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泊西汀的适用人群
血糖监测就像是糖尿病患者的“晴雨表”,时刻反映着他们的身体状况。自我血糖监测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针对一型和二型糖尿病患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作为家属,在帮助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过程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
家属可以提醒患者注意血糖监测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提醒患者确保血糖仪和试纸都是完整的,并且试纸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哦!每次测量前,都要检查一下试纸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受潮或者破损。血糖仪的电量也要充足,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检测血糖之前也要提醒患者洗手。
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记录血糖自我监测结果。 帮助患者建立一个系统的记录方式,比如专门用一个小本子或者手机上的备忘录,记录下每次测量的时间、血糖水平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比如用餐情况、药物使用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还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家属应当提醒患者选择正确的测试时间和测试频率 。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血糖监测的时间和次数得看个人病情和方便性来定,最好还是咨询医生 。
那么,家属应当帮助患者控制的血糖目标是多少呢?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 之间,非空腹血糖(如餐后血糖)控制在 10.0mmol/L 以下,被认为是较为合理的“黄金比例” 。 以下提供常用的血糖监测时间点和自我监测血糖控制目标供家属参考,具体还是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
监测时间点 |
监测时间点解释 |
血糖控制目标(mmol/L) |
适合人群 |
空腹血糖 |
即「早餐前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 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哦~ |
<5.5 |
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
餐后2小时 |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 |
<7.8 |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
餐前 |
指餐前所测的血糖,包括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 |
4.4-7.2 |
空腹血糖已得到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
睡前 |
一般指晚上22:00左右所测的血糖。 |
5.5-7.8 |
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怀疑有夜间低血糖 |
随机 |
指一天当中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 |
<11.1mmol/L |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后宜监测血糖 |
如果发现血糖过低或者过高:对于低血糖,可以立即给患者口服一些含糖的食物,比如水果糖块或者含糖饮料;如果血糖过高,就要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或者药物了。如果情况严重或者持续不改善,还应及时就医。
得了糖尿病,记住早餐“三吃,三不吃”,血糖一天比一天好
介绍下糖尿病早餐食物的3能吃与3不能吃,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血糖会一天比一天正常。
糖尿病早餐3能吃:
燕麦糖尿病早餐适合吃燕麦,燕麦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并且热量低,饱腹感好,对糖尿病人非常适合,选择燕麦时尽量用燕麦米,因为燕麦米基本没有经过深加工,营养物质也得到了好的保存。
纯牛奶
早餐一杯牛奶对糖尿病人不但能提供全天的能量,而且不升血糖,早餐喝牛奶相比其他稀饭或者说饮品更好。
蔬菜
糖尿病早餐一定要吃一些蔬菜,这对于全天的血糖有很大的帮助,这点不要忽视,不要觉得无所谓。
糖尿病早餐三不吃:
油条 油糕早餐吃油条油糕是大部分人尤其送上班族喜欢的,简单方便好吃,但对于糖尿病人不能吃,早餐可影响全天血糖,不能因为一根油条影响了血糖。
白粥、米粥
日常家庭早餐一般会有稀粥,但糖尿病人不能吃,白粥、米粥都对血糖的上升起到较快的作用,要禁止,如果早上想喝点稀的,可以选择豆浆。
咸菜
早餐一碟小咸菜,喝点粥在很多家庭也很普遍,建议有糖尿病的家庭就不要备咸菜了,咸菜含盐量高,不健康,对心脑影响较大。
本文用于科普宣传、传播健康管理思路。不作为疾病诊断和用药指导,不要照搬照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近就诊!
