RSV感染的预后 大多数RSV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但婴儿期RSV感染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婴儿的4倍[48]。早产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有唐氏综合征、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患儿,RSV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更重,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例较高。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喘息或哮喘、活动耐力下降等,且这种肺功能的受损可以持续10年以上[49]。        

    婴儿严重RSV感染后可能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这类患儿往往对传统治疗措施(包括呼吸道管理)不敏感[50]。也有报道称婴儿期的严重RSV感染与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关,但目前尚不能证实这种气道的阻塞是由于RSV感染导致还是由于患儿特异性体质引起[38]。

    4RS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4.1 一般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常规检测常提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而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4.2 影像学检查 RSV感染后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小斑片状阴影、肺气肿[51]。4.3 RSV病原学检查 确定RSV感染诊断必须有病原学结果为依据。临床样本的采集和运送对于RSV的实验室诊断至关重要。用于RSV检测的样本,最好在发病急性期采集[52]。RSV是有包膜的RNA病毒,在外界环境下极易失活,冻融后的临床样本,几乎不可能分离到病毒,用于RSV分离的样本应采取床旁接种[53]。用于病毒核酸检测的样本,为避免核酸降解,采集后应暂存在4 ℃并尽早送检,若72 h不送检,应置于-80 ℃低温保存[54-56]。        

    用于RSV检测的适宜样本类型主要包括鼻咽拭子、鼻咽部吸出物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样本。对正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最好采集气管内洗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不建议采集口咽拭子标本[57-61]。        

    可用于RSV检测的方法包括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抗体检测,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见表2。目前可应用于临床RSV感染诊断的方法主要是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意味着病毒在活跃的复制增殖状态,与临床表现相关性较好,急性期过后很快转阴性,但该方法的敏感性较核酸检测低,临床应用中需注意。4.3.1 抗原检测 4.3.1.1 快速抗原检测 商品化的第一代RSV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包括色谱免疫层析法(chromatographic immunoassay,CI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 ographic assay,GICA)等[62],一般可在30 min内获得检测结果,操作人员无需特殊培训,适用于床旁检测。但这类检测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的缺陷[63-64]。第二代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将抗体加上荧光标记,可用自动读取装置进行结果判读,减少了误判概率,提高了RSV检测的灵敏度[65]。但目前所有的RSV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均不能区分A、B亚型。4.3.1.2 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 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DF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其中DFA用时更短,因此更为常用。DFA检测方法是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临床样本中脱落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的RSV特异性抗原,与病毒分离或核酸扩增检测相比,DFA检测RS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4%~100%和 86%~100%[66-67]。商品化的多重DFA检测试剂可同时检测一组包括RSV在内的7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68]。免疫荧光法要求样本中有足够的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要求取鼻咽部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鼻咽拭子样本送检,细胞数不足或源自呼吸道其他部位的样本不适合这种检测[53]。4.3.2 核酸检测 运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RSV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69]。依据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候群研发的多重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能够同时快速地从呼吸道样本中鉴定出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更好地推进了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69]。用于RSV床旁检测的分子诊断试剂盒将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系统进行了集成,且具有极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整体用时可缩减至30 min~1 h[69-70]。        

    由于RSV基因组复制是由RNA依赖多聚酶完成,因此病毒基因组在复制中易突变[3],导致假阴性结果[71]。因此,在应用核酸类检测试剂盒时,实验室要有相应的评估机制[71]。4.3.3 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RS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71]。但病毒分离费时费力,不适合用于临床RSV感染诊断。快速培养法(shell vial assay)结合了离心-增强接种和免疫荧光检测,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最短只需要16 h即可报告结果。4.3.4 血清学检测 RSV的特异性IgG检测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或临床回顾性诊断[72]。RSV IgM抗体阳性不能单独作为临床RSV感染诊断的实验室指标。5儿童RSV感染的治疗5.1 一般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11,73],给予氧疗。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 9 g/L 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74]。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75]。5.2 药物治疗 5.2.1 抗病毒药物 5.2.1.1 干扰素 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 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76-77]。干扰素α1b 2~4 μg/(kg·次),2次/d,疗程5~7 d[78];干扰素α2b 10万~20万IU/(kg·次),2次/d,疗程 5~7 d[79]。5.2.1.2 利巴韦林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RSV感染中的有效性[80],故不推荐常规使用。5.2.2 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联合抗胆碱能类药物雾化在RSV感染后引起喘息患儿中的疗效尚不明确[81]。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44],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对于RSV感染已经引起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患儿,支气管舒张剂还可能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慎用[81]。

