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山车时感到晕并想吐的原因可能是过山车的速度较快,旋转方向多变,对前庭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刺激。可通过平躺休息、热敷或冰敷、按压穴位、口服药物等方式缓解。
1.平躺休息:坐过山车后感到晕想吐时,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会很有帮助。同时,喝些温水也有利于舒缓肠胃不适。
2.热敷或冰敷:选择热敷或者冰敷的方式也能缓解晕想吐的症状。将热水袋或冰袋敷在前额或其他疼痛部位即可。
3.按压穴位:通过按压合谷、内关以及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快速缓解坐过山车头晕、想吐的症状。按压时需稍微用力,持续10秒后休息2秒,再反复进行,有酸胀感后便可停止。
4.口服药物:如果坐过山车后头晕、想吐的症状严重,可以考虑口服一些药物来快速缓解。比如茶苯海明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若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多做运动以增强前庭功能,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前庭系统是负责感知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当其受到过度刺激时,会使人产生晕眩和想吐的感觉。以上方法能有所缓解,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为什么会晕针、晕血?
晕针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打针时怕不怕疼,身体条件是否能承受相关治疗,心理素质好不好,当时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等。
晕血呢,就和怕见蛇、见蜘蛛,以及怕见陌生人、异性等差不多,属于心理问题,它和晕车晕船不同,后者属于内耳平衡器官的生理问题。
晕针、晕血的发生都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于活跃而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没有意识直接晕倒。
晕针、晕血了,有什么表现?
一般晕针、晕血发生前,身体都会有所暗示,比如:头晕眼花、心慌恶心、四肢无力、出虚汗等,如果有这些感觉,就要意识到自己可能要晕了……
真正发生的时候,基本会瞬间昏倒,短时间内出现不省人事、脸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抽搐;但情况较轻的人只会感觉心慌、出虚汗等。
一般情况下,晕针或晕血会持续 3~5 分钟,随后人就开始慢慢恢复意识,胳膊腿儿开始变暖,脸色也变得红润,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只是仍会感觉全身没劲儿。
晕针、晕血可以预防吗?
可以!为了避免晕针或晕血这谜之尴尬的发生,我们可以提早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 如果条件允许,不要在自己饥饿、疲累、紧张的时候进行相关治疗;
2.接受治疗前,主动告诉医护人员,自己是否有晕针、晕血的历史,是否有直立型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
3.在治疗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多和护士或陪同的人聊天,尽量放松,有先兆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
4.打针或抽血之前,可以选择半躺或直接躺下,这样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也可以在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及时躺下;
5.打完针或抽完血以后不要立马起身,以免晕倒摔伤,静坐或躺着休息一会儿,可以喝点温开水或糖水;
6.随身带温水或糖水,有先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就喝几口。
发生晕针、晕血,应该怎么办?
一般发生晕针或晕血都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所以意外发生时,基本会有医护人员帮忙处理,不必太担心。
1. 立即停止治疗;
2. 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躺下并抬高腿,且要高于心脏水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吸氧;
3. 适当保暖;
4. 必要时需要给予药物抢救治疗。
如果是在非医院的环境下发生晕血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缓减,喝点儿温水,如果 3~5 分钟内情况未见任何好转,建议去医院处理。
蹲久了突然站起来出现头晕眼花,可能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或体位性低血压有关,当体位突然改变时,下半身的血液流动缓慢,无法及时流向脑部,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眼花的表现。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注意避免剧烈体位改变,久坐久躺时不可突然起身,以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下肢肌肉的训练,以快走、慢跑为宜。
在生活中保证食物的足量摄入,避免节食减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夜间睡眠质量,如症状未见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排除贫血,低血压,低血糖,颈部血管斑块,心力衰竭等病理性因素。
晕轮效应也叫做“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认知障碍。它主要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以点代面;第二,它把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第三,它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为光环效应。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人们知觉特征中的整体性有关。
为什么会晕针、晕血?