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糖尿病患者若能学会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清楚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对病情的控制大有裨益。
第一步:确定每日总热量
1. 计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 判断体型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指标。BMI=现有体重(kg)÷[身高(m 2 )]。
根据“BMI评定标准表”可以了解自身的体重状况,确定是否超重或肥胖。
3. 确定日常活动强度
日常活动强度可分为以下四类:
卧床休息:长期卧床的状态。
轻体力劳动:如教师、售票员、办公室职员等,以站立或少量走动为主的工作。
中等体力劳动:如学生的日常活动。
重体力劳动:如体育运动、非机械化的装卸、伐木、采矿等。
4. 查找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
参考成人糖尿病热量供给标准表,可以找到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的热量。
5. 计算每日总热量
每天所需总热量=标准体重(千克)×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的热量(千卡)
举例说明:张先生,男性,56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5千克,职业为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单纯饮食治疗,无明显并发症。
计算标准体重:170-105=65千克
实际体重:85千克 ,BMI=85÷(1.7)²=29.4,属于肥胖。会计为轻体力劳动。
计算每日总热量:参考热量供给标准表,65千克×20~25千卡/千克=1300~1625千卡。
第二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1. 确定热量分配比例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每日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热量,以定时、定量的方式进食:
每日可安排3~6餐,少食多餐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单纯饮食控制的患者,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1/5、2/5、2/5的比例,或1/3、1/3、1/3的比例进行热量分配。
2. 确定主食量
确定每日总热量后,应先计算主食量。主食如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含碳水化合物约80%,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主食并非吃得越少越好,因为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血糖稳定,每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不应低于50%。
3. 确定副食量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每日副食摄入量可参考如下:
肉类50~100克,鱼类50~100克,蛋类1个,牛奶250毫升,豆制品50~100克,蔬菜300~500克。
第三步:学会食品交换份,成为自己的营养师
食品交换份法是一种根据食物的热量和营养成分等效替换食物的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灵活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食品交换份示例:
每1份主食(相当于约50千卡)可为1两米饭、2片面包、1/2个馒头。
每1份蔬菜为1碗生菜或1/2碗熟蔬菜。
每1份蛋白质类食物可为1个鸡蛋、50克豆腐、25克瘦肉。
学会利用食品交换份,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饮食计划。每顿饭中主食、副食、蔬菜等都可以灵活搭配,使营养摄入均衡又符合个人口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及促胰岛素分泌剂等。那这些药物在服用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服用建议:
1. 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监测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
2. 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
3. 日用剂量不宜过大,如优降糖不应超过15毫克,达美康不应超过240毫克,美吡哒不应超过30毫克。
4. 若血糖得到控制,应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低血糖。
5. 运动量过大时,尤其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
6.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二、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原异生,并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常用的有二甲双胍。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二甲双胍是肥胖且胰岛素水平高患者的首选,不增加体重,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的作用。
2. 可降低血脂,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3. 单独使用时通常不会引起低血糖。
4. 与其他降糖药如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5. 日常用药剂量应在0.5克至2.5克之间。
服用建议:
1.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尤其在进餐时服用可减少消化道不适。
2. 肝肾功能不全、心衰、严重贫血等患者禁用。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肠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及老年患者。
2. 单独使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
3. 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使用。
服用建议:
1. 主要副作用包括腹胀、腹痛和腹泻。
2. 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若发生低血糖,需服用葡萄糖进行缓解,其他糖类或食物无效。
四、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是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能够增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改善血脂代谢,降低甘油三酯和LDL水平,增加HDL。
2. 有抗氧化作用,保护肾脏,并能降低舒张压。
3. 单独使用时不易引起低血糖。
4. 联合磺脲类药物使用时,可增强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
服用建议:
1. 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2. 肝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五、促胰岛素分泌剂
此类药物也称为餐时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它们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起效快、代谢快,不易引起低血糖。
2. 可在餐前服用,不进餐时无需用药。
3. 适合老年人和轻度肾病患者使用。
服用建议:
1. 可能引起轻度胃肠不适。
2.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强化治疗,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那糖尿病患者如何强化治疗呢?
什么是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是指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糖尿病相关病因的针对性治疗。
一、消除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疾病常被比作同一“藤”上的“苦瓜”,其共同的根源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持续高负荷运作,逐渐导致其功能衰退,并引发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衡,最终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二、严格控制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这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肝胆疾病及胰腺疾病的风险,并与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复杂且难以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结合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控制血脂。
四、降低血液黏稠度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黏滞血症,这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如黑木耳、鱼类、大豆制品、大蒜、生姜等低糖食物,同时坚持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
通过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有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一切都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为肥胖和糖尿病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二者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前期病变。如果不及时控制体重和积极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降糖药物主要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类。通常,对于发病早期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而无需立即使用胰岛素。那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该如何选药呢?
1. 双胍类: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其特点是:能够有效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并帮助控制血压,从而具有多重作用,如降糖、降脂、减重和降压。它尤其适合肥胖并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2.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可以联合使用罗格列酮,以提高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降糖效果。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特别适用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若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后,餐后血糖仍较高,可考虑联合使用阿卡波糖。需要注意的是,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可能会加重胃肠不适反应,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以减少不良反应。
4.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是常用的降糖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糖,效果可靠。尽管磺脲类药物通常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但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如果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或者与其他药物联合后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也可考虑联合使用磺脲类药物。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选用药物,并根据血糖变化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用药,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早期时,患者可能在足部皮肤上出现溃疡。细菌一旦侵入溃疡部位,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逐渐发展成坏疽。坏疽形成后,细菌可能通过血液扩散至全身,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足部保健呢?