    推荐剂量: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6岁,2.5 mg/次,用药间隔视病情轻重而定。特布他林雾化液,体质量<20 kg,2.5 mg/次。视病情轻重每日给药3~4次。异丙托溴铵,推荐剂量:<12岁,250 μg/次,多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SB)联合雾化吸入[82]。5.2.3 糖皮质激素 不推荐常规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83-84];对有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的喘息患儿,可试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起到抑制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及缓解喘息症状的作用。推荐剂量:布地奈德0.5~1.0 mg/次,视病情轻重每日给药日1~2次。5.2.4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 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在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尚有争议,不推荐作为常规用药[85]。对RSV感染后引起严重喘憋的患儿,当其他治疗效果不佳,且住院超过3 d时,可考虑应用3%高渗盐水雾化治疗[86],要求雾化时间少于20 min,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如用药48~72 h患儿临床症状不缓解、加重或有刺激性呛咳,需立即停用,并注意吸痰,保持气道通畅。5.2.5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不推荐作为常规用药[87]。对RSV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的患儿可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预防喘息发作[88],其治疗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证实。5.2.6 抗菌药物 不作为常规用药推荐,也不建议预防性用药[89];当考虑继发细菌感染,或重症病例存在细菌感染高危因素时,可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5.3 呼吸系统外的其他系统受累的对症治疗 在此治疗基础上,当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如循环系统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甚至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状态改变甚至抽搐等表现时,应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6RSV感染防治药物新进展        

    近几年,有几种新型RSV感染防治药物初步显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2类:抗体类和融合抑制剂类[90]。6.1 抗体类 目前进入或完成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抗体类药物主要包括MEDI8897 (MedImmune LLC)[91]、ALX-0171 (Ablynx)[92]及静注免疫球蛋白RI-001(ADMA Biologics)[93]。MEDI8897是通过修饰Fc区延长半衰期的重组IgG1κ单抗,靶向RSV的F蛋白,其在一、二期临床试验结果中显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半衰期增长至85~117 d,作为预防类抗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91];目前该抗体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ALX-0171 是首个可直接雾化吸入的纳米抗体三聚体,用于RSV的治疗,其与帕利珠单抗作用位点相同,在阻断RSV复制方面要优于帕利珠单抗,具有很好的物理稳定性,能耐受药物雾化时的极端条件[92]。免疫球蛋白RI-001 已完成4项一期临床试验及2项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抗病毒及抗感染效果[93]。6.2 融合抑制剂 主要作用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及入侵阶段,通过影响RSV融合蛋白F的变构,从而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用于RSV的治疗。目前,完成或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的主要有Ziresovir(AK-0529、RO-0529、Ark Biosciences)[94]、GS-5806(Gilead Sciences)[95]及JNJ-53718678(Johnson&Johnson)[96]等。AK0529是一种RSV融合蛋白抑制剂,在非临床药理学研究中,AK0529对于RSV A和B亚型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强效抗病毒活性,且细胞毒性较小。在体内试验中,利用BALB/c小鼠RSV感染模型,口服给予AK0529显示出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疗效[94]。7RSV感染的预防        

    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97-98]。RSV可在手和污物上存活数小时[99]。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HRSV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8 d,通常为4~6 d。7.1 一般预防 7.1.1 家庭预防 加强对RSV感染及防治方面的宣教;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11];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在RSV流行季节,限制高风险婴儿去儿童保育机构[11];在任何场所均应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尤其是高风险婴儿在暴露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年长儿童时[100-101];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

