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的朋友来门诊就诊,因为在体检中发现了肾上腺肿瘤,产生了很多疑问和困惑。我把这些疑问和困惑总结了一下,现在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排忧解惑。
1、 肾上腺肿瘤是“肾上”的肿瘤么?
不是!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把我们的头部比作肾脏,肾上腺其实是头上戴的帽子。那么肾上腺的肿瘤是帽子上的肿瘤,和我们的头部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来说涉及肾上腺肿瘤的手术对肾脏没有影响。
2、 为什么我的肾上腺肿瘤长的那么快?发现就已经超过2厘米了呢?
绝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生长很缓慢。并且由于这个器官位置很深,如果像测量胸围的办法给我们的身体画个圈,肾上腺就是接近这个圆心的位置。普通的彩超这些检查很难观察到这个部位,因而容易漏诊。
这两年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大家做肺部CT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普及。在用CT扫查肺部的同时,双侧肾上腺正好在检查的范围内,因而很多人在体检或者肺部检查时发现了肾上腺肿瘤。所以并不是肿瘤长的很快,只是以前我们常规体检不做CT检查,没发现它而已。
3、 肾上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
这恐怕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其实任何人体组织病变都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肾上腺恶性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癌、恶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转移癌。除此之外可以说都是良性肿瘤。而前面这三种情况在正常人群中非常少见,因而绝大多数人肾上腺肿瘤都是良性肿瘤。
由于大家常将肿瘤等同于恶性肿瘤,有些朋友对“肿瘤”这个字眼特别敏感。所以我经常在门诊用“肾上腺结节”、“肾上腺占位”、“肾上腺包块”等方式来代替。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都是良性的,不必多虑。谁身上还没长个“包”呢?
4、 肾上腺肿瘤需要手术么?
这恐怕是大家最最关心的问题。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或者延长寿命。达不到这两个目的其中之一,手术决策就一定要慎之又慎!因此,前面提到了所有肾上腺恶性肿瘤只要还具备手术机会的,都首选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用于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那么剩下的就是良性肿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良性的肾上腺肿瘤可分为“有功能和无功能”两种类型。
“有功能”肾上腺肿瘤指的是长出的肾上腺肿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肿瘤分泌多余的激素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引起症状。由于设计大量的人体内分泌知识,大家没必要详细了解。只需要知道提到的这些症状包括高血压、容貌改变(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长期使用激素后的面容“满月脸、水牛背”)、腹胀、心律失常和四肢乏力(血钾低)、血压剧烈波动(高压最高可升至200 mmHg以上)并出现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症状。这些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祛除或者缓解上述症状。
“无功能”肾上腺肿瘤指的是长出的肾上腺肿瘤没有分泌功能。门诊就诊的病人以这种情况最多。这些患者就诊时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者诊治其它疾病的过程中发现的。对于这些病人手术受益有限,我建议大家可以暂时观察,每年接受1-2次检查随访,了解肿瘤的变化。如果出现肿瘤突然增大超过3-4厘米以上或者转变为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再考虑手术治疗。据我们这些年的观察经验,极少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肿瘤恶变或者延误治疗。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腹腔镜微创的手术方法只需要在腰部打3个钢笔粗细的小洞切除肾上腺肿瘤。经过10多年的技术沉淀,这项手术已经成熟,大多数接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在术后当天开始少量进食,第二天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3-4天就可出院回家修养。但也有少数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手术比较复杂,恢复时间较长,需要在门诊详细咨询医生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肾上腺结节在目前临床上并不少见,属于内分泌科疾病,一旦得了肾上腺结节患者都比较关心,比较焦虑自己是不是得了肿瘤?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肾上腺结节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方法!
第一,肾上腺结节大部分都是以良性为主,良性的也称为肾上腺腺瘤,它可分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肾上腺髓质腺瘤,腺瘤的发生常常单侧发病,对于结节的直径大约在 1 到 5 厘米左右,其中又分为有功能性的结节和无功能性的结节!一般无功能性的不会有太大问题,而有功能性的对人体危害极大!
第二,对于肾上腺结节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可以引起醛固酮增多或者是库欣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水牛背,满月脸!还会引起高血压,低血钾这种症状。有的会影响到心血管系统,比如会出现心动过速,汗多,体位性低血压,或者会出现呼吸的深和快,面色潮红,皮肤冷痛,伴有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
第三,肾上腺结节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该做相关的检查,比如 ct 或者是磁共振,彩色超声多普勒等,以及其他一些血生化的检查。确定肾上腺结节是否为恶性,如果是恶性肾上腺结节,并无其他方法,只有手术!那么,对于良性的肾上腺结节,我们可以选择不用手术的方法,比如用药物来维持,并且需要生活方式上的干预治疗,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多喝些温开水,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这样一来,良性的结节不再增长就是达到治疗目的了!