晕针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打针时怕不怕疼,身体条件是否能承受相关治疗,心理素质好不好,当时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等。
晕血呢,就和怕见蛇、见蜘蛛,以及怕见陌生人、异性等差不多,属于心理问题,它和晕车晕船不同,后者属于内耳平衡器官的生理问题。
晕针、晕血的发生都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于活跃而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没有意识直接晕倒。
晕针、晕血了,有什么表现?
一般晕针、晕血发生前,身体都会有所暗示,比如:头晕眼花、心慌恶心、四肢无力、出虚汗等,如果有这些感觉,就要意识到自己可能要晕了……
真正发生的时候,基本会瞬间昏倒,短时间内出现不省人事、脸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抽搐;但情况较轻的人只会感觉心慌、出虚汗等。
一般情况下,晕针或晕血会持续 3~5 分钟,随后人就开始慢慢恢复意识,胳膊腿儿开始变暖,脸色也变得红润,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只是仍会感觉全身没劲儿。
晕针、晕血可以预防吗?
可以!为了避免晕针或晕血这谜之尴尬的发生,我们可以提早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 如果条件允许,不要在自己饥饿、疲累、紧张的时候进行相关治疗;
- 接受治疗前,主动告诉医护人员,自己是否有晕针、晕血的历史,是否有直立型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
- 在治疗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多和护士或陪同的人聊天,尽量放松,有先兆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来调节;
- 打针或抽血之前,可以选择半躺或直接躺下,这样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也可以在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及时躺下;
- 打完针或抽完血以后不要立马起身,以免晕倒摔伤,静坐或躺着休息一会儿,可以喝点温开水或糖水;
- 随身带温水或糖水,有先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就喝几口。
发生晕针、晕血,应该怎么办?
一般发生晕针或晕血都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所以意外发生时,基本会有医护人员帮忙处理,不必太担心。
- 立即停止治疗;
- 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躺下并抬高腿,且要高于心脏水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吸氧;
- 适当保暖;
- 必要时需要给予药物抢救治疗。
如果是在非医院的环境下发生晕血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缓减,喝点儿温水,如果 3~5 分钟内情况未见任何好转,建议去医院处理。
近日,在海南陵水共发现5例登革热病例,当地回应,由蚊虫叮咬引起,不会人传人
已出现“人传人”!近日,“我可以吃几个瑞士卷?”成为女生们问她们老公最多的一个问题。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宝妈买了8个#瑞士卷# ,女儿2个,儿子2个,老公2个,最后剩2个宝妈想吃,结果老公一顿教育,要宝妈懂事点,把瑞士卷留给孩子吃!宝妈感叹她不配吃瑞士卷,太卑微了!这一事件引发女网友们的讨论,于是,她们纷纷拷问自己的老公:咱们家瑞士卷怎么分?
警惕!“死亡游戏”再现校园?家长称孩子捡回一条命 医生提醒严重者意识丧失,危及生命,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据悉,该游戏曾在美国流行一时,多名青少年因此丧生。鉴于此类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教育主管部门曾下令,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据此前报道,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刘少波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健康科普】矮小症有什么症状表现?矮小症通常是由于患者的软骨发育不良引发的一种疾病,多是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或者缺乏生长激素造成。患者的垂体前叶缺少促性腺激素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因此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间,明显慢于同龄人,主要表现为骨骼、躯体生长速度迟缓,且在成年后体型仍有可能和儿童一样,但是皮肤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衰老现象,还有可能出现性器官发育障碍,但是智力一般处于正常水平。矮小症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如下:
身材矮小:
矮小症最直观的表现是身材矮小,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身高每年增长低于4~5cm。
患儿虽生长落后,但身体各部比例均匀,和其年龄相符,智能发育正常。
生长速度缓慢:
