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你做那么多检查?看完你就明白了!#医学科普 #健康 #甲状腺
甲状腺功能检查应该怎么看?
做甲功检查,可不可以吃饭?
甲状腺位于颈部的一个蝴蝶形状的腺体,是人体调控代谢的主要腺体,一旦出现功能异常,几乎可以影响人体健康的各个方面。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警惕是否有甲状腺疾病,可以用作甲状腺疾病的自我筛查。
1.颈部不适或肿大:感到颈部肿胀,穿高领毛衣或系领带会不舒服
2.体重变化: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也可能是甲亢或甲减的表现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上肢无力,并有发展为腕管综合征的倾向
4.头发和皮肤变化:头发变得干枯、粗糙,易断及易脱落,皮肤变厚,粗糙、干燥,出现鳞状皮肤
5.肠道问题:重度或长期便秘和腹泻,或肠易激综合征
6.焦虑和抑郁:情绪激动或焦虑不安、淡漠,也是甲状腺疾病的症状
7.疲乏:睡醒仍感到疲劳,感觉体力差,或不打盹儿就一整天不能活动,这些也是有甲状腺疾病的迹象。
8.月经不调和生育问题:月经的量、周期、经期异常,伴有痛经,甚至不育
9.家族史: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增加。
如果同时出现以上多个症状,千万不要恐慌,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和彩超等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患甲状腺疾病。
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问:医生,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是脖子痛为什么要分诊的地方让我看内分泌科,我又不是长了青春痘。下面我们认识一下亚甲炎这个疾病,就明白了。
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 是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疾病。据病因不同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广义 SAT 泛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理化因子等破坏甲状腺滤泡所致的甲状腺炎,包括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发生于产后称产后甲状腺炎)、干扰素相关甲状腺炎;狭义亚急性甲状腺炎只与病毒感染相关,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
病因:
- 病毒感染
- 遗传
- 自身免疫
- 其他 细胞因子、凋亡
临床表现:
- 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
- 甲状腺区域疼痛
- 甲状腺肿大、结节
- 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的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期
- 甲状腺功能正常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辅助检查:血沉、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细针抽取细胞学检查 FNAC、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Tg 等。
诊断:诊断标准:
- 甲状腺肿大、疼痛、触痛、质地硬,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
- 血沉异常;
- 甲状腺碘摄取率受抑制;
- 一过性甲状腺毒症;
- 血清 TgAb/TPOAb 阴性或低滴度升高;
- FNAC 或活组织检查显示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符合以上 4 条可诊断 SAT。
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合并出血、桥本病急性发作期、无痛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播散浸润癌等。
治疗:
- 镇痛及非甾体抗感染药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B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甲状腺毒症阶段改善症状
- 甲状腺制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持久者
在老百姓口中所说的“粗脖子病”是比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也可称之为“大脖子病”,但是,这种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很多人却不了解,粗脖子病到底是什么病?往往是广大群众所疑惑的问题,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粗脖子是什么病?