    7.1.2 医院预防 与患儿直接接触的人员均应在接触患儿前后消毒双手,如无法使用乙醇类消毒剂,应用肥皂和水勤洗手,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护目镜和隔离衣)[102-105];推荐将患儿隔离于单人病房或与其他RSV感染患儿一起隔离于同一病房(集中隔离治疗患儿),并限制将患儿转出病房[104,106],在疾病暴发期间,应尽量避免照顾RSV感染患儿的医护人员也照顾非感染患儿;医务人员应持续接受相关教育,包括RSV感染的症状、流行病学、诊断和传播[104,106]。

    7.2 特异性预防 

    7.2.1药物预防 帕利珠单抗是针对RSV的特异性抗体,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患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疾病及慢性肺疾病的早产儿(胎龄<32周,在新生儿期使用过体积分数超过210 mL/L氧气),在RSV感染高发季节开始,在1岁内可给予帕利珠单抗预防,15 mg/(kg·次),1次/月,肌内注射,在当地RSV流行前1个月开始,最多连用5个月[107-108];但不推荐胎龄<29周的早产儿使用帕利珠单抗,除非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疾病;也不推荐预防医院获得性RSV感染[109-110]。

    7.2.2疫苗 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多种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颗粒疫苗及新型RSV候选疫苗佐剂目前也正处于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发阶段。

  • 为加强和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研制进展,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暴露等级判定和处置原则
     
    第一条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 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I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暴露。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为Ⅲ级暴露。
     
    第三条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判定暴露等级后,及时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在获得知情同意后(知情同意书模板见附件,各省份也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制定),医务人员对伤口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 判定为I级暴露者,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第五条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
     
    第六条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二章 伤口处置
     
    第七条 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置。冲洗或者清创时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
     
    第八条 综合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等因素对伤口进行区别处理。
    伤口轻微时,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应尽量一期闭合伤口。闭合伤口前应完成清创及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注射。根据需要进行伤口引流。
     
    第九条 根据伤口污染或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破伤风的预防处置应遵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有关规定。如需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应分别注射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如在同侧三角肌注射,需间隔至少2.5厘米。
     
    第十条 对特殊部位的伤口进行处置时,建议有条件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在相关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
    眼部:处置眼内伤口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口腔:冲洗口腔伤口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造成窒息。
    外生殖器或肛门部黏膜:伤口处置、冲洗方法同普通伤口,注意冲洗方向应向外,避免污染深部黏膜。
     
    第三章 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第十一条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推荐的免疫程序仅限于已批准使用相应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如国家批准新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免疫程序,按最新要求执行。
    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第十二条 冻干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第十三条 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分体重和年龄,每剂次均接种1个剂量。
     
    第十四条 对于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2岁及以上受种者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避免臀部注射。
     
    第十五条 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已暴露数月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十六条 正在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要求推迟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
     
    第十七条 应按时完成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当某一剂次出现延迟,其后续剂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作相应顺延,无需重启疫苗免疫程序。
     
    第十八条 应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可用不同品牌的狂犬病疫苗替换,并按替换疫苗的免疫程序继续完成剩余剂次。狂犬病疫苗不得交由受种者保存或携带至其他门诊接种。
     
    第十九条 狂犬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禁忌症。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极个别人员不良反应可能较重,应及时就诊。发现受种者对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时,重新评估暴露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可更换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按替换疫苗的免疫程序继续完成剩余剂次。
     
    第二十条 按照受种者体重计算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剂量,一次性全部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千克体重20个国际单位(20IU/kg)计算;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千克体重40个国际单位(40IU/kg)计算;单克隆抗体按照批准的剂量使用。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注射。
     
