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呈椭圆形或蚕豆形的淋巴组织小体,大小不一。全身都遍布淋巴结,正常情况下在颌下、腋窝等地方可以摸到。
下颚淋巴结肿大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体征。那么,下颚淋巴结肿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下颚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 各种各样的原因均可引起下颚的淋巴结肿大发生。常见原因有局部炎症,比如下颌部、口腔等局部感染,一般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
- 结核也可引起下颚淋巴结肿大。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人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导致结核发生,淋巴结核是常见的一种结核类型,可导致下颚淋巴结肿大。
- 各种转移性恶性肿瘤所导致,比如乳腺、鼻炎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时,可导致下颚淋巴结肿大。
(二)下颚淋巴结肿大的治疗。
- 心理方面。下颚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常见的是局部的炎性感染所引起,并非都是因为恶性肿瘤转移所导致的。所以,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注意放松心态,及时诊疗。
- 生活方面。下颚淋巴结肿大时,注意多喝水,规律休息,戒烟戒酒,保持均衡膳食,饮食保持清淡。并且要注意适当运动,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机体正常免疫力。
- 药物方面。根据引起下颚淋巴结肿大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如炎症引起,可选择有针对性的一些抗生素治疗。如是局部的恶性肿瘤引起,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耳朵后面有淋巴结,临床上需要做以下的治疗:1、新近发现的淋巴结肿大,按压的时候局部皮温升高,有疼痛感,患者有哭闹,临床上原发灶大多数是耳廓的或者耳道的、中耳炎的疾病,也不能排除是其他咽喉部等等部位的炎症所累及的,一般对这种情况,临床上可以考虑进行抗炎治疗,炎症控制好了之后,耳后淋巴结能够逐渐缩小。2、淋巴结肿大,但是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种淋巴结可能是慢性淋巴结炎,可能与患者平常多次反复的出现中耳炎、鼓膜炎等等疾病有关系,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可以观察,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淋巴结炎可能逐渐的能消失。3、其他的情况,比如有的小孩有淋巴结结核,一般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少见。
淋巴结肿大不等于淋巴瘤,也不等于肿瘤转移,其原因有细菌病毒感染、肿瘤、反应性增生、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等,可见于多种疾病,淋巴瘤及肿瘤转移仅是其中的一种,占的比例也较小。常见的淋巴结肿大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反应性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逐渐恢复。例如,急慢性的咽炎、扁桃体炎、感冒、头面部痘痘等可以引发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泌尿系感染、足癣、股癣及足部创伤也可以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他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这类肿大的淋巴结一般都是孤立的,摸起来比较光滑,可以来回推动,但有疼痛感。随着炎症的消退,大多数淋巴结会变小,但仍能触摸到。第二种是恶性肿大。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另一种是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其所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可是全身性的,摸起来不光滑,不能自由推动,质地硬,呈持续性进行性肿大,有的连成一片,但可无疼痛或压痛。对此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第三种是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治愈率较高。但有的也可变成恶性,所以不能轻视。
如果遇到淋巴结肿大怎么办?我们不要过于紧张但也不要太过于轻视。首先就诊当地公立医院,比如普外科或血液病科。一般我们会建议做一个超声及血常规等,颈部的淋巴结肿大要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就需要关注了,需要查超声外可能还需要穿刺,取一块淋巴结组织查一下病理,看看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就需要查“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超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就需要就诊泌尿科,查一查有没有泌尿系感染,还需要普外科检查肛门。如果全身淋巴结肿大,就诊血液病科。
可能有的患者会问:确诊是良性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经抗炎治疗变小了,能不能完全消失啊?一般很难完全消失,但这也不用过于紧张,定期复查即可。
淋巴结肿大,我们需要关注,第一就诊医院,第二以医院建议为主,第三如果良性肿大,不用过于紧张。
祝大家健康快乐!
年轻男士亟待身心减压 破除“障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发现,性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男性约占60%。医生指出,对于男性而言,性功能障碍也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需要做慢病管理。例如,患者王先生因生活压力大导致性功能障碍,经情绪、心理治疗后才得改善。同时,研究还表明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息息相关。年轻、轻症男性可通过及时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好转。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表示,很多人以为卒中(中风)是“老年病”,其实青年人患卒中并不少见。何池忠援引世界流行病学数据指出: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生当中会患卒中;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一生当中会患上卒中,比例达4成。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卒中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急,进展迅速,直击脑循环,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卒中被称为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医生建议,可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发生卒中后,体育运动、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
缺觉带来困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代谢性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的发病风险。英国萨里大学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会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其中涉及到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功能。
近日,气温明显下降,然而街头却出现了混乱穿搭的的景象。在街道上,一部分人早已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他们行色匆匆,羽绒服的帽子也紧紧戴着。但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出于对自己心仪穿搭风格的执着追求,即便气温已然下降,却依旧身着单薄的衣物,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颇为格格不入。专家提醒:“虽然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但在降温天气下,还是要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以防受寒感冒。”网友:降温会惩罚每个不穿羽绒服的人
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发文称,一名刚生育完3个多月的28岁女子,经人介绍到成都做代孕,被安排去贵阳移植后,体检查出血值没翻倍,代孕机构便放弃并让其回家,但该女子回家后发现自己已怀孕。女子借钱买票来到成都与代孕机构沟通,却遭对方拉黑。目前该女子正寻求援助。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卫健局回应网传哺乳期妈妈代孕:针对网络反映哺乳期妈妈代孕情况,该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有关单位对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今天是京东健康心理×大儒心理《咨询师解惑》的第四期。留言来自一位苦恼的母亲,她的孩子目前正休学在家。