肾上腺腺瘤是最常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绝大部分具有内分泌活性,体积较小、形态规则、质地均匀、多有完整包膜等,形态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肾上腺腺癌少见,体积多较大,形态多不规则,质地不均,易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可有局部和远处转移。多数情况下,两者鉴别不难,但体积较小,形态较规则的肾上腺腺癌与良性腺瘤,即使在细胞学上,也不易鉴别,肿瘤突破包膜则提示恶性。
概念: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体内其他部位嗜铬组织,肿瘤间歇或持续释放过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
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在发作期间可测定血或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 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
辅助检查:超声、放射性核素、CT 或 MRI 可作定位诊断。
治疗措施:嗜铬细胞瘤大多为良性,约 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手术切除效果好。手术前或恶性病变已有多处转移无法手术者,选择α和β受体拮抗剂联合降压治疗。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肾上腺的常见的肿瘤主要有无功能腺瘤、嗜铬细胞瘤、醛固酮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皮质癌、转移瘤等;一般在发现肾上腺占位后,为了明确诊断需要完善常规检查:监测血压、心率、电解质、肾上腺皮质,髓质,垂体,下丘脑各项激素水平、增强CT或MRI等;对于双侧的肾上腺占位病变,若不能明确其内分泌功能,辅助性采用DSA下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分析有一定帮助。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肾上腺髓质内不但可以得到肾上腺素,还可得到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其副作用较肾上腺素为小,其升血压、救命的效果往往更好。
肾上腺皮质产生和分泌皮质激素可达40余种。皮质激素可分为三类:
1 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的激素—糠皮质激素 以皮质醇为代表,由束状带分泌,临床常用的为可的松。此类素可促进糖原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的浓度。缺乏时易发生低血糖。过多时,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可破坏蛋白质或阻止其合成,使人体皮下脂肪过度增加,血糖升高,皮肤变薄出现紫纹,肌无力,骨质疏松。此外,糖皮质激素对各种物质代谢都有影响,它与胰岛素、生长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一起来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供应,使体内的生理活动彼此协调和平衡。
2 调节盐和水代谢的激素—盐皮质激素 以醛固酮为代表,由球状带分泌,临床应用者为醋酸脱氧皮质酮。这种激素使肾曲管吸收钠和氯而排出钾和磷,缺乏这种激素,则血浆中钠的浓度降低,因而水分丢失,血液浓缩,同时血钾增高。这种激素过多,则情况相反,即血钠增高而钾降低。盐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的代谢也可有一定作用,只是作用较轻。盐皮质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在生理状态下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其次是血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影响。
3 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还分泌较弱的雄性激素如胶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微量的睾酮,由网状带分泌,对男女少年可促成其最早的第二性征如腋毛、阴毛的出现,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成熟,从而使其青春期健康发育。肾上腺皮质还分泌微量的雌激素,一般无实际意义,但在肾上腺肿瘤病人,因其含量增加,可使男性患者出现阳萎、不育,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
2016年06月手术患者,女,76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二十年,体检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两周,自述近期头晕乏力,血压波动较大,CT检查提示:双侧肾上腺可见长园性低密度影,右侧大小约3.8*3.5cm,左侧约2.5*2.0cm,其内可见脂质密度,增强可见明显强化,考虑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皮质醇明显升高达33.26,遂考虑分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前充分准备达两周,监测各项激素水平、调整血压、心率、电解质平衡、血凝、血容量等各项指标。
第一次手术,术前CT双侧肾上腺占位
术前激素水平检测提示皮质醇偏高
病理报告提示右肾上腺腺瘤
3个月后,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术前CT,右侧肾上腺术后改变,左侧肾上腺肿瘤较前次CT有所增大,达2.7*2.5cm,考虑腺瘤
术前监测激素水平,发现经过第一次手术切除右侧肾上腺腺瘤后效果明显,持续的高激素水平状态已经明显下降
充分游离左肾中上极,显露左肾上腺及腺瘤,必要时可显露肾脏动静脉,清晰显示中央静脉有助于减少对肾动静脉脉分支的损伤
离断中央静脉可减少肾上腺瘤体的渗血
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腺瘤
双侧肾上腺肿瘤做手术时保留部分正常的肾上腺组织维持其少许内分泌功能,以生成生理量水平的激素。
利用医疗手套自制标本袋可降低医疗费用,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腺瘤,腺体呈现金黄色,蛋黄状
围手术期部分肾上腺肿瘤患者电解质水平波动较大,如血钾,血钙等,应加强监测,积极补充