    第二十一条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过敏试验。
     
    第二十二条 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暴露部位如解剖学结构允许,应按照计算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尽量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所有伤口无论大小均应进行浸润注射。
    手指、脚趾、鼻尖、耳廓及男性外生殖器等特殊暴露部位,则按照局部可接受的最大剂量进行浸润注射,以避免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对于黏膜暴露者,如解剖学结构允许,应尽可能将被动免疫制剂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将少量被动免疫制剂滴注或涂抹在黏膜表面。
    如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将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内。
     
    第二十三条 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得将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第二十四条 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般无需进行抗体检测。如需检测抗体水平,应采取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小鼠脑内中和试验等国家认证认可的检测方法。
     
    第二十五条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有关要求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第四章 暴露前预防和再次暴露后处置
     
    第二十六条 暴露前预防。
    人员范围: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工作人员、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猎人等。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
    疫苗接种: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推迟免疫:对妊娠妇女及患急性发热性疾病、处于急性过敏期、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
     
    第二十七条 再次暴露后处置。
    伤口处置: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置。
    疫苗接种: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暴露或者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 1.  什么是HIV暴露后阻断?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英文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简称PEP)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通常包括吸毒、异性多性伴及男性同性性行为等。
     
    暴露后预防又称暴露后阻断,有人形象称之为“吃后悔药”,意思是事前未加防范,事后补救。事后临时补救是暴露后预防的特点,而事前充分计划是暴露前预防的特点。
     
    2.   暴露后阻断的效果如何?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阻断的成功率在80%以上。成功率和首次服药及时性及服药依从性有关,暴露后越早服药,阻断成功率越高,暴露后2小时内服药最佳,最长不应超过72小时。服药开始后,每天规律服药比经常漏服阻断效果好。
     
    3.   哪些人需要暴露后阻断?
    未感染HIV,在过去72小时之内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未采取保护措施的阴道或肛门性交,或性交时安全套或安全套破损或脱落,或与上述人员共用针具吸毒,以及被上述人员性侵犯者等,均可考虑采用暴露后阻断措施预防HIV感染。
     
    4.   暴露后阻断药怎么用?
    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连续服用28天。
     
    5.   暴露后阻断药有哪些?价格如何?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指南推荐的可用于暴露后阻断的药物均可使用,用药方案为3种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处方包括:(替诺福韦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二选一)+(恩曲他滨FTC或拉米夫定3TC,二选一)+(DTG多替拉韦或RAL拉替拉韦钾片,二选一),连续服药28天。具体选择可以根据使用者个人具体情况(如:接受美沙酮治疗、抗结核治疗、妊娠等),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副作用小的、适宜的用药方案。
     
    暴露后阻断的费用主要是药费,药品价格因使用的阻断药种类不同而不同,价格范围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除了药费以外,还涉及到HIV抗体检测、肝肾生化检查,以及后续随访检测等检查和化验等费用。

  • 肯定会有人问,为何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如此盛行呢?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研究者们一直都在对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这个病大约每隔4年就发生一次流行暴发。因为4年左右一次的周期性特征明显,所以它也被人称为“奥林匹克病”。

    根据北京儿童医院之前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上一次的大流行是在2019-2020年期间,到今年2023年刚好差不多是4年时间,加上疫情期间严格防疫措施导致的人群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的降低,促成了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大规模的出现。

  •  

    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鱼,在享受鲜美的鱼味的同时又面临着一个风险,那就是鱼刺卡喉,这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办呢?

  • 点击查看
    å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容易在幼小学校内或人群稠密的地方发生聚集性流行。水痘的潜伏期在14天左右,起病急骤,最开始会出现发热、头痛、四肢倦怠、食欲不振等现象,紧接着会出现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先在躯干出现,逐渐延及到头部、面部和四肢,同时伴有瘙痒。

    皮疹一般分批次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大约为2-3周,结痂后通常不会留下瘢痕。水痘的主要传染源为水痘患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或者触碰水痘患者的衣物都可引起发病,且自出现皮疹前1-2天至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虽然可获得终身免疫,但是如果当身体免疫屏障受到冲击时,其潜伏于神经节内的病毒会重新被激活而出现带状疱疹,且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期更为严重。