读者留言:
我家孩子今年13岁了,初一之前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很乖很懂事。可从今年7月份开始,他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发脾气,让我措手不及。虽然我承认自己之前对他的控制欲会比较强,什么事情都帮他安排好了,但仍旧没想到他会变成现在这样。
说说儿子的现在的状态吧:首先就是沉迷电脑。主要就是看B站视频和玩“我的世界”游戏。除此之外,他还不肯上学,厌学特别严重。从11月份开始,先是不写作业了,在家里也不学习,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学校了。上周在家,我每天问他去不去上学,他都说去,到了早上又不肯去,本周更是直接就说不去了。他还变得很不讲卫生。经常不刷牙,也不洗澡(一二周洗一次),矫正牙齿的牙套也不肯戴了,角膜塑形镜也停了一个多月了。
咨询师解惑:@心理咨询师陈美
看完这位妈妈的留言,我捕捉到了很多关键信息,其中有一个很直观且重要的信息就是:“13岁”和“初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时期刚好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比较特殊的阶段:一是青春期,一是小升初的过渡期。
脾气突然暴躁,情绪化严重,沉迷网络、电子产品,厌学严重,不讲卫生、拖延邋遢,自我否定严重......这些问题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中非常普遍,并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更严重的,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抑郁、“躺平摆烂”、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家长非常担忧的情况,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但很多家长对此却束手无策,即使付出了一些努力,往往也适得其反。
我真的很心疼各位家长朋友们,也很能理解大家的焦虑。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管的多了,怕给孩子带来压力;管的少了,又怕耽误孩子;管的轻了,觉得不管用;管的重了,还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如何适度合理管教,这个“平衡”和“度”很难把握,为此我们常常会很着急。
我也明白,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摸着石头过河”,在努力尝试和不断探索着,这个过程中也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和物力财力。况且我们本身还承受着很多其他压力,包括家庭、工作的压力,以及关系中的困扰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处理。所以,当结果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或是问题层出不穷时,难免感觉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究竟可以做点什么呢?
接下来,我将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希望不止为这位妈妈,也能给所有正在为此操心的父母提供一些帮助。
01|最爱不过我懂你: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和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和家长都备受煎熬: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他,家长则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变化。身高的增长、大脑的发育、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快速发展,都会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大人了,我已经有了与你对抗的力量和底气。”他想在决定上有更多话语权。家长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会认为孩子不懂事,便想通过控制、批评、指责等方式去管教,结果孩子可能会更加逆反,矛盾就激化了。再加上他们这个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就很容易产生破裂。
最爱不过我懂你。只有先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才更能深刻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把握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实现“精准投喂”;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从而收获真正的心理营养和内在力量。
所以面对孩子情绪化、网络成瘾、厌学等问题,家长最根本的处理方法是:要先认识了解、懂得理解,学会共情,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才能更好地激发他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投入的内在动力。
02|学会适应:正确把握过渡期
很多孩子在小升初的过渡期,都会表现出学业的不适应。因为学科一下增多,难度加大,与小学阶段的节奏和付出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就会“跟不上”,这样落下的学习内容会累积更多,他会越来越听不懂,越来越跟不上,最后就会出现烦躁、畏难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的行为。而如果他在这个期间曾表现出一些努力和调整,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时,也可能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所以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小升初和初升高的过渡期,我们要首先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找到突破口,打破因为适应问题导致孩子厌学的恶性循环,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顺利度过过渡期。
具体来讲,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利用教师和优秀伙伴的资源或寻找替代榜样等;还可以通过言语激励,分解困难的目标、孩子有进步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尝试的策略。
03|给孩子自主权:放下控制,抓大放小
我在与青少年的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的很讨厌我的家长什么都管我,每天死盯着我,干点什么都管,烦死了。”
我曾经接待过一名来访者,是高中生,因抑郁休学在家,可父母在家还是会极度地控制;一遇到诸如早上起来没有及时拉开窗帘、屋子垃圾没有及时倒、书包放在床上没有放在椅子上这样的小错误,就一直向孩子说教,搞得孩子很崩溃。
还有一位来访者,是一名住校生,周五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躺在自己床上休息会儿,妈妈就会不停地唠叨,觉得孩子应该与她汇报下这一周的情况。这让孩子觉得非常压抑,感觉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想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都不行,逼得孩子想要自己出去租房。
管得太多,就是在逼着他叛逆。
大的事儿我们要管,比如原则性的、触碰法律的、涉及安全的这些大事我们都要管;但是生活上的那些小事,我们能不管就不管。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倩就是一个极度控制的妈妈,最后孩子抑郁到想要跳河,妈妈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所以,我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从现在就开始觉察并思考,给到孩子一些自主权和空间,尊重孩子,认可孩子。
04|善用资源:寻找专业支持、科学评估
当然,如果你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而孩子的问题没有好转,甚至更为严重了,请一定要学会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帮助的资源,寻找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尽早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后,一定是越早解决越好。
您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以排除心理疾病的可能。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就会表现出不讲卫生、不肯上学、不愿意行动等情况,而青春期的抑郁表现往往更为情绪化,这些都是传达给我们的、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及时干预的信号。
写在最后
如果你家孩子也突然“性格大变”,这让你手足无措,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可以备注“不要精选”)。
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大儒心理的入驻咨询师来解答。同时,我们一定会保护你的隐私,隐藏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希望你在感到迷茫和无措时,能在这里被拥抱和支持。
展开更多