病理报告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A)分型中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醛固酮瘤最为常见(分别约70%、30%),而二者的治疗原则却截然不同。醛固酮瘤优先选择单侧手术切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建议终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鉴别二者的标准就是AVS。所以,AVS主要目的并非诊断,而在于鉴别单侧肾上腺醛固酮瘤与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2016年9月门诊患者,男性,43岁,湖州市人,自诉高血压三年,肢体无力持续低钾半年余,两周前不慎晕厥倒地,家属送其到外院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外侧支占位1.2cm,遂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近期血钾最低时2.6mmol/l,头晕乏力,血压波动于160/95左右,长期服用波依定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可见一类园性软组织影,直径约1.2cm,增强后可见强化,考虑右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醛固酮/肾素、醛固酮水平明显偏高,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予以氯化钾、枸橼酸钾、安体舒通(螺内酯)术前调整血钾至4.07mmol/l。
术前CT提示右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腺瘤
患者术前低钾明显,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57.7-94.78≥40,提示醛固酮过多分泌为肾上腺自主性
充分游离右肾中上极,见右肾上腺及腺瘤紧贴下腔静脉及膈顶
该患者肾上腺腺瘤周围有一异位动脉分支,离断可见明显搏动性出血,顺利钳夹止血
阻断周围血供后,完整切除右肾上腺肿瘤
围手术期患者血钾波动较大,积极监测补充
术后病理报告符合术前肾上腺腺瘤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激素引起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和碱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称Conn综合症,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40,提示醛固酮过多分泌为肾上腺自主性,结合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20ng/dl,该比值是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可靠的方法。
2016年11月门诊患者,女,46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十年,肢体无力持续低钾两年余,两周前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后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期血钾最低时2.2mmol/l,头晕乏力,血压波动于162/106左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三联,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2.2*2.0cm,考虑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波动较大,术前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血钾术前调整至4.8mmol/l。
术前CT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腺瘤
术前激素水平检测提示低钾明显
充分游离左肾中上极,显露左肾上腺及腺瘤
游离左肾上腺及腺瘤,显露其内侧枝,寻找中央静脉是需清晰辨认,防止对肾动静脉脉分支的损伤,尤其避免误扎
对于正常的肾上腺组织需要保留部分,虽然增加了其复发风险,但需要维持肾上腺内分泌功能,以生成生理量水平的激素。
手术后患者血钾、血压、尿量波动均较大,经术前术后积极调整监测,逐步恢复正常。
病理报告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
2017年9月门诊女性患者,52岁,高血压一年,近期乏力,低钾表现,血钾3.34mmol/l,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醛固酮/肾素、醛固酮水平明显偏高,术前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左肾上腺腺瘤,术前充分准备一周,调整血压、心率、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后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CT提示右侧肾上腺肿瘤直径达2.5cm,考虑腺瘤
充分游离右肾中上极,显露左肾上腺腺瘤,呈蛋黄样改变
游离中央静脉后,完整切除肿瘤
2018年02月门诊患者,男,75岁,张家港市人,高血压三年,胸闷乏力两月余,一周前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后来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血压波动于160/95左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两联,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2.0*2.0cm,考虑左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皮质醇明显升高,术前初步诊断为皮质醇增多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术前术后予以补充激素。
术前CT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增强以后明显强化,考虑腺瘤,同时合并副脾。
术前检查提示皮质醇明显升高
术中发现左肾上腺腺瘤位置比较低,直视下被左肾脏上极阻隔,无法完全显示腺瘤。
完全游离左肾上极,增加可视空间
增加通道,下压肾脏,显露肿瘤
可见左肾上腺腺瘤位于肾上腺中下极
膈下滋养血管汇入肾上腺腺瘤
清晰显露左肾上腺中央静脉,并离断,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腺瘤和部分肾上腺组织
完整取出手术标本,术后标本提示左肾上腺皮质腺瘤,符合术前诊断。