    水痘是一种温和性的自限性疾病,无特效治疗,重点应放在早期隔离上,与水痘接触的人群应该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同时,对于水痘患者来说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发生严重瘙痒继而出现感染。高热发烧患者可以及时服用退烧药,如果抓挠导致皮疹破溃可外用抗生素软膏,继发全身感染严重时可用抗生素,但是对于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忌用,以防加重水痘病情。

    如何预防水痘?首先,要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其次,在水痘高发期,要避免去人群密集拥挤的地方,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回到家后要及时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营养,积极锻炼,合理休息,提高个人免疫力。

  • 1.   什么是HIV暴露前预防?
    HIV暴露前预防(英文Pre-exposure Prophylaxis,简称PrEP)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行为之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
    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通常包括吸毒、异性多性伴及男性同性性行为等。
     
    2.   暴露前预防用药的效果如何?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前预防用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可达90%以上。预防效果好有一个必要前提,即严格按方案服药,不漏服药物。服药依从性越高,预防效果越好。反之,服药不规律,经常漏服,预防效果则会较差。研究发现,服用了预防药物后仍然发生了HIV阳转的人,主要是未能坚持服用药物所致。
     
    3.   暴露前预防药物怎么用?
    暴露前预防目前最常用的用药方案是“每日服药方案”,即每天服用一次药物,如果药物是复合制剂,则每日服用一片。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服药(包括吃饭或饮酒),最好每天服用的时间固定。如果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如果忘记今天是否已经服药,再吃一次也没有问题。
     
    对于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如果性行为频次不高(每周不超过一次),除了“每日服药方案”,还可以采用“按需服药方案”,即所谓“2-1-1方案”,以复合制剂为例,发生易感染HIV行为前2-24小时服用2片,首次服药后24小时和48小时各服用1片。
     
    4.  暴露前预防药物有哪些?价格如何?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指南推荐的用于暴露前预防的药物都可使用。目前的研究证实,双药使用的效果要好于单药,故可以优先考虑双药复合制剂,如替诺福韦(TDF)和恩曲他滨(FTC),或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但单一药物,如替诺福韦(TDF)单药也能有效预防注射吸毒者和异性多性伴者HIV感染。
    暴露前预防药物的费用因产地、进货渠道不同,市场价格也不同,价格从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具体价格可询问当地艾滋病定点治疗机构或药店。除了药物费用外,暴露前预防的费用还涉及到HIV抗体检测、肌酐等生化检查、性病筛查,以及随访检测等检查和化验费用。
     
    5.  采用了暴露前预防用药是否仍要使用安全套?需要。首先,因为暴露前预防服药在人体中建立保护屏障需要时间,在开始预防性服药的前7天,需要采取如使用安全套等额外的HIV预防措施。另外,尽管暴露前预防用药的效果无需靠使用安全套来保证,但暴露前预防服药不能预防性病、意外怀孕等,因此安全套的使用依然有必要。
     
    6.   暴露前预防药物的副作用如何?
    总的来说,暴露前预防药物的副作用很少见,即使发生也很轻微。研究发现,约90%的使用者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另外10%的使用者在开始服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短期轻微的胃肠道症状(腹泻,恶心,食欲降低,腹部绞痛或胃肠气胀)和头晕头痛。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服药几周后消失,不需要停止服药。此外,极个别暴露前预防服药者可能会出现肾脏功能受损,需及时就医并暂停服药。

  • 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1、抑制异常的角化的药物:外擦的异维a酸,阿达帕林像壬二酸。都是一些抑制角化的药物。2、针对菌的过度的繁殖的药物:罗红霉素,米诺环素,都是一些抗菌抗炎的药物。3、对内分泌进行调理的药物:口服的异维a酸。对很多痘痘都进行了多因素的治疗,又可以抑制油脂的分泌,又可以抗炎又可以抗菌。痤疮的治疗,就分这几个大的方面。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