粗脖子病在医学的领域中属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方性缺碘而导致的,也就是碘缺乏导致甲状腺肿大从而表现为粗脖子的一种症状,碘是合成人体甲状腺激素最重要的原料,一旦碘元素的不足,甲状腺激素合成就会出现障碍,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刺激甲状腺腺体不断的增生和肥大,从而就会出现临床症状而表现为脖子粗大,实际上是甲状腺肿大而导致的。发生这种疾病的人群主要居住在偏远的山区,或者是远离海洋的地方缺碘较为严重的地区,如果经过补碘治疗之后,粗脖子病的症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现在我国已经实行全民食盐补碘,这种疾病发生大大的减少。
除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的粗脖子病,其他一些甲状腺疾病也会导致粗脖子的发生,其中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以及甲状腺肿瘤都是导致粗脖子病主要的原因,因此,对于粗脖子病到底是什么?要根据相关的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再给予明确的诊断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
探索猫界中的巨无霸!缅因猫、挪威森林猫和西伯利亚森林猫,这些猫咪不仅体型庞大,毛茸茸的外表下更藏着温顺的性格。它们不仅是家中的守护者,更是忠诚的伙伴。
11月16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多位临床专家、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政策研究型专家出席会议。会上发布新增43项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4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至此,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累计发布 265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16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线上诊疗方案,改进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新增43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发布4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发展基石。此次通过分析线上问诊数据,结合专科医生经验,新增43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覆盖儿科、泌尿外科等15个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优化问诊模块,新增疾病解释、检查检验建议、重症识别等内容,还增加健康咨询类诊疗路径模板。这些路径已通过多种方式贯穿日常诊疗全流程,帮助医师全方位提升诊疗质量,获得广大医师的高度认可。
会上,京东健康还发布了《医疗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医疗质控评分标准》《排班医师值班管理规范》《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四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本次发布制度是根据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实际运行机制制定,明确了医疗质控管理要求、细化了医疗质控评分标准,建立了排班医师机制和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对医师值班、问诊、病历书写、处方开具等环节做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推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建设向着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特聘专家现场解读了近年来互联网医疗政策,并强调医疗机构和医生都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北京市互联网诊疗质控中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处长胥雪冬指出,加强互联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于落实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加持,助推互联网医疗更智能、更高效。
在数智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京东健康始终坚持以医生为本,持续推动AI大模型等技术创新,助力医生在线执业更智能、更高效。
会上,京东健康介绍了以“京医千询”为技术底座、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的相关成果,使其在诊前、诊中、诊后等更多医疗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其中,在诊前,AI智能医生助手实现精准医患匹配和疾病筛查,超一百个科室分诊准确率达99.5%;诊中,智能辅诊平台提升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多模态诊断准确率超95%;诊后,覆盖全疾病周期场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数据沉淀。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马骋宇也表示,建立健全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对于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医院协会与京东健康在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方面已经开展合作,期待后续能为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未来,京东健康将持续携手行业专家同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能力,不断优化规范和专业的流程机制,提高医师线上诊疗质量和效率,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体验,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保护膝盖
长时间蹲或跪着时,膝盖会弯得很厉害,弯得越久,膝盖里面的软骨就越容易受损。而当我们站起来时,膝盖会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容易让膝盖受伤。
所以,平时最好少蹲少跪。如果确实需要下蹲,也要注意尽量将重心放在脚后跟,膝盖别超过脚尖,以减轻膝盖的压力。
保护膝盖
久坐时,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这不仅增加了关节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周围肌肉无力。同时,也会减少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关节磨损的风险。
因此,即使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长时间坐着,也请记得定时伸直腿活动一下,让膝盖也透透气、伸伸懒腰。这样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并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保护膝盖
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3~4倍左右,除了承重增加,还要前后移动、侧向扭转,尤其膝关节前端的髌骨部位承受压力最大,对半月板等关节软组织也会造成磨损。所以尽量避免上下楼梯,尽量选择乘坐电梯。戳文了解→爬山的正确姿势,既省力又不伤膝盖
保护膝盖
加强膝关节周围乃至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是保护膝盖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肌肉,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为膝盖提供更好的保护。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跃,强健的肌肉都能让膝盖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推荐游泳、健步走、骑行等平缓的、不会对膝关节增加太大负荷的低冲击性、不伤膝运动方式。
保护膝盖
善于借助外力来分担膝关节压力,比如使用手推车代替手提重物,扶着东西站起或坐下,上下楼梯借助扶手分摊重力,长途行走可以借助拐杖、助行器等。
保护膝盖
如果您一侧膝盖有问题,上楼时要好腿先上,下楼梯时坏腿先下;手扶栏杆或撑杆爬楼用上肢帮忙使力,并尽量少提重物上下楼梯。
保护膝盖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超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膝盖疼痛,因为额外的体重使得关节过度负荷,减重有助于长期缓解膝盖疼痛。
保护膝盖
想要膝盖好,首先要从脚下做起。选择一双弹性好、舒适度高的鞋子至关重要。这样的鞋子在走路时能够有效地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降低膝盖受伤的风险。
保护膝盖
膝盖受凉虽不会导致关节炎,但是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有膝关节问题的患者日常应注重膝盖的保暖。
保护膝盖
保护膝盖需要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并在膝盖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不要忍痛运动,不要带病锻炼。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膝关节如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