2018年04月门诊患者,男,52岁,吴江市人,低钾乏力十年,一直未予以重视,一周前体检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后来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血压波动于150/90mmHg,血糖偏高,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可见一强化占位,约3.6*3.0cm,考虑左肾上腺腺瘤,右肾上腺结节,不排除神经节细胞瘤可能;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皮质醇明显偏高,血钾2.67mmol/l,术前初步诊断为左肾上腺腺瘤,皮质醇增多症,低钾血症,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一周,术前术后予以补钾和调整激素。术前CT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增强以后明显强化,考虑腺瘤,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种孤立的恶性肿瘤,ACC 是一种比较少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病变,发病率为0.7-2.0人/年·百万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40-50 岁,女性发病率稍高(55%-60%)。儿童的发病率高达0.27%,主要由于特异性 TP53 基因种系突变(R337H)。肾上腺皮质癌多为功能性,常表现女性男性化及肾上腺功能亢进,且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转移,如果有淋巴道和血道播散。
术前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基础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 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雌二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尿游离皮质醇的测定。ACC 患者中约 80% 伴有激素自主分泌的特点。近些年常规采用的尿类固醇代谢产物分析有可能提高这一特点的检出率,且可作为监测早期复发的指标。
CT 基本可以在术前使大多数 ACC 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常在100g以上,偶可达1000g以上,呈侵袭性生长,境界不清,切面呈棕黄色或多色性,质较软,常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肾上腺皮质癌直径多在5cm以上,部分大于11cm,而大多数腺瘤患者肿瘤体积小于 5cm。术前需要进行胸部 CT扫描,明确是否发生了肺转移。
肾上腺肿块活检的价值不大。一般用于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或怀疑肾上腺肿物没有内分泌活性,且患者有肾上腺外恶性肿瘤的病史,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手术是治疗非转移性ACC最有效的方法。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被认为是标准的 ACC 治疗方案,手术需完整切除肿瘤瘤体,包括清除周围脂肪组织和可疑受肿瘤侵犯的区域。皮质癌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如肝、肾、脾脏、大血管、淋巴结等,甚至在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生长形成瘤栓。开放手术肋缘下切口经腹途径是较理想的手术径路,因其暴露良好便于完整切除,可减少肿瘤组织溢出,并且有助于控制腔静脉、主动脉或肾蒂血管。腹腔镜手术不主张应用在治疗肾上腺皮质癌。因为其可能形成局部播散或造成肿瘤组织残留,仅在临床试验中报道过,最多是观察性研究的一部分。肾上腺皮质癌术后易复发,一般认为对于局灶性复发病灶也可再次行手术切除。皮质癌转移灶最多见于肺、肝脏和骨,手术治疗存活时间延长,并可缓解皮质醇过度分泌产生的症状。
ACC辅助治疗是非常有益的。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米托坦、肿瘤局部放疗、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或者这些方案的联合应用。米托坦是唯一被批准用于终末期 ACC 患者中的药物。双氯苯二氯乙烷(O,P‐ODD)(米托坦)能改变肾上腺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代谢,抑制皮质激素分泌,破坏肾上腺皮质,使肿瘤缩小。适用于无法手术、术后肿瘤残留、有转移病灶的患者,属姑息性治疗。因此目前临床使用化疗药物多和双氯苯二氯乙烷联合应用。常用药物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顺铂、依托泊苷等。
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肾上腺皮质癌或其多发转移病灶,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缓解肿瘤局部症状并延长晚期皮质癌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采用介入治疗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泌功能降低,缓解了原发病灶引起的局部症状,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总体不良,原因可能与不易早期诊断,一旦发现已近晚期,转移较早有关但总体来说,其5年生存率不超过35%~50%,多数2年左右。术后肾上腺癌复发比较常见,即使进行了肾上腺癌全切术,及时明确复发时间可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推荐每 3 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胸部 CT 和腹部的 CT 或者 MRI), 同时联合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
2017年01月门诊患者,男,45岁,盐城市人,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区巨大占位两周余,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无肢体乏力、头晕等明显不适,B超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可见一不规则椭圆型低密度影,约10.0*7.0*5.0cm,考虑右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皮质醇明显偏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CT检查考虑肾上腺腺癌可能,结合皮质醇增高,术前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不排除肝癌,淋巴瘤,转移癌可能,决定行开放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考虑病情危重,积极联系ICU重症监护。术前CT提示右侧肾上腺巨大占位,考虑皮质癌,与肝脏黏连明显