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
3岁至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
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
骨成熟延迟:
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或2岁以上,但与其身高年龄相仿,骨骺融合较晚。
代谢异常:
矮小症可能伴随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
特殊面容和体态:
不同类型的矮小症可能伴随不同的特殊面容和体态。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矮小症可能表现为头大智力低下、面色发黄、面部臃肿、眼距增宽、眼裂小、鼻梁塌平等。
先天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表现为躯干和颈部缩短,四肢缩短,而手、足的大小与正常人相似。
骨骼发育不良性矮小症可能外观呈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
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颅内肿瘤引起的矮小症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
染色体病引起的矮小症可能伴随身体色素沉着较多,颈部比正常孩子扁、宽,胸廓无乳腺发育,较厚,呈盾状胸,双上肢过度外旋等特征。
家族性矮小:
家族性矮小症是一种特殊的矮小症类型,患儿的下丘脑、垂体无明显病灶,但生长激素分泌功能不足,其原因不明。
矮小症有什么症状表现?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就诊,便于患者早日康复。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带孩子来看牙齿畸形的,在检查完以后,只能惋惜地告诉对方,如果可以早点来就好了,那样治疗效果可能更好。其实,很多父母还是很注重孩子口腔健康的,只是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而遇到这种令人懊恼的事情。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这篇来谈一谈出生开始至青春期前儿童的口腔护理,以及早期错合畸形的自查。
————正文分割线————
做为父母,在宝宝大约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就要开始给宝宝刷牙了。一开始,请选用手指套型牙刷,大约长这样:
左边是硅胶型,体积比较大;右边是纤维材质,异物感小,宝宝容易接受,但本身不太好清理,需要做好消毒和定期更换。
但是, 宝宝可是从一出生就开始进食的!
所以,其实这个指套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拿来清洁口腔,主要是清洁舌头,晚上喝完奶,或者是吃完辅食,比如蛋黄,舌头上粘乎乎的,是不是应该清理一下呢?
这里要多说一句,平时成年人刷牙也是需要清理舌苔的。研究表明,即便不刷牙齿,只清理舌苔,也可以去除大部分细菌。可见舌头是细菌的温床。
这个过程开始的越早,宝宝就越容易接受刷牙。而且需要做到每天两次(早饭后和晚上睡前,晚上刷完牙就不要再进食了)。等到宝宝适应以后,可以改用软毛儿童牙刷。同时配合儿童含氟牙膏。一开始,牙膏的用量每次控制在芝麻大小,之后逐渐增加至米粒大小。有些儿童牙刷上设计有牙膏指示用量。儿童牙膏是可吞咽的,刷完牙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降低氟对牙齿的保护。
宝宝不配合刷牙怎么办?
可以找一些刷牙的App,比如:Børstevenner, Tandsjov, Avatand…有小动物跟着一起刷,每次刷完还可以拍照。网上还有很多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视频,有中文版的。包括刷牙,洗澡,吃蔬菜等。等宝宝大一点了,可以下载来看。同时也可以解决宝宝不爱洗澡,不爱吃蔬菜的问题。另外,家长刷牙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观摩,和宝宝一起刷。
为什么宝宝每天刷牙,还是蛀牙了?
首先,刷牙不代表就一定刷干净了,基本上如果不是认真刷完三分钟,菌斑清除率是很低的。不信可以买个菌斑指示剂测试一下。我们当年课上练习刷牙,认真手动刷满三分钟,再用红色指示剂显色,基本满口都是红的。要刷到3~4遍以上,才会逐渐去除菌斑。
一般来说,儿童龋齿好发部位在牙齿邻接面,包括后牙相邻接的部位。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两颗门牙中间。这个位置早期的龋坏表现为牙缝发黑、容易塞牙等。如果小孩老是抱怨塞牙,就要引起重视了。
(严重的牙齿龋坏)
这些位置普通刷牙一般清除不到。这里推荐使用牙线。你可以用幼儿专用牙线,但是成人牙线也是可以的,只是操作上需要比较熟练。牙线不要选择过细的,儿童的牙缝会随着骨头生长,而越来越大,过细的牙线反而会损伤牙龈。市面上,也有儿童牙线可以选购,造型可爱且外形圆钝,相对更安全。
安抚奶嘴可以用到几岁?一般三岁以前不需要刻意戒除,大部分小孩会在两岁左右自动戒除。但是一岁以后需要控制时间,睡着的时候和白天活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不要使用。市面上的安抚奶嘴很多,但是很多的设计并不是特别合理,需要家长按月龄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奶嘴。
总的来说就是奶嘴部分宽而扁,不会过度占用口腔空间,不影响舌头上抬运动的(舌体位置下降是很多口呼吸的症状,有些奶嘴的设计可以帮助练习舌体上抬,而不会使舌肌由于力量薄弱而出现下降)。并且使用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口腔习惯。
什么样的口腔不良习惯需要早期纠正?
