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脏疾病的患者,硝酸甘油属于非常常见的药物,并且好多老年人都是人手一份,感觉随时能够救下自己的性命。
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舌下含服了,0.5mg(1 片)/次,如果心绞痛不能缓解,5 分钟后可再用,一般连用不超过 3 次,建议把硝酸甘油片轻轻嚼碎后再舌下含服,起效会更快,若病人口干可滴少量开水到口内。一般含服 1~3 分钟症状就能有所缓解。如何服用 3 次仍不能有效缓解的建议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硝酸甘油 1 日总剂量一般不超过 2mg。由于硝酸甘油除了扩张冠脉,缓解心绞痛,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为此建议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时最好取坐位、半躺、卧姿或蹲位,以防低血压昏厥而导致摔倒,有研究证实坐位效果最好。
问:支架做完以后,心脏是否和正常人一样?
还有就是即使这些我们都注意到了,我们也会逐渐地变老,血管会继续老化,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但是从临床上观察,如果这些都注意好,再狭窄的几率比较小。前几天有一个15年支架之后复查的患者,他那个血管支架仍然非常完好,局部非常通畅。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急性心肌梗死之后的心脏康复。有很多病人本来很正常,该吃饭吃饭该喝酒喝酒,没事儿抽点儿烟,跟别人打麻将。突然之间,有一天剧烈胸痛,然后心梗了,心梗就是我们心脏的血管突然堵了。堵塞之后病人及时赶到医院,在第一时间把心脏的血管打开了。打开之后血流过去,疼痛就缓解了,那么这个事儿是不是就可以过去了呢?
心肌梗死是个很严重的疾病。
发病后,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动脉血管,被堵塞了。于是所供应区域的心肌就缺血了,心肌细胞没法正常工作,可能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这一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很高,比如,在美国,每年因心肌梗死死亡的人数约为 150 万人。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情况变得不容乐观。
根据《2015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4 年,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仍是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2002~2014 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上升态势,每年新发心肌梗死至少 50 万人!
很让人担忧的数字。避免心梗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长海医院的心内科的杜贺医生,为大家列举出了 6 种容易诱发心梗的因素。那些本就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有过心脏病发史的人,更不能小看这几件小事,多留意,能保命。
便秘
不少人都存在便秘问题。
如果本身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血管弹性较差,不能承受太大压力。
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病人并不少见。
有冠心病的患者应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采取一些通便润肠的措施。
吸烟酗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会让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所有人,都应戒烟限酒。对,所有人,心脏本身就不好的朋友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了。
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易引起人们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这就是为什么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保暖防寒。
目前是酷热难耐的盛夏,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房。
空调房是理想的避暑之地,但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为了适应温度变化,人体血容量会发生变化,这时心脏不好或者本身就有冠心病的患者就容易发生心肌梗塞。
提醒冠心病患者,夏季一定要避免忽冷忽热。空调的温度不要调的过低,设置为 25 度左右,是合适的。
大汗淋漓、身体燥热时,也不要突然用冷水或冷风刺激。切记,切记。
暴饮暴食
心肌梗死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并不少见。
进食大量含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后,血脂水平会突然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促进血栓形成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因此切忌饱餐、大量饮酒。
过劳
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使心肌需氧量猛增,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致心肌缺血。
缺血缺氧又可诱发冠脉痉挛,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严重时可促发急性心肌梗死。
老友们在做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时,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要过量。
情绪刺激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相关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减少,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的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发生心梗后,怎么做?
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一半以上发生在达到医院之前。所以在发作到送到医院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做点什么,显得尤为重要。
切记保持冷静,感到胸痛,伴有大汗淋漓、恶心不适、手臂或背部放射状疼痛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
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有条件的话应立即给予吸氧。
在等待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抚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如患者有昏迷,应将患者头向一侧倾斜,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而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死亡多发生在起病的第 1 小时内,但不少人偏听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不但不能救命,还有可能要命。
第一个「不要」:独自前往医院
这可能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种错误方法了。
有病了去医院,是对的,但对于疑似心梗发生时,独自去医院就诊真的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第一,去医院路上、自己挂号检查,这些过程都挺折腾的,可能加剧心梗恶化。
第二,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疑似心梗症状时,一定不要独自前往医院,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许前一秒还没事,后一秒就倒下了。
第二个「不要」:喝点
传说:
一旦心梗发生,马上扶起患者喝点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梗发生。
这种做法对于一个生命体征正常的急性心梗患者没什么好处;而对于一个已经发生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不但起不了抢救的作用,反而会因此要了命。
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这对急性心梗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如果心梗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
不健全的心脏真的难以承受这样的负担,患者反而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第三个「不要」: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治疗心绞痛的药,但急性心梗患者服用要慎重。
这个药可以直接使全身血管扩张,进而降低血压。
因此,对于怀疑发生急性心梗的人来说,如果血压偏低,服用硝酸甘油就成了一大禁忌,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
即使血压正常,含服硝酸甘油时也要躺下,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头晕摔倒。
第四个「不要」:心肺复苏
传说: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
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
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意识是不是清楚、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呼吸还有没有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
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那么,一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患者和家属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个「要」:停止一切活动
怀疑心梗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就地休息,避免一切干扰,保持环境安静。
这个时候大家都很着急,我真的很理解,但也真的不建议慌慌忙忙赶往医院,一定要保持冷静。
第二个「要」: 立即拨打 120
与此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帮助医生了解情况,辅助用药。
第三个「要」:保持呼吸通畅,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停止活动后,要努力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条件的话,可以立即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
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了,记得把患者的头向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鼻子里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第四个「要」:舒缓心情
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
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以免加重病情。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他们会来的。
选择正确的抢救方法,才是真的在救命。
心肌梗死时有什么表现?