术中发现右肾上腺肿瘤位置很高,肋缘下切口也无法显露肿瘤,仅能在肝下扪及肿瘤,充分抬起肝脏,游离下腔静脉,从肝脏脏面仔细剥离,分段切除肿瘤,肝脏面渗血明显,予以加压缝合,纱条填塞止血。
患者由于恶性肿瘤侵犯范围很大,累及肝脏,肾脏上极,下腔静脉血管壁,且凝血功能不佳,术后创面渗血明显,予以再次止血,DSA选择性栓塞治疗方控制出血,血色素一度下降至4.1g,血小板仅剩20,患者病情危重,在ICU重症监护室输注血制品12000ml,在泌尿外科、ICU、普外科、介入科等通力合作之下方才逐步控制病情。
2018年9月右肾上腺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后,于2019年10月再次复发,而且进展迅速,预后不容乐观。
2017年04月门诊患者,女,55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十年,两周前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后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年来出现头晕乏力,血压波动于185/110左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三联,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5.0*4.0*4.0cm,考虑左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VMA明显增高,术前初步诊断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遂考虑行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充分准备达两周,影像学提示左肾上腺肿瘤包绕左肾动静脉,术中必要时不得不切除右肾。
有些巨大的肾上腺肿瘤血供丰富,肿瘤乃至可能包绕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手术风险极大。
2019年9月门诊患者,患者,安徽宿州,女,65岁,体检发现左肾上腺肿物三月,体检CT提示:左肾上腺区结节灶,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192pg/ml,游离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357pg/ml。患者既往有脑梗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高血压病史十年,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糖尿病病史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片等;门诊拟“左肾上腺肿物,嗜铬细胞瘤可能”收住入院。
肿瘤血供丰富,并累及整个左肾上腺,术中未见正常的肾上腺组织
术中血压从游离肿瘤时的260/120降至切除肿瘤后的64/45mmHg,血压波动幅度巨大,符合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2017年08月门诊患者,女,72岁,苏州市人,主诉高血压、冠心病十年,糖尿病五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抗凝药物,两周前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后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年来时有心慌胸闷,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三联,血压波动于165/95左右,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可见一园性低密度影,约4.3*5.6*4.5cm,考虑右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功能检测提示正常,术前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一种发生于肾上腺的无功能良性肿瘤,在组织学上是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正常的造血组织所构成。绝大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该患者为老年高危患者,予以停用阿司匹林一周后,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提示为髓性脂肪瘤。
CT提示右肾上腺肿瘤与膈顶毗邻关系明显。
术中发现右肾上腺肿瘤体积较大且与膈顶,下腔静脉关系密切。
2017年10月门诊患者,女,52岁,南京江宁人,主诉右侧腰酸两年,一月前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巨大占位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近年来右侧腰酸明显,无明显头晕乏力,无肢体发麻等现象,无高血压史,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区可见一圆性囊性低密度影,约10*11*10cm,考虑右肾上腺皮质癌,并累及右肾上极背侧;肾上腺功能检测皮质醇未见明显异常,但VMA检测高达60.55,术前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皮质癌、或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右肾转移,遂考虑取肋缘下切口经腹开放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考虑患者病情危重,皮质癌已可能浸润肝、肾,术前充分准备达两周,积极备血,联系快速病理,术中一并切除右肾肿瘤及右肾,术中失血达3000ml,术后转ICU重症监护。
术后病理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而该患者肾上腺肿瘤巨大却没有高血压病史,这说明一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症状是隐匿性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有些肾上腺肿瘤游离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异位的肾脏上极动脉
此外,肾上腺肿瘤还需与一些腹腔内脏器或间位器官相鉴别,如副脾,胃憩室,囊肿,胰尾相鉴别。
其次,肾上腺肿瘤还需与转移癌相鉴别,初一看下图右肾上腺5cm左右占位病变,考虑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侵犯
检查胸片提示右上肺占位考虑肺癌,这时就要考虑肺癌才是原发肿瘤,肾上腺只不过是转移病灶。
肾上腺肿瘤也需与一些后腹腔内占位病变相鉴别,如增生、淋巴瘤、神经节瘤或纤维类良性肿瘤等,要与影像科阅片医生多沟通。