口呼吸。这个问题排第一,它是造成青春期“长残”的第一大因素。家长需要观察是否白天嘴巴张着呼吸或晚上睡觉时用嘴呼吸。如果只是习惯问题,一开始以提醒为主,如果常时间得不到纠正,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呼吸道不通畅,平时室内注意通风。如果严重的话,也要进行早期干预。这个问题需要早期发现,如果持续到青春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面貌影响,而且长大以后治疗效果不好。
“地包天”,也叫“反合”。就是下排牙咬在上排牙外面。如果出现的只是习惯性的反咬,但是吃饭的时候可以正常咬合(上排牙在外),称为“假性反合”,早期以提醒为主,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如果长时间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变成真性反合。这时,就会影响面部骨骼发育,面中部塌陷,变成我们常说的“鞋拔子脸”。乳牙反合的纠正时期在3-5岁,如果小孩可以配合治疗,可以提前到两岁多。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个别牙反合。这种情况没有“地包天”那么严重,不是整个下排牙咬在外面,只是个别牙咬反了,早期发现的话,可以通过咬撬法解决,就是用一根类似冷饮的木棍,每天让小孩紧咬。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成功率不高。如果严重的话,需要通过佩戴口腔矫治器来纠正。治疗年龄也是越早越好。
另外就是咬物咬手指等。由于小孩在口欲期,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安抚奶嘴。因为设计好的安抚奶嘴可以防止咬物造成的牙齿歪斜,有防止不良习惯的作用,也可以让宝宝安全度过口欲期。家长平时每天都帮助孩子清洁牙齿,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到上小学。孩子在上学前,都是无法自己刷干净牙齿的。一般可以让孩子先刷一遍,家长再刷一遍。
同时需要监测是否有蛀牙,是否有不良的口腔习惯。如果还不是很确定的话,一般在孩子最晚三岁的时候就要第一次拜访牙医。而且最好选择对儿童早期正畸有了解的牙医,或者直接去口腔正畸科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在丹麦,6个月的宝宝就会收到社区牙科的信,让家长约时间参加讲座。一来给父母提供专业指导;也让宝宝熟悉牙科环境,为以后的牙科治疗提供便利。然后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会在3岁的时候再次安排去牙科就诊。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6-7岁开始进入替牙期,就要每年定期拜访正畸医生,这样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早干预。
一般在9-10岁会逐渐进入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出现第二性征),任何对颌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错合畸形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及早进行干预。不然就会出现文章开头的那种情况:很多父母在孩子换完牙12、13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带来看牙齿矫正,那如果是颌骨生长出现了问题,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而上文提到的“口呼吸”、“地包天”等,都可能在青春期生长发育时期,造成严重的颌骨畸形。就是通常说的“小时候很好看,长大变丑了”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一定需要手术摘除吗?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不是一定需要手术。我们的目的是保证气道通畅。对于存在鼻炎,过敏家族遗传史的孩子来说,在养育的早期阶段就要特别关注气道问题,“防”大于“治”。比如:婴儿期使用抗敏感奶粉,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及时建立,降低过敏风险。
2岁左右,如果气道部分阻塞,可能会开始出现习惯性的口呼吸,比如在运动稍剧烈时,且2岁到3岁处于语言爆发期,张嘴时间多。如果家长看见孩子张嘴呼吸,就要开始有意识提醒了,早起纠正不良习惯。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尚不是太强,配合性还是比较好的。长期口呼吸使得鼻部呼吸道缺少气流刺激,影响气道发育,产生恶性循环。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感冒生病期间,对呼吸道的护理,及时进行盐水洗鼻,防止诱发鼻炎。
如未达到腺样体,扁桃体相应的手术指征,可考虑先行保守治疗,同时配合口腔佩戴矫治器或肌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