一、定期进行足部自我检查
1. 糖尿病患者应在每晚临睡前仔细检查足部,注意是否有红肿、伤口或分泌物。视力不佳的患者可以请家人协助检查。
2. 每晚临睡前应对足部进行触诊,关注足部是否有温度降低的区域,并检查是否有压痛点,避免足部骨突出部位出现溃疡。
二、做好足部皮肤护理
1. 每晚睡前用温水浸泡双足约1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洗足后应将双足擦干,并涂上如甘油等不含酒精成分的护肤油。
2. 定期修剪趾甲,修剪时应保持趾甲平直,不要剪得太深,以防趾甲嵌入甲槽引起感染。
3. 足部若出现厚茧或鸡眼,应及时就医处理,切勿自行处理。
三、选择合适的鞋袜
1. 糖尿病患者应穿白色、棉质的袜子,这样既能保护足部皮肤,又能更容易发现足部是否有出血或渗出物。
2. 每次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鞋子不宜长期穿同一双。
3.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不应赤脚行走,也应避免长期站立、步行或跑步。
4. 避免穿日式拖鞋和高跟鞋。日式拖鞋容易在趾间引发溃疡,而高跟鞋则容易在前足底部形成溃疡。
5. 选择适合的鞋具:
最好在傍晚时段购买鞋子,因为此时脚部体积较大。若左右脚大小不一致,应以较大一只脚为准。
选择鞋子时,应确保足部最长趾的前端与鞋内前缘有适当空隙,建议以手拇指指甲的宽度为标准。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和肾间质。只要糖尿病肾病患者积极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合理用药,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那当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后,该如何选择药物治疗呢?
1. 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物具有降压、降脂、降糖、减少尿蛋白、降低肾小球内压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可降低肾小球内的高压和高灌注,从而减少尿蛋白,并且不会引起干咳。ACEI和ARB对降低尿蛋白效果显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无高血压但有尿蛋白时,可选用卡托普利;而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都可以使用这两类药物。
氨氯地平:作为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不仅能降血压,还能降低尿蛋白,适用于尿素氮升高且无法使用卡托普利的患者。
2. 微循环改善剂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通过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尿蛋白。推荐用法:每次120单位,每日3次,用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
弹性酶:调节动脉和结缔组织中弹性蛋白的代谢,减少尿蛋白漏出。推荐用法:每次600单位,每日3次,持续3个月,尿蛋白可显著下降。
阿魏酸钠:作为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该药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平滑肌痉挛和增生,保护肾小球基底膜,降低尿蛋白。
3. 降脂药
降脂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尿蛋白。非诺贝特(200毫克,每日1次)在临床中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肾病,连续用药6个月后,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蛋白水平下降。对于血肌酐和血脂升高的患者,他汀类降脂药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也有助于降低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
4. 降糖药
研究表明,拜唐平可通过阻断糖化终产物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害,从而降低尿蛋白。
临床实践中,有人使用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5. 抗凝药
常用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均可减少尿蛋白。此外,前列腺素E1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6. 中药治疗
中药如血栓通、川芎嗪等对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疗效。有研究显示,雷公藤每日30~60mg治疗1个月后,尿蛋白显著下降。此外,将黄芪和丹参注射液各2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连续20天后,尿微量白蛋白可从198mg/L降低至37mg/L。大黄蛰虫丸也具有降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较好。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下需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合理选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微血管病和自主神经心脏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那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应如何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呢?
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脲药受体结合,关闭钾通道,打开钙通道,促进钙离子进入B细胞,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起到降糖作用。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的过程,从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对心、脑、肝、肾等组织器官无不良影响。其降糖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餐后高血糖。
3.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还有减轻体重和改善血脂的作用。二甲双胍对心肌无直接损害,因此适用于部分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然而,由于可能引发恶心、腹胀、疲乏等副作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4.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是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患者的常用药物,通常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虽然这些药物对心脏无直接损害,但它们可能增加机体的血容量,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对于合并心绞痛、肺心病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应根据个体病情的特点,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对心脏的潜在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不会加重心脏病情的目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