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所以,在这里有几个要素需要明确!
1.有血管的堵塞,血管的堵塞可能原因不同,但结果是冠状动脉的堵塞,所以,冠状动脉的堵塞是各种原因的结果。
2.心肌的坏死,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结果就是心肌的缺血坏死,所以,缺血坏死是冠状动脉堵塞的结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心肌梗塞导致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心肌的坏死,所以,坏死的心肌是结局。
二、做过支架或者搭桥等方法后,坏死的心肌还会再活过来或者恢复吗?
心脏支架(Stent)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制历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举个例子:其实心肌梗塞就好像是心脏的一场大地震,而每个地震中的人就好像是心肌,一旦出现地震导致的人员死亡,就好像是心肌缺血后导致的心肌坏死一样。而我们支架也好、搭桥也好、其他方法也好,就像是地震后紧急去救援的各种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地震后如果你救援及时,可以救援过来的是那些地震后没有被砸死、压死、饿死的被困人员,而一旦地震时死亡的被困人员,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都是不可能救援过来的。
所以,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做过支架或者搭桥等方法后,坏死的心肌还会再活过来或者恢复吗?答案是——不能。
三、既然不能让坏死的心肌恢复过来,为啥还要救援(支架或搭桥)呢?
这个其实也可以用刚才举的例子来解释,我们要救援的,是那些还没有坏死的心肌,也就是地震后被困但还没有死亡的心肌。
这些心肌,我们称之为顿抑心肌,也称之为冬眠心肌。
我们救援的,是那些被困,但救援后可以活下来的心肌,而那些已经坏死的,我们无论怎样救援,都不可能使之恢复。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概念: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如下:
-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 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 mI / h )、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见于约 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属次要,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概念: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临床表现与梗死的面积大小、部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先兆:
- 50%~81.2%的病人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性心绞痛)最为突出。
-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 同时心电图示 ST 段一过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 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如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者。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近来研究显示: 14%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行冠脉造影未见明显阻塞,被称之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在最新指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因包括斑块破裂或斑块侵蚀,冠脉痉挛,冠脉血栓栓塞,自发性冠脉夹层,应激性心肌病以及其他类型的 2 型急性心肌梗死(包括贫血、心动过速、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的重度高血压、严重主动脉瓣疾病、心衰、心肌病以及药物毒素损伤等),这部分病人治疗策略与阻塞性冠脉疾病不同,应早期发现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个体化治疗。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本病因: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急性闭塞,若持续时间达 20~30 分钟或以上,即可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绝大多数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
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如下:
- 晨起 6 时至 12 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 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 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排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
- 休克、脱水、失血、外科手术、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
年轻的韩先生并不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健康,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少:烟龄长、烟量大、饮酒、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家族史。身材相貌会遗传,疾病也会遗传,家族史说明韩先生的血管较常人容易受损。容易受损的血管在烟、酒、高血脂的腐蚀下出现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斑块形成。在饮酒和情绪刺激下,斑块边缘破裂出血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前降支是心脏最大的一根血管,供应整个心脏前壁,近端堵塞将导致整个前壁心肌坏死。
预防心肌梗死就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已经硬化的冠状动脉还要预防斑块破裂出血,做到这些必须严格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包括烟酒刺激、饮食不节、少动、超重和肥胖、情绪剧烈波动,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控制越早越能保护血管免受损害,不要被吃药有害的宣传贻误治疗(参见是药三分毒,该用还得用)。
韩先生来随诊,一切正常,看不出曾经的痕迹。
七年前,三十五岁的韩先生有一周间断出现心前区发沉,干活休息都有发生,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到了第八天晚上在和朋友们喝酒时这种感觉再次出现,程度明显加重,压榨样疼不能忍受,半小时也没能缓解。慌乱之下韩先生拨打了120,正是这个电话救了他一命,突发室颤时若不是已在急救车上,估计韩先生早已跨过了鬼门关。
韩先生到达抢救室时距离胸痛发生约3小时,医生诊断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出急诊冠脉造影+支架植入的建议。经历生死之劫的韩先生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签字。造影显示前降支近端血管几近完全堵塞,只剩下“一线生机”,在一番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抗血小板药物、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前降支血流恢复正常。
与无常擦肩而过的韩先生彻底放弃了烟酒人生,开始作息规律、饮食定量、少盐少油、戒烟戒酒、定期随诊、遵嘱服药、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至今七年过去了,韩先生与常人无异。
韩先生的经历在众多的心肌梗死患者中再平常不过,但简单的故事从来都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① 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 ② 5月2日纳入法定节假日 全年放假总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小弟是指阴茎,阴茎肿了像游泳圈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一般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要及时详细的了解。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相对成人较为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发病率:相较于成人,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在儿童椎管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不高,但仍是需要关注的一类疾病。 年龄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段特点像某些特定儿童肿瘤那样。
二、临床表现 疼痛:同样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会诉说背部、颈部、腰部或肢体等部位的疼痛,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身体相应部位等,而且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运动发育异常:与成人更多表现为既有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原本该到会爬、会走的阶段,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行走,出现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正常的运动神经支配和发育。 脊柱畸形:部分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这是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破坏了脊柱正常的力线平衡以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小便功能障碍:若肿瘤位置影响到马尾神经等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儿童也可能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尿床次数增多且难以通过常规训练改善、大便失禁等,不过在儿童中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如厕训练未完成等情况而被忽视。
三、诊断难点与方法 诊断难点: 症状不典型: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这使得依靠症状来判断疾病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如生长痛、缺钙等混淆。 配合度低:在进行一些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可能因害怕、不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有无外伤史等,尽可能全面了解病情线索。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儿童的脊柱形态、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反射情况等,虽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也要尽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看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等畸形情况,但对于肿瘤本身的显示并不理想。 CT 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的骨性结构以及肿瘤对骨性结构的影响,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MRI 检查:是诊断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不过由于儿童身体仍在发育阶段,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成人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 辅助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为恶性、切除是否完整等,可能会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等。但在儿童中,放疗和化疗的应用相对更加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 预后:总体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儿童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运动、感觉、大小便控制等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便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