有些肾上腺血肿也需要和腺瘤相鉴别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嗜铬细胞瘤都是实性的,即使是肾上腺囊性病变也需要完善足够的术前准备,以避免术中术后心脑血管的剧烈波动。
有些肾上腺肿瘤手术以后需要长期服用激素,影响伤口愈合容易感染,值得医患双方足够重视,尤其对于一些老年女性高危患者,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由于是机体深部感染,往往容易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
右肾上腺肿瘤术后感染脓肿形成包裹性积液,并引起右侧胸腔积液
肾上腺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手术风险取决于其内分泌功能,肾上腺肿瘤手术前需要考虑肿瘤的性质,并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如激素、扩容、电解质平衡等等,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且必要时需联系重症监护,肾上腺肿瘤手术的风险不完全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而取决于肿瘤的内分泌功能强大与否,这是泌尿外科中风险很高的手术,往往危及生命,需严加重视;因而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围手术期的监护非常重要,切不可仓促上阵,临阵磨枪,否则后果尤为严重。双侧肾上腺肿瘤做手术时尽可能保留少许正常的肾上腺组织以维持其基本的内分泌功能,但如果术后出现激素水平低下,不能达到生理水平的激素量时,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激素。
在临床上肾上腺皮质疾病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皮脂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囊肿、肾上腺结核和肾上腺出血等多种类型,而对于肾上腺皮质疾病应该如何进行诊断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症状,主要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是否存在色素沉着、一般有典型特殊的分布特性、同时还会出现乏力、身体消瘦、食欲减退、低血压等临床症状,一般临床上不难诊断,但是症状诊断只是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可靠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第二,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以抽血的形式进行检测,包括离子的检测,大部分肾上腺皮质疾病的患者会出现低血钠、高血钾等离子紊乱,另外,就是需要检测血中皮质醇的水平,大多数病人血中皮质醇的水平可能会出现偏低的一个表现,同时也需要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临床上一般选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肾上腺皮质疾病的患者也可出现明显的皮质醇水平增高,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患者,往往表现为正常或者偏低。
第三,影像学的检查,对于肾上腺皮质瘤、肾上腺皮质增生以及其他需要影像学检测的肾上腺皮质疾病,往往选择肾上腺彩超或者肾上腺增强CT以及磁共振的检查,作为此病的诊断依据。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的专家团队长期致力于尽早发现肺癌,因为这为医生提供了最多的治疗选择,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
由MSK胸外科医生Gaetano Rocco博士领导的团队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报告了一种称为“E-nose”(E-nose)的筛查方法的测试结果。
该试验表明,E-nose有一天可能成为检测肺癌的重要工具,因为这种方法是非侵入性的、高度准确的、成本低廉的 - 并且有一天甚至可能足够小,可以放在临床医生的口袋里。
“E-nose看起来确实值得关注,”Rocco博士说。“我们预计这种方法可以彻底改变早期肺癌的诊断,使筛查对更多人来说是可及的。”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由癌细胞排放的,”Rocco博士解释说。“即使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它们也可以被检测到。”
E-nose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模仿了我们自己鼻子的功能,”他说,“通过感知VOCs的各种组合,并识别那些表明癌症的信号。”
E-nose包括两个程序。首先,一个人向一个收集装置呼吸三分钟。一个像USB驱动器大小的传感器将人呼吸中的VOCs转化为称“呼吸印迹”的电子信号。然后,由一台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癌症存在的独立机器分析呼吸印迹。
目前,分析机器位于意大利的一个学术医疗中心,这意味着收集到的呼吸印迹样本需要运往海外。但是,Rocco博士希望这台机器能够被复制和小型化,以便这项技术可以轻松地在医生办公室使用,以非常低的成本快速测试肺癌。
E-nose临床试验结果Rocco博士对E-nose的经验始于近10年前的意大利本土,在那里E-nose在筛查测试的两个关键方面表现出色,即敏感性(86%)和特异性(95%)。他解释说,“敏感性意味着如果测试说你有病,你可以相信这个测试,特异性意味着如果测试说你没病,你可以相信这个测试。”
这些发现促使Rocco博士在MSK领导了一项2期临床试验,调查E-nose,正式名称为BIONOTE(BIOsensor-based multisensorial system for mimicking NOse, Tongue, and Eyes)。结果于2024年5月发表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
试验涉及100名21至85岁的参与者,他们因肺部结节被转介到MSK,并被认为有很高的患肺癌风险。肺部结节是肺部的一小块密集的组织,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
在试验中,为每位参与者创建了呼吸印迹,E-nose发现:
在88名被确认患有肺癌的患者中,有86人检测出癌症,86个真阳性,2个假阴性,12个假阳性。
Rocco博士说,“E-nose可靠地检测出早期肺癌,并且与长期建立的可用成像方法(如X光和CT、PET扫描)相比非常准确。”
肺癌的最终诊断依赖于肺结节的活检,通常使用针头取出少量组织进行研究。在MSK临床试验中,E-nose与活检结果在86%的患者中一致。他补充说,“我们的结果表明,E-nose将是当前诊断肺癌技术的极好补充 - 并且不会对患者构成风险,因为它是非侵入性的。”
最能从E-nose受益的人群Rocco博士认为,增加像E-nose这样的非侵入性、低成本筛查选项可能会鼓励更多应该接受筛查的人这样做。研究发现,实际上只有五分之一符合肺癌筛查条件的人真正进行了筛查。
