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是拥有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双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的精神病学专业创建于1942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神经精神科。1951年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精神病院,1954年成立精神病学教研室。1954年建立脑电生理学研究室。1962年建立生物化学研究室。1966年迁址到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为该院精神科。1980年3月成立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82年2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我院为国内第一家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1987年2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正式创刊出版发行,杂志编辑部挂靠在我院。1989年至1999年成立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共招收六届本科生。1992年10月6日迁入现址,增加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名称。1993年卫生部批准我院建立部属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998年卫生部批准我院成立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1年12月被卫生部确认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我院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重点学科。2002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立,挂靠在我院。2002年7月成立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挂靠在我院。2004年12月增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名称。2006年成立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2007年成立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公共卫生事业部,作为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执行中央支持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4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挂靠我院。2014年6月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落户我院。2014年10月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4年10月北京大学-Lieber转化神经精神医学联合研究所落地我院。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完成竣工验收。历任行政领导:1942年至1953年,许英魁教授任主任1953年至1972年,伍正谊教授任主任1973年至1980年,沈渔邨教授任主任1980年至1997年,沈渔邨教授任所长1997年至2001年,崔玉华教授任所长、院长2001年3月,于欣副主任医师任副所长、副院长,主持工作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欣主任医师任所长、院长2013年7月至今,陆林教授任所长、院长历任党委领导1981年1月至1984年8月,沈渔邨教授任党委书记1984年8月至1986年3月,李从培教授任党委书记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陈二乔同志任党委书记(任期内病故)1987年12月至1994年6月,张津萼研究员任党委书记1995年4月至1998年4月,王玉凤教授任党委书记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周东丰教授任党委书记2003年4月至2012年10月,黄悦勤教授任党委书记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王向群主任医师任党委书记2020年12月至今,陈斌斌研究员任党委书记医疗服务我院始终秉承“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求实创新为动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服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综合实力卓越、亚专科齐备、诊疗病种鲜明的医院特色。设有综合病房两个,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急症、重症、难治的精神障碍患者;设有特需医疗病房一个,面向高端人群和国外使领馆的外交人士;设有老年、儿童、临床心理病房、睡眠医学科病房等亚专科病房以及酒药依赖和进食障碍等特色病种病房,为相关人群提供专科的精神卫生服务。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神经内科门诊、多专家会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问题患者的就诊需求;还设有进食障碍、成瘾行为、睡眠障碍、记忆障碍、行为分析治疗、精神疾病康复咨询、心理治疗、老年儿童等相关专业门诊,以满足就诊者对专科或特殊方向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我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自1997年以来,共完成了百余种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健康教育和自助团体在精神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动患者和家属参与到精神疾病康复的全过程是我院的医疗特色之一。多年来我院定期举办戒酒互助会(AA)、痴呆患者家属联谊会、精神分裂症家属联谊会、老年期痴呆家属联谊会、抑郁症患者自助团体、进食康复联谊会、强迫症患者生活发现会等活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也挂靠我院,定期组织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和家属联谊活动。以上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社区再适应奠定基础。当脐带脱出于胎先露的下方,经宫颈进入阴道内,甚至经阴道显露于外阴部,称为脐带脱垂。脐带脱垂可导致脐带受压,胎儿血供障碍,发生胎儿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脐带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胎膜未破,称为脐带先露,此时一旦发生胎膜破裂则很容易发展为脐带脱垂,也称为隐性脐带脱垂。,凡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平面不能严密衔接,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者,均可发生脐带脱垂。主要原因有: 1.异常胎先露 是发生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多见于横位(肩先露)和足先露。臀先露中大多发生于足先露,而单臀先露常能与盆腔密切衔接,发生脐带脱垂者较少。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2.胎头浮动 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度发育,胎头与骨盆入口不相适应(头盆不称),或经产妇腹壁松弛常在临产开始后胎头仍高浮,胎膜破裂时羊水流出的冲力可使脐带脱出。 3.早产或双胎妊娠 双胎妊娠易发生于第2个胎儿娩出前,可能均与胎儿过小、胎先露不能与骨盆入口严密衔接或胎位异常发生率高有关。 4.胎盘低置(或兼有脐带边缘性附着) 胎盘位置低可导致胎先露不能衔接或胎位异常,尤其是脐带附着于胎盘下缘时,脐带脱垂的风险增加。 5.脐带过长 如先露部与骨盆相称时,脐带长短并非脐带脱垂之主要原因,但当胎头不能衔接时脐带过长即容易发生脱垂。脐带长度超过75cm者,发生脱垂的可能性较脐带长度正常(50~55cm)者多10倍。 6.其他 如早期破膜、羊水过多,后者在胎膜破裂时,因宫腔内压力过高,羊水流出太急,脐带可被羊水冲出而形成脐带脱垂。,脐带,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围生儿能否存活的关键。 1.胎膜未破发现隐性脐带脱垂时 产妇应卧床休息,取臀高头低位,密切观察胎心率。由于重力作用,先露退出盆腔,减轻脐带受压,且改变体位后,脐带有退回的可能。如为头先露,宫缩良好,先露入盆而胎心率正常,宫口进行性扩张,可经阴道分娩。否则以剖宫产较为安全。 2.破膜后发现脐带脱垂时 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为避免或减轻脐带受压,产妇采用臀高头低位,抑制宫缩,助产者用手经阴道将胎先露部上推减轻脐带受压。据宫口扩张程度及胎儿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宫口开全、胎心存在、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头盆相称者,立即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臀位则行臀牵引;肩先露可行内倒转及臀牵引术协助分娩。若不能很快分娩,胎心异常,为了抢救新生儿,应立即剖宫产。 (2)宫口尚未开大,估计短期内胎儿不能娩出者,应迅速行剖宫产。在准备手术时,需抬高产妇的臀部,以防脐带进一步脱出。阴道检查者的手可在阴道内将胎儿先露部上推,并分开手指置于先露与盆壁之间,使脐带由指缝通过而避免受压,根据触摸脐带搏动监测胎儿情况以指导抢救,直至胎儿娩出为止。 (3)若胎心已消失,则可经阴道自然分娩。 (4)在以上处理的基础上,均应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工作。,无,无,根据病情及阴道检查,可明确诊断脐带脱垂。脐带隐形脱垂者,可根据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