- 1. 典型表现为胸痛。多数人表现为胸口剧烈、持续的疼痛,呼吸困难,更换姿势并不能缓解,常常会感到烦躁、恐惧,甚至会有自己快要不行的感觉。
- 2. 不典型的表现可以有:胸闷,感觉胸口压了块石头,总想长出气;胃部不适,这种不适的感觉持续加重且范围扩大,有时还会有呕吐表现;感觉疲劳,头晕,出冷汗;不典型的疼痛,如牙痛、后背痛、手臂麻木等。
- 3.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会持续 30 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无法完全好转。超过 15 分钟的上述症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心肌梗死了,怎么办?
- 1. 及时呼救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第一时间向家人和周围的人求助,或直接拨打 120 急救电话。
- 2. 控制情绪,减少活动
情绪激动和活动会增加心脏耗氧量,加重病情。此时,应控制紧张情绪,缓慢深呼吸,尽量卧床休息,并注意避免摔倒造成的意外伤害。
- 3. 慎选药物
明确血压不低后,再使用硝酸甘油。如果没有测量血压的条件,自己感觉脉搏弱、伴有头晕、大汗的情况时,不要盲目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要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 4. 吸氧
有呼吸困难的话,尽快吸氧,可以缓解症状。
- 5. 其他
如果病人呼吸和心跳骤停,周围人员应尽快拨打 120,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 戒烟,少喝酒。
-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尤其是超过 55 岁的男性和超过 65 岁的女性;积极治疗冠心病。
- 有心绞痛发作的病人,家中常备硝酸甘油,还可以准备血压计和吸氧设备。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平稳情绪。
- 高风险人群可以把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医保卡等放在一起,万一发病,可方便迅速取用。
1、立即拨打120电话,简明扼要说明患者主要症状,家庭住址要详细到门牌号码,并留下联系电话。2、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时间内,如果家里有氧气装置,如氧气袋、小氧气筒、人工制氧机之类,可给予患者吸氧。3、让患者安静卧床,避免一切耗费体力的活动,如自己下地、走动,千万不要让患者硬撑着自行去医院就诊。如果没有呼吸困难,可以取平卧位。出现呼吸困难者,可视情况让患者取坐位或高枕卧位(后背垫几个枕头靠在上面),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症状,要采取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可以指派其他家人查看楼道有无障碍物,及早清理,以免影响担架转运,也可提前多联系邻居,帮忙抬送患者。
【健康科普】小孩口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小孩口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不仅关乎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原因方面,小孩口吃的成因多种多样,涉及生理、心理、环境等多个层面。首先,遗传因素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口吃往往呈现家族聚集性,即口吃患者的家族中往往有口吃病史,这提示我们口吃可能与遗传基因有一定关联。然而,遗传因素并非唯一原因,它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
其次,语言发育的个体差异是导致口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语言环境不佳、模仿他人说话方式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出现语言节奏和流畅性的问题。此外,孩子在学习说话时,如果受到过多的批评、指责或打断,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引发口吃现象。
心理因素同样是导致小孩口吃的重要原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些情绪状态会干扰他们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在说话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口吃。特别是在面对陌生环境、人群或需要表达复杂思想时,孩子可能会因为心理压力而更加难以流畅地说话。
解决方法方面,针对小孩口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一挑战。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鼓励的语言环境。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认可和赞赏。同时,要避免在孩子说话时打断或纠正他们,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其次,可以通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流畅性。这些训练可以包括发音练习、节奏训练、口语表达技巧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孩子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说话节奏,从而改善口吃现象。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干预来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可以包括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感受;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以及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健康科普】小孩口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黑龙江附一儿童医院专家温馨提示:小孩口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创造一个宽松、鼓励的语言环境、进行专业的语言训练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改善口吃现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棘手而头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健康科普】小孩老是尿床是什么原因?小孩老是尿床,即遗尿,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原因。以下是对这些原因的详细归纳: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小儿遗尿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约有50%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有遗尿症状,当父母双方都有遗尿症状时,患儿出现遗尿的几率可高达75%。这种遗传倾向可能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
二、生理发育因素
膀胱功能异常:包括膀胱过度活跃和逼尿肌不稳定。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量较正常孩子小,导致他们更容易尿床。此外,输尿管异位开口、膀胱阴道瘘等解剖因素也可能导致遗尿。
神经内分泌因素:遗尿的孩子往往伴随有夜尿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周期性紊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夜间尿量增多,从而增加遗尿的风险。
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迟缓:患儿睡眠期由于很难被唤醒,不仅比非遗尿同龄人睡得更深,也可能睡得更好,导致膀胱充盈的冲动不足以使患儿从睡眠中清醒,从而引发遗尿。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小儿遗尿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在受到不良精神刺激时,如家庭变故、学习压力增大、受到恐吓或暴力等,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从而影响排尿控制中枢,导致遗尿症的发生。心理障碍如抑郁、多动症等也可能伴随遗尿症状。
四、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晚餐过量饮水、摄入过多含水分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等)会增加夜间尿量,而夜间睡眠过深又无法及时醒来排尿,从而导致遗尿。
排尿习惯训练不良:过早或过晚的排尿训练都可能影响儿童排尿习惯的形成。过早的排尿训练可能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导致排尿自控管理紊乱;而过晚的排尿训练则可能使儿童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训练方法不当(如强制排尿、责骂责备等)也可能加重儿童的心理负担,导致遗尿症的发生。
五、疾病因素
虽然不常见,但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儿遗尿。这些疾病包括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此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可能引起遗尿。
【健康科普】小孩老是尿床是什么原因?黑龙江附一儿童医院专家温馨提示:孩子老是尿床的原因可能涉及遗传、生理发育、心理、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疾病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面对小孩遗尿问题时,家长应耐心观察和分析原因,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