吸烟的减少和治疗肺癌的进步有助于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肺癌是美国男性和女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
更糟糕的是,肺癌是美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 超过了结肠、乳腺和前列腺癌的总和。
Rocco博士认为,E-nose的最初应用案例之一将是那些“真的不想接受活检或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而不能活检的人。这是E-nose的一个主要目标。”
他说,E-nose对于大规模肺癌筛查也可能有用,特别是在成像和活检选择有限的偏远地区。
Rocco博士希望慈善支持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E-nose技术,并且持续的临床试验将导致广泛采用。
“E-nose可能是诊断和治疗肺癌的宝贵补充,”他说,“MSK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领导地位意味着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之地。”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创新研究为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E-nose技术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的成功展示了MSK在肺癌诊断领域的领导地位和专业能力。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于12月2日有修订
胰腺癌的肿瘤中含有不同状态的细胞,其中经典型细胞(红色)和基底型细胞(绿松石色)共存于单一肿瘤内。通常与侵袭性疾病相关的基底型细胞对KRAS抑制剂表现出增加的敏感性,KRAS抑制剂是治疗胰腺癌的一类有前景的新药。
胰腺癌的主要驱动因素是_KRAS_基因的突变。一类称为KRAS抑制剂的新药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初步的希望,但许多肿瘤很快对治疗产生耐药性。
现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员发现了KRAS抑制剂耐药性的新机制,这表明有机会使治疗更加有效。他们的发现在7月8日发表在_Cancer Discovery_杂志上的老鼠模型研究中。
此外,该研究发现,一种更具侵略性的胰腺肿瘤亚型可能对KRAS抑制剂反应良好 - 并且通过组合疗法可能效果更好。
MSK的胃肠肿瘤服务成员、高级研究作者Tuomas Tammela博士的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第一作者Anupriya Singhal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早期针对对KRAS抑制高度耐药的癌细胞群体进行治疗,可以在治疗引发继发性基因突变并增加耐药性之前改善治疗效果。
胰腺癌的新治疗迫切需要。虽然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胰腺癌的整体五年生存率正在缓慢提高,但仍然令人沮丧地低 - 仅为13%。如果癌症在扩散到其他器官后被发现,情况甚至更糟。
胰腺癌的两个亚型:基底型和经典型胰腺癌有两个主要亚型,KRAS是它们两个的主要基因驱动因素。但是,这两种类型根据癌细胞中激活的其他基因有不同的重要特征。
“基底”亚型的肿瘤更具侵略性,患者预后较差。“经典”亚型相对较不具侵略性,对化疗反应更好。
然而,实际上,单细胞RNA测序显示,这两种亚型都包含两种细胞类型,其中一种或另一种占主导地位,Singhal博士说。
Singhal博士说:“我们研究中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更具侵略性的基底状态细胞对KRAS抑制剂反应非常好,面临更差预后的患者最有可能从这种新药中受益。我们还发现,肿瘤中对KRAS抑制不敏感的经典状态细胞保持完整,实际上推动了癌症的再生。”
提高KRAS抑制剂对胰腺癌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MSK的Sloan Kettering Institute的癌症生物学家Tammela博士说,同时使用KRAS抑制剂以及化疗或靶向药物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损害肿瘤进化耐药性和再生的能力。
Tammela博士说:“在我们的动物模型中,标准化疗和针对经典细胞的基因技术都使肿瘤大小减少了大约70%,并且与单独使用KRAS抑制剂相比,大大延迟了复发。” “我们的数据表明,存活KRAS抑制剂治疗的经典状态细胞有能力再生肿瘤 - 消除经典细胞的方法大大改善了对KRAS治疗的反应。”
Singhal博士补充说,除了可能同时损伤健康细胞和癌细胞的传统化疗外,还有针对其他类型癌症开发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也可能对胰腺癌中经典状态细胞表面的分子非常有效。
在老鼠模型研究中使用的KRAS抑制剂是由Mirati Therapeutics制造的一种名为MRTX1133的调查药物。MRTX1133目前正在进行1/2期临床试验,测试对象为具有_KRAS_ G12D突变的晚期胰腺癌和其他实体瘤患者。MSK是试验地点之一。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MSK的科学家们通过深入了解KRAS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年轻成年人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专家们正在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为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和预防建议。
结直肠癌在年轻成年人中的上升趋势
结直肠癌通常被视为一种影响老年人的疾病,但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年轻成年人(通常指50岁以下)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这一趋势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
了解风险因素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专家们强调,了解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这些风险因素包括家族史、炎症性肠病、肥胖和吸烟等。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年轻成年人应该意识到早期筛查的重要性。MD安德森建议,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年轻人应与医生讨论开始结直肠癌筛查的年龄。对于一般风险人群,筛查通常从50岁开始。
生活方式的改变
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MD安德森的专家们鼓励年轻人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癌症风险。
MD安德森癌症中心作为全球领先的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不断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探索和应用创新技术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包括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刺激剂。
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ies):开发针对结直肠癌特定分子标志物的药物,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微创手术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应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使用高度精确的放射技术,向肿瘤提供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新药临床试验(Novel Drug Clinical Trials):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经常开展新药和新组合疗法的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选择。
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新兴疗法。
患者基因组计划(Patient Genome Projects):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识别遗传性癌症风险和个性化治疗靶点。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来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预测治疗反应和制定治疗计划。
肿瘤微环境研究(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earch):研究肿瘤周围的细胞和分子环境,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MD安德森癌症中心致力于通过研究、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来对抗结直肠癌的上升趋势。我们鼓励所有年龄段的人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进行筛查。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于12月2日有修订
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呼吸道内衬的薄平细胞的非小细胞癌。大约85%的肺癌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这是基于它们在显微镜下的外观。其中,大约30%至35%被归类为鳞状细胞癌,而50%至60%为腺癌。
那么,被诊断出哪种类型的肺癌有多重要?拥有肺鳞状细胞癌可能会如何影响你的肺癌治疗?我们询问了专门从事肺癌的胸外科医生Mara Antonoff博士。以下是她分享的内容。
肺鳞状细胞癌有多常见?
肺癌通常非常普遍。它是美国和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肺鳞状细胞癌比腺癌稍微不常见一些,但它仍然约占所有肺癌诊断的三分之一。所以,它绝对不是罕见的。
肺鳞状细胞癌的症状是什么?
肺鳞状细胞癌的症状通常与其他类型的肺癌没有区别。
大多数在肺癌最早阶段的人根本没有症状。只有当肿瘤足够大,开始压迫其他结构时,他们才开始注意到症状。例如,如果肿瘤长入肋骨,你可能会经历疼痛。或者,如果它长入供应声带的神经,你可能会变得声音嘶哑。这就是为什么大约80%的肺癌诊断是在疾病进展到第三或第四期时才做出的。
总的来说,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不愈的咳嗽,尽管对肺部感染进行了正常的治疗,如抗生素。对于起源于呼吸道细胞的鳞状细胞癌,肿瘤可能更频繁地位于中央气道上,因此可能导致早期咳嗽或咳血。其他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喘息或声音嘶哑
胸、臂或肩膀疼痛、咳出带血的痰、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反复发作或持续未解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或支气管炎)。
肺鳞状细胞癌通常如何被诊断?
在我们从肿瘤中获取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之前,我们不能确切地称之为鳞状细胞癌。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大多数肺癌病例是偶然发现的。当某人因其他原因(如车祸或选择性手术前的健康评估)进行CT扫描时,可能会检测到它。
有吸烟史的人也可能通过肺部筛查CT扫描检测到它。如果您是50至80岁之间的当前吸烟者或前吸烟者,您可能有资格进行筛查。
不幸的是,尽管已被证明可以在治疗最有可能实现治愈的早期阶段检测到这种疾病,但肺癌筛查在美国仍然非常未被充分利用。
无论可疑的肺部发现是如何被检测到的,MD安德森的患者通常会接受活检以提供癌症诊断,这也将阐明亚型以及可能对决定治疗很重要的任何遗传或分子特征。
此外,患者还会在治疗开始前进行分期工作,以确定疾病的确切阶段。这包括对区域淋巴结的评估以及寻找可能已经传播到身体其他地方的任何肿瘤细胞。
肺鳞状细胞癌通常如何治疗?
答案取决于癌症的阶段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早期肺癌通常可以单独通过手术来治疗。更晚期的病例将涉及一些系统性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疗法)的组合,以及手术和/或放射疗法。
与肺鳞状细胞癌相比,肺腺癌更可能有遗传突变,这可能使靶向治疗成为一个很好的治疗选择。但它仍然有可能肺鳞状细胞癌有遗传异常,所以对这些进行分子测试也是值得考虑的。
有哪些风险因素可能使某人更容易发展成肺鳞状细胞癌?
是的。任何有癌症史的人都略高风险再次发展癌症。
但吸烟和烟草使用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其次是家中的氡暴露和二手烟。大约80%的肺癌诊断与吸烟有关,这个数字对于鳞状细胞癌来说更高。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于12月2日有修订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